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下的绢帛,薄如蝉翼,却沉重得仿佛能压垮一座山岳。我的心绪已从最初的惊涛骇浪中勉强抽离,沉淀为一片深不见底的寒潭。
烛火依旧跳跃,光影在我脸上明明灭灭,而我的目光,则如同钉子一般,牢牢锁死在这份足以颠覆乾坤的密函之上。
方才,我已强迫自己冷静,将那些最扎眼的、关乎乌巢与许攸的字眼暂时搁置。现在,我需要通读全文,理解袁本初写下(或授意他人写下)这封信的完整意图,以及其中潜藏的、更为深邃的内幕。
我的视线,从信首那刻意模糊处理、仅能勉强辨认出是送往荆襄方向的抬头开始,缓缓向下移动。每一个字,都像是淬了毒的针尖,带着冰冷的寒意,刺入我的眼底,直抵内心深处。
“……官渡对峙,旷日持久,王师虽众,然操贼坚韧,其志未挫……”开篇便是对战局胶着的无奈承认。
袁绍的口吻中,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焦虑。河北雄主,坐拥四州之地,兵强马壮,粮草丰沛,本以为南下扫平曹操不过是摧枯拉朽之事,却未曾想在官渡这小小的渡口,被死死拖住,进退维谷。
字里行间,那份曾经睥睨天下的傲气,已然消磨了不少。但这,仅仅是开始。真正让我脊背发凉的内容,在后面。
“……今遣密使,通好刘景升。若彼能发兵南阳,袭扰许都,或出兵叶、宛,牵制曹军南线,则操贼必首尾难顾,吾大军可乘势破敌,克定中原……”
果然!虽然没有直接写明收信人就是刘表,但这指向性已经再明确不过。“刘景升”,正是刘表的字。袁绍,这位北方霸主,竟然真的在暗中联络荆州的刘表,意图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在曹操的背后狠狠捅上一刀!
一股寒意顺着我的脊椎骨悄然爬升。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联合,这其中蕴含的政治意味,更加令人心惊。袁绍此举,无疑是承认了单凭自身力量,短时间内难以击破曹操的防线,甚至可能……他已经预感到了某种不祥的兆头,开始为自己寻找后备的盟友和退路。
他向刘表许诺了什么?战后的利益分割?还是某种政治上的互保?信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那种隐晦的拉拢和期盼,显露无疑。
袁本初,终究还是放下了他那世家门阀领袖的矜持,向另一位汉室宗亲、地方大员伸出了橄榄枝。而这封信一旦落入曹操手中……刘表固然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但袁绍后院失火、暗通款曲的行径,对其军心士气,尤其是那些忠于汉室、或是对袁绍本人能力持怀疑态度将领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然而,这封信的“诛心”之处,还远不止于此。在阐述了联络刘表的战略意图之后,信件的笔锋一转,开始隐晦地提及一些……内部的问题。
这些内容,或许是为了向潜在的盟友(刘表)解释为何战局不利,需要外援;又或许,仅仅是书写者在压力之下,无意识流露出的焦虑与抱怨。
“……奈何帐下诸将,意见相左,或主急战,或持稳守,纷争不休,迟误战机……”
我的手指微微一颤。这是在说郭图、审配等人与沮授、田丰之间的派系斗争么?果然,袁绍麾下谋士集团的分裂,已经严重到了连他自己都无法完全调和、甚至在密信中都要提及的地步。这种内部的不和,对于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而言,是何等致命!
“……粮秣转运,偶有不畅,督运之人,需加警醒……”
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让我瞳孔骤然收缩!“偶有不畅”?恐怕不止如此吧!结合前面关于乌巢和许攸的信息,这简直就是在暗示整个后勤体系都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乌巢是最大的粮仓,但绝不是唯一的粮仓。袁绍数十万大军的消耗,岂是区区一个乌巢能够支撑?这背后暴露出的,是更深层次的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
更让我心惊的是下面几句。
“……人心思动,流言暗传,需弹压安抚,以固军心……”
“……部分将校,心存观望,其志不坚,当严查暗防……”
字字诛心!句句惊寒!
如果说之前的战略困境和派系纷争,还只是“病在肌肤”,那么这几句话,简直就是在揭示袁绍集团内部已经“病入骨髓”!军心不稳!将领离心!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失误或是后勤问题了,这是整个统治根基都在动摇的征兆!袁绍名为四州之主,看似强大无比,但在连番的决策失误和内部倾轧之下,其内部早已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我几乎可以想象,写下这封信的人(无论是袁绍本人,还是他的亲信代笔),内心是何等的煎熬和挣扎。一方面要维持着北方霸主的体面和威严,向刘表描绘一个联合破曹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却又无法掩饰那深入骨髓的焦虑和对内部崩坏的恐惧。这种矛盾和脆弱,透过这冰冷的墨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之前的震惊,是源于对“乌巢”这个历史节点的提前洞悉。而此刻的寒意,则是源于对袁绍这个庞然大物内部腐朽程度的直观感受。
这封信,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袁绍集团光鲜的外壳,将其内部的虚弱、矛盾、乃至绝望,都赤裸裸地暴露了出来。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份情报了。这是一份……袁绍集团的病危通知书!
我缓缓将绢帛重新卷起,动作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烛火摇曳,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射在身后的墙壁上,宛如一尊沉默的石像。
良久,我才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这封信的价值,比我最初预想的还要大得多!它不仅指明了袁绍的致命弱点(乌巢),更揭示了他寻求外援(刘表)的底牌,以及其内部早已离心离德的真实状况。
这简直是……一份完美的战略地图,标示出了敌人所有的要害和软肋!但同时,它所蕴含的风险,也呈几何级数增长。掌握了如此核心的机密,我,以及我身后的刘备和徐州,就如同揣着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任何一丝风声走漏,都可能招致袁绍或是曹操——甚至是其他觊觎这份情报的势力的疯狂反扑。
“奇货可居……”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四个字。这份密信,正是那可以待价而沽的“奇货”。只是,这“货”太过烫手,这“价”……又该如何去“沽”呢?
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极轻微的“笃笃”声,在这死寂的深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无数的念头、计策、风险、利益……在其中交织、碰撞、演化。
夜,更深了。
窗外的黑暗,仿佛也变得更加浓稠,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而我,则在这片压抑的黑暗中心,手握着那足以搅动天下风云的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