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76章 南巡讲话的末日余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章 南巡讲话的末日余晖

1991年7月29日,珠海拱北口岸。

谢一扬站在格力地产大厦顶层,俯瞰着脚下这片曾经炙手可热的土地。七月的阳光像熔化的黄金倾泻在2000亩荒芜的地皮上,杂草丛生的地块间零星散布着几栋烂尾楼,像被遗弃的巨兽骨架。

“老板,刚收到的评估报告。“张铁柱递来一份文件,独眼中闪烁着不安,“地价跌了68%,银行那边...“

谢一扬没有接文件,他的目光停留在远处海面上的一艘货轮上。三年前,就是在这片海域,他用走私walkman赚来的第一桶金买下了第一块地皮。那时候,南巡讲话的春风刚刚吹过,珠海的地价每天都在创造新高。

“周明远怎么说?“谢一扬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周行长说...最迟明天中午必须补足保证金,否则银行将启动强制清算程序。“张铁柱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四大行联合发函,要求我们一次性偿还23亿贷款。“

谢一扬的指尖轻轻敲击着落地窗玻璃。23亿——这个数字恰好是他三年前用杠杆撬动珠海地皮的本金总额。当时他用2000万首付拿下了这2000亩地,赌的就是南巡带来的经济腾飞。

“通知财务部,准备两套方案。“谢一扬转身走向会议室,皮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清脆的声响,“A方案,立即抛售武汉三处商业地产和长飞光纤10%股份;b方案...“他顿了顿,“联系澳门何先生,就说我有笔大生意要谈。“

会议室里,十二名高管像等待审判的囚徒。投影仪上的数字触目惊心:珠海地皮现值7.4亿,负债23亿,资金缺口15.6亿。谢一扬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苍白的脸,最后停在财务总监李明浩身上。

“李总监,我们的流动资金?“

“账上只有3.2亿,老板。“李明浩的声音发颤,“而且其中2亿是三峡工程的预付款,动不得...“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谢一扬知道,此刻在武汉、上海、北京,至少有二十家银行的行长正在紧急开会,讨论如何处置扬帆集团这个突然变成不良资产的“优质客户“。

“法务部。“谢一扬敲了敲桌子,“查一下贷款合同中的交叉违约条款。“

“已经查过了,老板。“法务总监王立群推了推眼镜,“如果我们珠海项目违约,将触发集团所有贷款的提前还款条款,总计...87亿。“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拳击中在场所有人的胃部。87亿——足以让扬帆集团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谢一扬突然笑了。他走到窗前,指着远处澳门半岛上灯火通明的葡京酒店:“诸位看到那栋建筑了吗?十年前,那里还是一片渔村。何先生用赌桌建起了一个金融帝国。“他转身时,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我们也可以。“

“可是老板,“李明浩忍不住开口,“澳门那边的高利贷...“

“谁说我要借高利贷了?“谢一扬从西装内袋掏出一把钥匙扔在桌上,“这是深圳发展银行保险箱的钥匙,里面有十二份文件,张铁柱知道该给谁。“

张铁柱的独眼一亮,抓起钥匙快步离开。谢一扬知道,那些文件里有足够让三位银行行长身败名裂的证据——从嫖娼录像到子女海外账户明细,都是他多年来精心收集的“保险单“。

“现在,“谢一扬整了理领带,“我要去会会我们的银行家朋友们。李总监,准备直升机,一小时后飞广州。“

李明浩刚要起身,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撞开。公关总监林曼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老板,不好了!央视经济半小时刚发布预告,今晚要曝光珠海地皮泡沫的内幕!“

谢一扬的瞳孔微微收缩。央视的曝光意味着舆论风向的转变,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与银行的谈判筹码。

“联系周明远,“谢一扬的声音像淬了冰,“让他以省委名义给广电总局打电话。另外,准备一份珠海地皮'转型高科技产业园'的规划书,今晚七点前必须送到央视记者手上。“

林曼匆匆离去后,谢一扬转向技术部主管:“黑进央视的播出系统,准备两套方案。如果周明远压不住,就让他们今晚的节目'技术故障'。“

下午4点20分,广州珠江新城发展银行总部。

谢一扬走进会议室时,四大行的行长们正在激烈争论。见他进来,争吵声戛然而止,空气瞬间凝固。

“谢总,“工行广东分行行长刘志强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虚伪的关切,“我们理解企业暂时的困难,但银行也有监管要求...“

谢一扬没有坐下。他慢慢踱步到窗前,俯瞰着珠江新城林立的摩天大楼。三年前,就是在这间会议室,这些银行家们争相给他发放贷款,生怕错过“南巡红利“。

“诸位,“谢一扬转身时,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我刚刚从珠海过来。你们知道吗?那片荒地下面发现了温泉。“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行长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意味着什么。

“省地质局的初步勘探报告在这里。“谢一扬从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2000亩地下面,是粤港澳大湾区最优质的地热资源。保守估计,开发成温泉度假村的价值...“他故意停顿了一下,“不低于50亿。“

农行行长赵明忍不住嗤笑出声:“谢总,这种故事...“

“不是故事。“谢一扬按下手机上的一个按键,会议室的大屏幕突然亮起,显示出一份盖着省国土资源厅公章的红头文件,“周明远厅长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勘探申请。“

