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263章 三峡工程的质检风暴II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3章 三峡工程的质检风暴II

1992年7月2日凌晨三点,三峡大坝施工核心区。

汉斯·施密特蹲在刚浇筑的混凝土旁,额头上的汗珠在安全帽的矿灯照射下闪闪发亮。这位五十六岁的德国监理工程师用德语咒骂了一声,手指颤抖地抚过那道长达两米的裂缝。裂缝像一条狰狞的蜈蚣,在尚未完全凝固的混凝土表面蜿蜒。

“Gott im himmel(上帝啊)...“施密特的声音在夜风中发抖。他迅速从工具包取出裂缝测宽仪,当数字停在3.2毫米时,蓝色的瞳孔骤然收缩——这远超设计允许的0.2毫米上限。

混凝土搅拌站的轰鸣声从两百米外传来,施密特顾不得擦汗,抓起数码相机连拍十几张照片。当他弯腰拍摄裂缝横截面时,矿灯照亮了更可怕的景象:裂缝深处,本该密布的钢筋稀疏得可怜,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竹筋和——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有几根明显是废弃铁丝。

“谢!一!扬!“施密特咬牙切齿地挤出这三个字。作为德国最大的工程监理公司派来的首席专家,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三峡大坝,这个号称“百年工程“的庞然大物,核心部位正在被劣质材料侵蚀。

他刚站起身,背后突然传来脚步声。施密特迅速将相机塞进工作服内袋,转身看到三个穿扬帆集团制服的中国工人站在阴影里。

“德国佬,这么晚还在工作?“为首的工人咧嘴一笑,露出两颗金牙。施密特认识他,是谢一扬的嫡系,工人们私下叫他“铁手张“。

“我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施密特用生硬的中文说道,指向裂缝,“必须立即停工,报告国务院质量委员会。“

金牙工人凑近看了看裂缝,突然大笑起来:“施先生眼花了,这是正常收缩缝。“他转身对同伴使了个眼色,“送施先生回宿舍休息吧,老人家熬夜容易看错。“

两个壮汉一左一右架住施密特时,德国人终于意识到危险。他挣扎着大喊:“放手!我有权直接向柏林总部报告——“

一块沾满机油的抹布突然塞进他嘴里。施密特被半拖半抬地带向搅拌站方向时,看到金牙正在打电话,谄媚的声音飘进耳朵:“谢总,您料事如神,德国佬果然发现了...“

同一时间,宜昌桃花岭宾馆顶层套房。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手机贴在耳边,俯瞰着长江夜景。江面上,运送建筑材料的货轮灯火通明,像一串浮动的珍珠。

“处理干净。“他对着电话轻声说,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明天的天气,“记得拍事故现场照片,要能证明是他自己失足。“

挂断电话,谢一扬转身走向套房里的实木办公桌。桌上摊开的三峡工程进度报告显示,大坝已经完成43%的混凝土浇筑。他用红笔在某项数据上画了个圈——抗压强度:52mpa。而实际上,根据他安插在实验室的人报告,真实数据连30mpa都不到。

“老板,德国大使馆那边...“张铁柱的机械眼在昏暗的套房里泛着红光。

谢一扬摆摆手:“施密特是夜班独自巡查,没有目击者。“他从酒柜取出瓶黑牌威士忌,倒了半杯,“他那个在慕尼黑上学的女儿,学费该交下一期了吧?“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两下:“已经安排汇款了。还有他太太的抑郁症药物...“

“加倍供给。“谢一扬抿了口酒,“再给柏林总部发封慰问电,就说我们深感痛心,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窗外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照亮了谢一扬半边脸庞。那一瞬间,他眼中闪过的冷光比闪电更刺目。

凌晨四点二十分,三峡大坝7号搅拌站。

施密特被推搡到运转中的搅拌机前时,终于明白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他疯狂摇头,被抹布堵住的嘴里发出呜呜声,双腿在地上蹬出几道凌乱的痕迹。

“施先生不是要质量吗?“金牙工人扯掉他嘴里的抹布,狞笑道,“您亲自进去检查下混凝土配比如何?“

施密特用德语嘶吼着咒骂,突然改用英语大喊:“你们这是谋杀!国际社会不会——“

话音未落,后脑勺挨了重重一击。施密特眼前发黑,恍惚中感觉自己的身体被抬起,然后是无尽的坠落。在最后意识消散前,他听到金牙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德国专家夜间巡查时不慎跌入搅拌机...多拍几张特写,记得把安全帽扔在旁边。“

