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101章 三峡审计的死亡漩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章 三峡审计的死亡漩涡

1991年5月6日,凌晨三点,三峡库区审计署临时办公室。

刘国栋用冷水抹了把脸,镜中的自己眼袋浮肿,胡茬已经两天没刮。桌上堆着的档案袋上标着红色“绝密“字样,那是他昨晚从库区混凝土采样检测报告——抗压强度仅为设计标准的31%。

“老刘,你得看看这个。“助手李明推门而入,手里捏着一份泛黄的施工日志,“混凝土厂原始记录显示,1990年9月至12月期间,水泥配比被人为调低了40%。“

刘国栋接过文件,指尖在签名栏上停顿——“王德海“三个字歪歪扭扭,墨迹晕染开,像是写字时手在发抖。

“这个王德海什么背景?“

“扬帆实业控股的三峡建材公司会计,负责所有进出库记录。“李明压低声音,“但奇怪的是,去年十二月后他突然请了长期病假,接替他的是个叫张明的年轻人。“

窗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了库区新浇筑的坝体。刘国栋眯起眼,那些看似平整的混凝土表面下,或许正爬满致命的蜂窝状气孔。他想起临行前部长的话:“这次审计不同以往,有人想看看三峡工程到底被蛀空了多少。“

“准备车,去宜昌。“刘国栋抓起外套,“赶在扬帆的人察觉前,先把王德海控制住。“

暴雨中的盘山公路能见度不足五米,刘国栋不知道,就在他车轮碾过第37个弯道时,三十公里外的江城国际会所里,他的行程已被摊在灯光下。

......

江城国际会所顶层,雪茄烟雾在水晶吊灯下盘旋。

谢一扬用镊子夹起冰块,轻轻放入威士忌。冰块撞击杯壁的脆响中,周明远将一份文件推过桌面。

“审计组今早去了宜昌。“周明远西装笔挺,但领带结比往常松了半寸,“刘国栋不是普通角色,三年前他查327国债案时,连老领导的条子都不接。“

谢一扬晃着酒杯,琥珀色液体在灯光下像融化的黄金。文件上是刘国栋的详细档案——妻子在协和医院心内科,儿子就读人大附中,连岳父在青岛那套海景房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混凝土的事压不住了?“他问得轻描淡写,仿佛在讨论明天的天气。

周明远突然抓住他的手腕,雪茄灰落在爱马仕表盘上。“你知不知道现在库区大坝的裂缝能塞进手掌?“他声音压得极低,“汛期提前两周,如果溃坝......“

“那就不是审计组,而是中央军委进驻了。“谢一扬抽出手,用丝巾擦拭表盘,“王德海在哪?“

“三天前请病假回巴东老家了。“周明远松开领带,“但刘国栋已经查到真实配比单,明天中午前就会找到他。“

窗外又一道闪电,照亮谢一扬半边脸庞。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重生后第一个寒夜里,说服母亲抵押祖宅时的表情。

“备车,我要见王德海。“

......

巴东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消毒水味盖不住墙皮霉变的气息。

王德海缩在307病房的角落,手里攥着女儿的小学照片。三天前那通电话后,他就被“安排“进了这里——窗外有两个穿保安制服的人轮流值守,护士送来的药片他从来不敢吃。

“王会计气色不错啊。“

戏谑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王德海浑身一颤。谢一扬斜倚在门框上,黑风衣肩头还沾着雨珠,身后跟着个戴鸭舌帽的高大身影。

“谢、谢总......“王德海膝盖发软,照片飘落在地,“我什么都没说......“

谢一扬弯腰拾起照片,指尖抚过小女孩的笑脸。“令爱在实验小学二年三班对吧?“他声音温柔,“班主任李老师是我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呢。“

王德海突然跪下,头磕在瓷砖上咚咚作响。“账本我都按张明的要求改了!求您......“

“起来。“谢一扬皱眉,“刘国栋明天会来找你,你知道该怎么做?“

“知、知道!“王德海哆嗦着爬起来,“按培训的说,去年十月开始水泥都是足额配比,检测报告是抽样误差......“

谢一扬摇头,从内袋掏出一个牛皮纸袋。“这是三峡移民新村的两套房本,还有武船技校的特招通知书。“他将袋子放在床头,“明早六点,有车接你去重庆机场。“

王德海瞪大眼睛,鼻涕眼泪糊了一脸。“谢总大恩大德......“

“但原始配比单得带走。“谢一扬拍拍他肩膀,“毕竟......“话未说完,走廊突然传来脚步声。

鸭舌帽男人瞬间闪到门后,机械臂弹出匕首。谢一扬却摆摆手——来人是周明远的秘书,白衬衫已被雨水浸透。

“刘国栋提前出发了!“秘书气喘吁吁,“刚接到消息,他们车队已经过了秭归!“

病房死一般寂静。王德海瘫坐在地,尿液浸湿了病号裤。谢一扬盯着手表,秒针走了三圈后突然轻笑:“改计划,现在就走。“

......

