大年初二,晨曦微露,赵亚楠便早早起身,满心欢喜地收拾行李。王爷深知她归心似箭,也不催促,一旁默默帮忙。影子和阿武早已将马车备好,阿武负责的那辆马车上装礼品。赵亚楠特意叮嘱王爷:“山里人用不惯那些精细物件,咱们简单些,带些换洗的衣物就好。上次给婶娘他们带的贵重东西,在山里太扎眼,这次就带些普通物品。”王爷点点头,依言照办。
一切准备妥当,一辆马车由影子赶着,赵亚楠与王爷坐在车内,朝着山里出发。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好在天公作美,当日天气晴朗,路面干爽,没有结冰,马车行驶起来不至于太过颠簸。考虑到赵亚楠有孕在身,王爷还特意带了床被子,影子赶车时格外小心,尽量让马车保持平稳。
一路行来,临近饭点时,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影子和阿武将马车寄存在河对岸的客栈,随后众人带着礼品,小心翼翼地来到赵亚楠家。
吴老爹远远瞧见女儿归来,脸上顿时绽开了欣慰的笑容。哑弟也赶忙迎出门,兴奋地喊着:“姐姐!姐夫!”影子和阿武紧跟在后面。何三与影子、阿武已然十分熟络,热情地招呼着。众人正欲向王爷行礼,王爷急忙伸手拦住,温和地说道:“如今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吴老爹心里乐开了花,而婶娘一见到唤男,更是激动地一把将她搂入怀中,上下打量,关切地询问着一路上的情况。这时才想起众人还未吃饭,婶娘赶忙拉着雪梅,风风火火地开始准备起晚饭来,小院里顿时充满了温馨忙碌的气息。
影子和阿武将从王府带来的珍贵吃食一一搬到婶娘家,那些精致的糕点、稀有的肉食,在灯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婶娘和雪梅赶忙将它们摆放至何大爷新打的八仙桌上,心里既欢喜又有些紧张。
王爷此次放下了平日里的威严架子,神色温和地与众人相处。可雪梅等人依旧有些忐忑,毕竟阿武和影子作为王府侍卫,皆是高手中的高手,气场不凡。
赵亚楠看着父亲气色越来越好,何大爷红光满面,心里满是欣慰。饭桌上,何大爷兴致勃勃,不住地炫耀着这张八仙桌是自己亲手打造的。王爷饶有兴致地听着这些家长里短,整个屋子弥漫着和谐温馨的氛围。阿武和影子也不时地与大富哥交谈几句,言语间透着亲近。
众人交谈甚欢,唯有二哥神情有些闷闷不乐,他时不时打量着赵亚楠,看到她与王爷相处甜蜜幸福,压抑在心中许久的情绪才渐渐舒缓。赵亚楠身旁紧挨着何三,这小子可比哑弟更像亲弟弟,一个劲儿地给姐姐夹菜,比王爷还积极。哑弟则安静地听着大家说话,目光中满是对家人团聚的珍惜。
赵亚楠关切地询问二哥和哑弟:“你们明年还要去老御医那儿学医吗?”二哥思索片刻后回答:“师傅说我们可以不用去了,只是我们一时也没想好该去哪儿,待在这山里感觉没什么前程。”
王爷这时不紧不慢地开口道:“你们可以去城里开个医馆,我这边能够帮你们张罗张罗。”赵亚楠眼睛一亮,说道:“王爷,咱们上次成婚时,他们住的那间小楼现在空着,不如就让二哥和哑弟在那儿开医馆。一来能让他们锻炼锻炼,二来小楼闲着也是浪费。”王爷点头赞同:“我也正有此意,那小楼闲置着确实可惜。如果你们二人想在城里开医馆,那间小楼就给你们暂时居住。”
二哥和哑弟听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师傅也连连点头,欣慰地说:“亚楠和老三在这儿,你们两兄弟再过去,我这老头子也就放心多了。”大富也跟着附和:“没错没错,你们在城里落脚后,我们以后想进城逛逛,也有个由头,能常去看看你们。”
饭桌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未来的新计划充满了期待,温馨的气氛愈发浓厚。
王爷坐在这温馨的农家小院里,望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他从未见过如此纯粹的家庭氛围,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谈笑着家长里短,没有丝毫的拘谨与做作。
桌上的饭菜虽比不上皇宫里的珍馐美馔那般精致奢华,却充满了家的味道,每一道菜都饱含着亲人间的关怀与爱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声此起彼伏,这种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交流,让王爷感到无比的温暖与放松。
他不禁感慨,原来这农村里的幸福竟是如此简单。没有皇宫中繁琐的规矩礼仪的束缚,没有宫廷斗争中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一家人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的平凡日子。老百姓的生活虽然质朴,却自由自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王爷看向赵亚楠,见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家人亲密无间地相处着。他这才明白,为何赵亚楠如此眷恋这里,原来她的家人都是这般简单善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她才拥有了如此豁达开朗、真诚善良的性格。
