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8章 李娃传杠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鸣珂曲巷深,情债滚利银。绣襦重裹日,十倍返本金

一、平康坊的胭脂债

天宝七载春,荥阳公子策马入平康坊,金鞍玉辔撞碎一街柳烟。

李娃倚着翠楼雕栏,指尖缠弄湘妃竹算筹,笑看这膏粱子弟踏入局中。公子解下腰间羊脂玉坠:\"此物值三百缗,换阿姑一笑。\"李娃却将玉坠投入火盆,青烟凝成\"子母钱\"符纹:\"郎君若真有心,不如签下这'缠头契'。\"

契书以鲛绡为底,朱砂勾画间藏着粟特数字——这是西市胡商设计的\"情债复利契\"。公子醉眼迷离按下指印时,不知自己签下的是十年阳寿为质、利滚三分的卖身契。

情资通鉴

情债杠杆术:人身依附的金融化包装

唐代妓馆盛行\"缠头证券\",名妓将恩客的馈赠转化为可流通债务。李娃焚烧玉坠实为销毁实物抵押,迫使公子签下人身契约。《北里志》载,平康坊南曲曾有名妓创\"胭脂票\",恩客馈赠折算为票额,可转售他人兑换妓馆服务,堪称古代消费金融雏形。

二、凶肆里的债务重组

两年后,荥阳公子流落凶肆唱挽歌。

李娃素衣而来,袖中滑出当年的缠头契:\"郎君欠妾本息合计九千六百缗。\"公子颤栗间,忽见契书背面浮出密文——竟是凶肆掌柜的卖身契!\"妾已买下这间凶肆,\"她轻笑,\"郎君每唱一曲,可抵债三十文。\"

当夜,公子被逼签新契:以凶肆营收为抵押,借新款还旧债。李娃从袖中抖出十二枚\"往生钱\",铜钱内孔竟刻着波斯商行的印鉴:\"这是粟特人的'轮回贷',借阴债补阳亏,利息嘛...\"她抚过公子脖颈,\"每曲挽歌需多哭三声。\"

情资通鉴

债务陷阱:复合利息的暴力增殖

李娃的操作完美诠释\"驴打滚\"利滚利模式。先以人身契锁定债务主体,再通过债务重组扩大抵押物范围。《唐会要·杂录》载,贞元年间长安出现\"钱奴\",专事收购破落户的子孙契,迫使其世代为奴偿债,李娃手段更显阴毒。

三、贡院外的平仓局

七载寒窗后,荥阳公子高中进士。

李娃再现贡院外,手中缠头契已裱成金卷:\"郎君如今值万贯,该清账了。\"忽有胥吏抬来朱漆箱,内盛公子历年诗稿——每张皆盖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私印。原来李娃早将公子文稿质押给权相,换得科场关节。

公子冷汗涔涔间,李娃掀开第二口箱:满箱\"孝廉券\"簌簌作响,每张皆印着他族叔的田产图。\"这些地契,\"她柔声细语,\"已抵给范阳节度使作军饷。郎君若想光宗耀祖...\"金剪闪过,缠头契一分为二,\"需再签这'孝义债',分二十年偿清。\"

情资通鉴

道德杠杆:宗法关系的资本化榨取

李娃利用公子中举后的宗族价值,将其孝道伦理转化为可质押资产。孝廉券的流通揭示唐代士族经济的阴暗面,《因话录》载,山东士族常以族谱为抵押借贷,若子弟中举则本息全免,实为变相贩卖科举预期。

四、绣襦裹尸的终极利得

洞房花烛夜,李娃褪去绣襦,露出满背刺青。

那竟是幅长安钱路图:朱雀大街流淌铜钱河,平康坊化作貔貅口,凶肆变作招魂幡。\"郎君可知,\"她指尖划过公子心口,\"你每滴血都印着'通宝'纹?\"

窗外忽传来丧乐,当年凶肆的纸马冥器涌入庭院。李娃披发跣足,将婚书投入火盆:\"这份'鸳鸯契'已在西市质库押出十万贯,明日此时...\"火光映亮她妖异的笑,\"长安将多三十户破家官吏,他们的田宅奴婢,尽归你我所有。\"

情资通鉴

人血套现:道德平仓的终极形

李娃的终极目标并非公子本人,而是其背后的士族网络。通过婚姻绑定社会关系,再将其人脉资源证券化抛售。《唐语林》载,元和年间有进士婚书被拆分为百份\"姻亲券\",供商贾认购攀附权贵,李娃将此术推向极致。

生存法则:

\"莫道绣襦裹温情,缠头契里藏刀兵。十年阳寿三分利,尽是豺狼算计精。\"

——唐·佚名《平康债谣》

(注:末句\"豺狼算计精\"暗喻情资市场中的食利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