轰隆运转的搅拌机吞没了所有声音。

上午九点,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谢一扬穿着藏青色西装,胸前的党徽闪闪发亮。他站在投影幕布前,向满屋子的官员展示事故现场照片。

“各位领导,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他声音沉重,点击遥控器切换到下一张照片——搅拌机旁的安全帽和一只皮鞋,“施密特先生独自夜巡时,不幸失足...“

“谢总。“坐在首位的白发老者突然打断,“德国大使馆刚来电,要求派专家组参与调查。“

会议室瞬间安静。谢一扬注意到有几位官员悄悄交换眼色。他微微一笑,从公文包取出份文件:“这是施密特先生上个月的心理评估报告。很遗憾,他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最近还出现幻觉症状...“

文件在官员间传阅时,谢一扬补充道:“扬帆集团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支付50万马克的抚恤金。考虑到中德友好关系...“

白发老者盯着谢密特最后一张照片看了许久,突然问:“混凝土取样结果呢?“

“今早刚出炉。“谢一扬面不改色地递上另一份报告,“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当然,我们还是会全面复查施密特先生负责的工段。“

当会议室大门关上时,谢一扬听到里面传出激烈的争论声。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标注“周叔“的号码。

“都安排好了。“电话那头,周明远的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质检总局的王局长是我党校同学。“

挂断电话,谢一扬走向电梯。透过走廊窗户,他看到长江上正在作业的施工船。那些即将浇筑进大坝核心的混凝土,此刻正在搅拌罐里翻滚,像一锅稠密的灰色毒药。

下午三点,宜昌殡仪馆。

德国驻华使馆参赞穆勒盯着眼前的水晶棺——里面只有半具残缺不全的尸体,盖着白布。法医在旁边解释:“搅拌机转速太高...我们尽力了。“

“这不可能是什么意外!“穆勒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吼道,“汉斯有三十年工程经验!“

陪同的宜昌外事办主任擦了擦汗:“监控显示施密特先生确实是自己...呃,走得太靠近危险区域。“他递上一份文件,“这是赔偿协议,贵国大使已经原则上...“

穆勒猛地拍开文件:“我们要独立调查!“

“当然可以。“谢一扬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捧着一束白菊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穿白大褂的人,“这两位是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正好在中国参加学术会议。如果穆勒先生不信任中国法医...“

穆勒的蓝眼睛微微睁大。他认识其中一位教授——那是施密特的大学同学。参赞的愤怒突然凝固在脸上,变成一种复杂的震惊。

“汉斯的太太...“穆勒的声音低了下来。

“已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谢一扬将白菊放在水晶棺旁,“50万马克的抚恤金今早已汇到慕尼黑。考虑到施密特太太的健康状况,我们还安排了最好的医疗团队。“

穆勒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他盯着谢一扬看了几秒,突然转身离去。谢一扬注意到参赞的拳头一直攥得发白。

“老板,德国人不会就这么算了。“张铁柱低声说。

谢一扬看着穆勒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给柏林那位部长再汇50万欧元。顺便,他儿子在澳门赌场欠的债,一笔勾销。“

傍晚六点,三峡大坝施工现场。

暴雨倾盆而下,工人们穿着雨衣在泥泞中穿梭。金牙工人叼着烟,指挥起重机将新一批混凝土吊装到核心浇筑区。

“都他妈打起精神!“他踹了一脚走得慢的工人,“今晚必须把d12区浇完!“

不远处,几个工人偷偷看着手机上施密特的照片,小声议论着。金牙走过去,一把抢过手机扔进混凝土搅拌车。

“再嚼舌根,下一个进去的就是你们!“他的金牙在闪电中闪着诡异的光,“谢总说了,干完这单每人发五千奖金!“

工人们沉默地回到岗位。搅拌机轰鸣着,将又一批不合格的混凝土泵送到百米高的坝体。暴雨冲刷着新浇筑的表面,那些细微的裂缝在水流中若隐若现,很快又被新的混凝土覆盖。

在所有人都看不到的坝体深处,施密特残留的dNA正与劣质混凝土永久融合,成为这个世纪工程最黑暗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