凌晨四点,巴东县盘山公路暴雨如注。

王德海死死抱住怀里的防水袋,里面装着1990年全部原始施工记录。副驾驶上的鸭舌帽男人始终沉默,只有转弯时机械臂关节会发出细微的“咔嗒“声。

“兄、兄弟......“王德海试图搭话,“我们这是去......“

“闭嘴。“男人头也不回,电子眼在黑暗中泛着红光。

货车突然急刹。前方塌方路段,七八个穿雨衣的人正在清障。王德海刚松口气,却见男人右手滑向座椅下方——那里藏着把锯短了的猎枪。

“下车,换越野车。“男人命令道。

雨幕中,王德海踉跄着爬进一辆改装吉普。后视镜里,清障人员正将货车推向悬崖。他还没反应过来,吉普已咆哮着冲上岔路,轮胎碾过的地方,一块“前方临崖急弯“的警示牌歪倒在泥浆里。

“还有二十分钟到渡口。“男人终于开口,“上船后把东西交给穿蓝色雨衣的人。“

王德海点头如捣蒜,却没注意到男人左手正悄悄编辑短信:【目标确认携带证据,b点准备】。

吉普冲过一个水坑,王德海突然发现这不是去渡口的路。“兄弟,方向是不是......“

“计划有变。“男人语气冰冷,“刘国栋的人在渡口设卡了。“

山路越来越窄,右侧已是万丈悬崖。王德海突然想起女儿照片还在病房,惊恐地去摸口袋——却掏出一个从没见过的黑色装置,红灯正急促闪烁。

“这什么——“

爆炸声淹没了他最后的疑问。吉普在冲击波中腾空而起,翻滚着坠向深渊。副驾驶上的男人在最后一秒弹出机械爪钩住岩壁,而王德海与那些账本,永远消失在滔滔江水中。

......

上午十点,三峡审计组临时指挥部。

刘国栋摔碎第三个茶杯。“什么叫意外事故?!“他揪着交警队长的领子,“王德海尸体没找到,行车记录仪数据丢失,连他妈刹车痕迹都说是雨水冲的!“

“刘司,您看这个。“技术员递来平板电脑,上面是王德海银行流水,“过去半年,他账户收到来自开曼群岛的十二笔汇款,总计87万美元。“

“什么时候发现的?“

“就在......“技术员咽了口唾沫,“车祸消息传来前五分钟。“

刘国栋突然笑了。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正在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队。那些戴着扬帆安全帽的工人,此刻在他眼里都成了谢一扬的提线木偶。

“准备新闻发布会。“他转身下令,“就说......“

“刘司长!“通讯员冲进来,“部里紧急电话!“

刘国栋接起话筒,脸色逐渐铁青。三分钟后,他机械地挂断,对满屋子人宣布:“调查暂停,所有材料封存。中央防汛总指挥部预警,今年长江可能发生特大洪水。“

组员们面面相觑。李明忍不住问:“那混凝土质量问题......“

“先保大坝。“刘国栋摘下眼镜,疲惫地揉着眼眶,“等汛期过后......“

他没说下去。窗外,一辆黑色奥迪A6缓缓驶离,车牌“鄂A00008“在雨后的阳光下格外刺眼。

......

同一时刻,扬帆大厦88层。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把玩着一枚Sd卡。那是张铁柱从坠崖现场带回的“纪念品“——王德海死前最后三秒的录音。

“老板,周书记电话。“秘书轻声提醒。

谢一扬按下接听键,周明远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调查组撤了,但刘国栋留了暗桩。你那边......“

“放心,真的已经沉江了。“谢一扬微笑,“假的在李明抽屉里。“

电话那头沉默几秒。“那个会计的女儿......“

“今早转学到新加坡了。“谢一扬转身,望向办公室角落——一个穿蓝雨衣的男人正被机械臂抵在墙上,“至于这位'渡口接应人',倒是提供了有趣的情报。“

他挂断电话,走到蓝雨衣面前。男人满脸是血,但眼神倔强——这种眼神谢一扬很熟悉,1990年寒夜里的张铁柱就是这样看着他。

“刘国栋给你多少钱?“谢一扬轻声问,“或者说......“他突然用Sd卡划过男人脸颊,“你妹妹在武汉大学的奖学金是谁资助的?“

男人瞳孔骤缩。谢一扬笑了,转身对张铁柱说:“送他去见王德海。记得,这次行车记录仪要保存好。“

落地窗外,长江奔流不息。谢一扬知道,这场博弈远未结束。刘国栋就像当年的管金生,而审计组的撤退,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打开保险柜,取出一份标着“汛期应急预案“的文件。翻到第17页,混凝土配方调整记录上,王德海的签名赫然在目——这是世界上最后一份真实凭证。

打火机火焰舔舐纸页时,谢一扬想起重生前看过的新闻: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三峡库区三处溃坝,死伤统计数字至今成谜。

“这次不会了。“他对着燃烧的纸灰轻语,仿佛在说服自己,“至少......不会在我的地段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