行长们的表情开始松动。谢一扬知道,他们不在乎文件真假,只在乎有没有一个能写在风险报告里的理由。

“所以,“谢一扬趁热打铁,“我希望银行能给予6个月的展期。作为回报,扬帆集团愿意将武汉光谷的50亩土地追加抵押。“

这个条件显然触动了行长们。光谷的地价在过去两年涨了300%,是实打实的优质资产。

“6个月太长了。“建行行长马国伟摇头,“最多3个月,而且利率上浮20%。“

谢一扬假装思考,实际上这个条件比他预期的更好。他只需要3个月时间来完成澳门那边的操作。

“成交。“谢一扬伸出手,“不过有个小条件——请各位今晚参加我们在珠海举办的'温泉项目'启动仪式,央视记者会到场报道。“

这个要求让行长们再次犹豫。公开站台意味着如果项目有问题,他们将承担连带责任。

“当然,“谢一扬补充道,“扬帆集团将为每家银行提供1亿的'战略合作'授信额度,利率比央行基准低10%。“

利益最终战胜了谨慎。当谢一扬走出银行大楼时,张铁柱已经在车里等候。

“都搞定了?“谢一扬松了松领带。

“三个行长都收了钥匙,“张铁柱咧嘴一笑,露出金牙,“老刘最贪,连他小舅子在澳门欠的300万赌债都一笔勾销了。“

谢一扬点点头。他知道这些“礼物“会在未来产生百倍的回报。现在,他必须争分夺秒完成计划的另一半。

“通知何先生,我两小时后到澳门。“谢一扬看了看表,“另外,让吴奈温准备的那批'特殊货物'到了吗?“

张铁柱压低声音:“昨晚到的,藏在横琴工地的水泥管里。“

谢一扬望向横琴岛方向。那里有他三年前布下的一枚棋子——一座半完工的赌场,因为“地质问题“而停工。很少有人知道,那些“地质问题“其实是他在混凝土里掺了膨胀剂人为制造的。

晚上7点30分,澳门葡京酒店VIp厅。

何鸿燊坐在赌桌主位,身后站着四名保镖。这位赌王已经七十多岁,但眼神依然锐利如鹰。

“谢生,“何鸿燊用粤语说道,手指轻轻敲击着筹码,“听说你的珠海项目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谢一扬微笑着推出一摞筹码:“何先生,在赌桌上,危机往往意味着机会。“他示意张铁柱递上一个牛皮纸袋,“这是我的一点诚意。“

何鸿燊打开纸袋,里面是一叠照片——他的二房长子与内地某高官夫人的亲密照。赌王的表情丝毫未变,但敲击筹码的手指停了下来。

“年轻人,“何鸿燊慢慢将照片推回,“在澳门,我们谈生意的方式更...直接。“

“那就直接点。“谢一扬取出另一份文件,“这是珠海2000亩地的抵押协议。市场价7.4亿,我只要5亿现金,期限三年。“

何鸿燊挑了挑眉:“那片烂地?“

“地不重要。“谢一扬压低声音,“重要的是,这块地正好在规划中的港澳珠大桥落脚点。三年后,它的价值会翻十倍。“

赌王的眼睛微微眯起。他知道政府确实在规划这座大桥,但具体路线尚未公布。如果谢一扬有内幕消息...

“3亿。“何鸿燊还价,“利息按赌场规矩,月息5%。“

谢一扬假装思考,实际上这个条件正中他下怀。他需要的是快速变现,而不是争取最优条件。

“成交。“谢一扬举起酒杯,“不过有个附加条件——我需要用这笔钱购买贵公司的'赌场购物券'。“

何鸿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赌场购物券是澳门赌场发明的一种特殊金融工具,表面上是供赌客购买奢侈品的凭证,实际上是一种洗钱工具。通过虚假购物记录,黑钱可以变成“合法消费“。

“谢生果然懂行。“何鸿燊第一次露出真诚的笑容,“不过这么大的金额...“

“分拆成500笔小额交易,“谢一扬早有准备,“通过您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赌场分批处理。“

两人举杯相碰时,谢一扬知道他已经赢了这场博弈。5亿现金将在一周内通过澳门赌场的复杂金融网络,变成“合法“资金流回内地。而抵押出去的珠海地皮,将成为未来引爆金融危机的定时炸弹——不是在他手中,而是在澳门赌场名下。

凌晨1点,横琴岛废弃工地。

谢一扬站在半完工的赌场楼顶,夜风吹乱了他的头发。脚下是吴奈温从缅甸运来的“特殊货物“——二十吨劣质钢筋和水泥,正被工人连夜浇筑进地基。

“老板,都安排好了。“张铁柱走过来,手里拿着卫星电话,“周明远说,港澳珠大桥的规划图下周就会'意外'泄露给媒体,路线正好经过我们的地皮。“

谢一扬点点头。这个“内幕消息“将刺激地价短期上涨,给银行和澳门赌场吃下定心丸。而三年后,当大桥真正动工时,人们会发现官方路线与“泄露版“完全不同。那时候,这些劣质建材建造的赌场将成为最好的掩护——可以归咎于“地质条件不适宜“。

“通知财务部,“谢一扬转身离开,“明天开始逐步做空国内地产股,尤其是与珠海项目有关的上市公司。“

张铁柱愣了一下:“老板,这不是...“

“自保。“谢一扬打断他,“金融危机来临时,我们要站在安全的一边。“

回程的直升机上,谢一扬翻开黑色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1991.7.29珠海地皮危机处理】

银行展期3个月(利率+20%)

抵押澳门赌场获5亿现金(月息5%)

做空地产股对冲风险

港澳珠大桥“内幕消息“释放

笔尖顿了顿,又补充一行小字:【1998年金融危机种子已埋下】

窗外,澳门半岛的灯火渐行渐远。谢一扬知道,今晚的操作将在七年后引发一场金融海啸,但那时的他早已站在更高的位置,冷眼旁观这场由他亲手播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