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的作品
《张衡传》—3)
注释:
1、张衡(78—139年),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有名的文学家,所制候风地动仪和水运浑象,在当时世界上遥居首位。至今国际上他仍享有盛名。
196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翻译出版了他的《二京赋》。1970年,国际上用张衡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1977年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又用他的名字命名。
2、南阳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市)。
3、属(zhu嘱音):缀辑。 文:文字。 属文:写文章。
4、三辅:西汉故都长安,以京兆尹、左冯翊郡、右扶风郡为屏障,称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省中部。
5、因:接着、由此。 京师:京都,指东汉国都洛阳。 观太学:参观求教于太学。 太学:当时国家最高学府。
6、五经:指《易》、《诗》、《书》、《礼》、《春秋》。
7、六艺:有两解:一指礼、乐、射、御、书、数;一指《易》、《礼》、《乐》、《诗》、《书》、《春秋》。
8、尚:矜夸,自负。 骄尚:对别人骄傲自大。
9、从容淡静:从容自得,澹泊宁静,不慕荣利。
10、好(hao耗音):喜欢。
11、永元:汉和帝年号(89—104年)。
12、举孝廉:被荐为孝廉。汉朝从武帝开始,令郡国举孝廉。
13、不行:没有去应荐。
14、辟:征召。 公府:三公的公署。东汉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15、不就:不去就职。
16、逾侈:奢侈过度。
17、班固《两都》:班固作的《两都赋》。 班固:东汉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两都:西汉的国都长安和东汉的国都洛阳。
18、二京赋:二京,也是长安和洛阳。二京赋:分《西京赋》和《东京赋》两篇,《东京赋》中规讽之意较其他大赋多。
19、讽谏:以婉曲的言辞相劝谏。
20、傅会:同“附会”,指文章内容的安排布置,与现代汉语“附会”一般用作“牵强凑合”的意思不同。《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21、十年乃成:经过十年才写成功。
22、大将军邓骘:邓骘(zhi质音):河南新野人,字昭伯,妹为和帝皇后。和帝死,安帝即位,太后临朝,他任大将军,专断朝政。
奇其才:对他的才学大为称异赞赏。
23、善机巧:长于机械技术。
24、致:极。 致思:极力钻研。
25、雅闻:常听说。 术学:关于术数的学问,指天文、阴阳、历算等。
26、公车特征:派公家的车辆,特意去召请。
27、拜:授官。
28、迁:升官。
29、研核(he合音):研究考验。
30、璇机:玉饰的测天仪器。 正:原理。
31、浑天仪:又叫做浑象,一种表示天空星象的天文仪器。是张衡的浑天学说的表演仪器,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张衡还着有《浑天仪图注》。
32、《灵宪》:是一部历法书。现被保存在《续汉书?天文志》的刘昭注中。
33、《算罔论》:张衡的科学着作,今已佚。其内容,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篇制图着作,有的说是一篇用数学来推算天文的着作。
34、转:迁官。张衡迁太史令后,曾作过公车司马五年,以后又再转任太史令。
35、当世:为世所用。 不慕当世:意谓不羡慕做官掌权。
36、徙:升迁。 积年不徙:连着好几年不升官。
37、阳嘉元年:即132年。 阳嘉:汉顺帝年号。
38、候风地动仪:一种测地震的仪器。也有人说候风地动仪是两种仪器,一是候风仪,一是地动仪。候风仪是测验风向的仪器。
39、员径:同“圆径”。
40、酒尊:酒坛。
41、都:大。都柱:仪器中央粗大的能摆动的铜柱。
42、傍行八道:在都柱四周伸出八根横杆,按照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跟仪器四周的八个龙头的上半部相衔接。
43、施:设。 关:关纽。 发:拨动。
44、蟾蜍(chan chu蝉除音):蛤蟆。
45、牙机:发动机械的枢纽。
46、无际:没有空隙。
47、伺:侦察。伺者:在旁边观察仪器的人。
48、寻其方面:寻找它的方向。
49、震:指地震。
50、合契:相合。 契:也是合的意思。 何契若神:彼此相符,灵验如神。
51、书典所记:古代书籍所记载。
52、征:证据,征验。 无征:没有应验。
53、驿至: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来。
54、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兰州市、陇西县、临洮县一带。
55、地动所从方起:地震发生的方位。
56、疏:奏疏,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
57、侍中:官名,是皇帝的顾问。
58、帷幄:这里指皇帝的宫廷。古时帝王吃饭休息都张帷为宫,称“帷宫”。
59、疾恶(wu悟音):痛恨。
60、毁:指斥。
61、目之:注视着他。 目:作动词用。
62、诡对:不用实话对答。意指避免触怒宦官。
63、阉竖:对宦官的鄙称。
64、恐终为其患:惟恐(张衡)终于会成为他们的大患。 谗之:用谗言毁伤他。
65、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66、吉凶倚伏:祸福相因。语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67、《思玄赋》:全文载《后汉书?张衡列传》中。 宣寄情志:表达并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68、永和:汉顺帝年号(136—141年)。
69、出为河间相:出京做河间王的相。何间王名刘政,他的封地在河间。 相:类似太守,管理民事。
70、典宪:典章制度。
71、豪右:豪门大族。 右:表示地位很高。
72、共为不轨:相互勾结,图谋不轨。
73、下车:初到任。
74、治:整理。 治威严:树立威信。
75、隐知:暗中摸清。
76、禽:同“擒”。 收禽:逮捕。
77、肃然:形容谨严守法。
78、政理:政治上轨道。
79、视事:治理政务。
80、乞骸骨:请求退休。 骸骨:指身体。意思是乞求皇帝赐还自己的身体,回老家去。
81、尚书:协助黄帝处理政务的显官。
82、永和四年:即139年。
83、《周官训诂》:解释《周官》文字音义的书。 周官》即《周礼》。相传周公所作,内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
84、崔瑗(71—142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深县)人,张衡的好友。
85、不能有异于诸儒:和其他有名儒者的着作,没有什么不同。
86、孔子《易》说《彖(tuan团音)》、《象》:孔子研究《易经》,着有《十翼》,其中有《上彖》、《下彖》、《上象》、《下象》等。
87、凡:总计之辞,“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