这一刻,王爷心中对这种平凡而珍贵的家庭生活有了更深的向往。或许自己也该多感受感受这样的生活,让自己的内心也能被这份温暖与幸福所填满。他也融入到这欢快的氛围中,与大家一起谈天说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光。
与婶娘相处的时日里,王爷逐渐读懂了赵亚楠与何三深厚情谊的根源。这位农家妇人虽不识文墨,却有着豁达如天地的胸襟。每日天未亮,她便在灶台前忙碌,将十几口人的饭菜一一备好,还要照料瘸腿的何大爷起居。还有一家人的换洗衣服,所幸如今家境改善,王爷带来的丰厚食材,倒也让她的操持多了几分从容。
大富与雪梅原计划初二回娘家,因惦念唤男归期,特意多留一日。临行前,婶娘将亲手做的糕点、山里自织的布匹塞满他们的行囊,又细细叮嘱虎子路上当心。看着这对夫妻带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小院里依旧热闹不减——何三正手舞足蹈地表演自创的舞蹈,夸张的动作逗得阿武和影子忍俊不禁,三人很快熟络起来。二哥与哑弟也凑过来,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笑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阿武受不住何三的软磨硬泡,干脆展露几手王府侍卫的看家本领。只见他身形如电,几个腾挪翻转引得满堂喝彩,连平日沉稳的影子都忍不住加入,三两下攀上院外的老槐树,摘下几串冰棱当暗器逗趣。婶娘看着这群闹作一团的年轻人,笑着往灶膛里添了把柴,不一会儿,焦香的烙饼味混着茶叶蛋的香气便弥漫开来,她特意多留了几个茶叶蛋,悄悄塞进阿武和影子手里,这细微的关怀,让两个自小无父无母的汉子红了眼眶。
午后围炉时,何大爷虽行动不便,枯瘦的双手却灵巧地穿梭在竹篾间,编出一个个结实的簸箕、竹篮。这些物件从不售卖,全送给山里缺衣少食的人家。何三见阿武和影子望着老人的手艺发呆,索性拉着二人换上粗布衣裳,往深山走去。山路蜿蜒,他们见到了何三吹笛师傅家漏风的茅草屋,老人冻得通红的手指仍执着地修补竹笛。阿武摸出一两银子悄悄放在灶台上,被老头瞥见时,只尴尬地挠挠头:“就当是拜师礼。”
暮色渐浓,何三带着沉甸甸的情谊归来,怀里还抱着给师傅拜年时对方硬塞的山核桃。王爷望着院里嬉笑的众人,突然觉得,这被柴火熏暖的小院,远比皇宫里雕梁画栋的宫殿更像家。
次日清晨,寒风如刀,何三、阿武、影子与二哥四人扛着斧头,踏着厚厚的积雪往山上走去。他们在竹林间穿梭,砍下粗壮的竹子和结实的树枝,肩头很快落满白雪。
来到吹笛子老头家时,破旧的茅草屋在风中摇摇欲坠,墙缝里漏着刺骨的寒风。老头的小孙子缩在角落里,冻得脸蛋通红,床上的老婆子咳嗽声断断续续。大哥早已背着一大袋山药蛋先到了,见到众人,赶忙帮忙卸木材。
几人分工协作,阿武和影子身手敏捷,踩着梯子修补屋顶,将茅草与竹子层层压实;二哥和何三则用桐油木板加固墙壁,又糊上厚厚的粘土。忙活间,大哥又气喘吁吁地扛来一床厚实的被褥,轻轻铺在老婆子的床上。
之后,他们顶着寒风去山上捡了许多干柴枝,堆在老头家的屋檐下。回到婶娘家,婶娘早已准备妥当,不仅背来满满一筐山货,还翻出一大包何三小时候的旧衣服,仔细叠好:“这两孩子穿正合适,这天寒地冻的,可别冻坏了。”
原来,阿武昨夜辗转难眠,一闭上眼就想起老头家漏风的屋子和孩子们冻裂的小手。天一亮,他就迫不及待拉着何三他们来帮忙。看着修缮一新的屋子,屋内升起的袅袅炊烟,老头颤抖着嘴唇,泪水在浑浊的眼眶里打转,拉着阿武的手久久说不出话。这冰天雪地中的善举,让温暖在每个人心间流淌。
哑弟背着沉甸甸的草药包,脚步匆匆地来到吹笛子老头家。那草药是他从家里各处精心收集而来,散发着淡淡的药香。他将草药放在老婆子床边,又把带来的零嘴递给几个眼巴巴望着的小孩。孩子们怯生生地接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众人忙碌完这一切,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躯回到家。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心里却都还想着老头一家。谁也没想到,这山里的生活竟如此困苦艰难。
这时,何三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其实以前咱们家也穷得叮当响。要不是姐姐教我们做麻辣鱼,我们日子也过不下去。以前咱们住的房子,也是用树枝糊着泥土,四处漏风。后来姐姐教我们烧制土砖,一家人花了好几个月,一块一块地垒,才建起了现在这土墙房,不然日子哪有现在这么好。”
王爷听着,不禁微微皱眉,轻轻叹了口气:“是啊,这天下穷苦之人太多了,能帮一个是一个,可终究是帮不过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却也有着想要尽力助人的坚定。
婶娘在一旁默默听着,眼眶微微泛红:“咱能帮一点是一点,就像今天,看到那老头家的屋子修好了,孩子们有吃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众人都默默点头,这一刻,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也在心底坚定了继续帮助他人的信念。温暖的灯光下,大家的心靠得更近了,在这平凡的日子里,体会着生活的不易与美好,也思索着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那些仍在困苦中挣扎的人带去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