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304章 人心浮动,许攸之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4章 人心浮动,许攸之怨

指尖残留着触碰“乌巢”二字时的冰冷与灼热,我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官渡前线的广袤战场和袁绍大营的重重帷幕之后疯狂奔驰。

乌巢的粮草是袁绍大军的物质命脉,一旦被断,物质基础顷刻崩塌。但这还不够……战争,从来不仅仅是粮草与兵甲的较量,更是人心的博弈。

一支军队,哪怕粮草充足、兵甲精良,若是内部离心离德,将帅失和,谋士相倾,那也如同沙滩上建立的堡垒,一个浪头打来便会轰然倒塌。

方才的震惊让我几乎忽略了信中其他同样重要的信息。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逐字逐句地审视这封来自北方的密信,试图从那些抱怨、试探和粉饰太平的字句中,捕捉更多袁绍集团内部的“杂音”。

目光逡巡,终于,在一处描述前线战局胶着、众谋士意见纷纭的段落里,我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以及伴随其出现的、一丝不易察觉却又分外刺眼的怨气。

“……战局迁延,胜负未分,主公焦心,然帐下诸将,或勇而寡谋,或谋而少断。审正南(审配)、逢元图(逢纪)等辈,虽忠心可嘉,然性狭量窄,党同伐异,屡进谗言,致军心不协。子远(许攸)数献奇策,或因耗费巨大,或因……唉,总之未获采纳。近日闻其颇有怨言,言语间……似有他意。子远智计,本为我军栋梁,若心生罅隙,于大局不利,当设法安抚,然……唉,积怨已深,恐非易事……”

许攸!许子远!这个名字像另一道闪电,划破了我思绪的夜空!

如果说淳于琼的“性烈嗜酒”为乌巢的物理防御埋下了隐患,那么许攸的“颇有怨言”、“似有他意”,则为袁绍集团的内部稳定,投下了一颗更具破坏力的定时炸弹!

许攸是什么人?那可是袁绍麾下资格最老、也最负盛名的谋士之一!早年便与袁绍、曹操相交,后来成为袁绍入主冀州的重要策划者。

他的智谋,在北方是公认的顶尖水准。这样一位核心智囊,竟然“心生罅隙”,甚至流露出“另寻出路”的意向?信中虽然语焉不详,用了“似有他意”、“恐非易事”这样含糊的措辞,但这恰恰反映了写信人(很可能是袁绍阵营中某个地位不低、但与许攸并非同一派系,甚至可能是对手的人)既想向上峰(或盟友刘表)警示这个问题,又不想把话说死、承担责任的微妙心态。

但对我而言,这已经足够了!信中提到了原因:“数献奇策……未获采纳”。这背后,恐怕不仅仅是战略意见的分歧。袁绍优柔寡断,好谋无断的性格是主因,但审配、逢纪等人的“党同伐异”、“屡进谗言”更是火上浇油!

我几乎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场景:许攸或许提出了某个耗资巨大但可能一锤定音的计策(比如奇袭许都?),却被袁绍因顾虑重重而否决;又或者,他的计策触动了审配、逢纪等“冀州本土派”的利益或权力,因而遭到他们的联手阻挠和诋毁。

许攸此人,素有才名,但也以贪财和恃才傲物着称。他的计策不被采纳,可能让他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而来自同僚的排挤和谗言,更是对他自尊心的巨大打击。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还有信中隐晦提及的“耗费巨大”。许攸贪财,会不会他的某些计策背后,也夹杂着个人的私利?或者,他因为贪财的劣迹,被政敌抓住了把柄,从而失去了袁绍的信任?

信中没有明说,但“贪财”这个标签,几乎是和许攸形影不离的。一个既贪财又觉得怀才不遇、功劳被抹杀、甚至可能因政敌构陷而身处险境的核心谋士……他的忠诚度,还能剩下多少?

“积怨已深,恐非易事……” 写信人的这声叹息,几乎是在告诉我:许攸的不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矛盾已经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想要化解,恐怕难了。

一个对现有主公和阵营心怀怨怼、甚至考虑“另寻出路”的核心谋士……他掌握着什么?他掌握着袁绍军队的部署、兵力、战略意图、内部矛盾……甚至,他很可能也清楚地知道那个致命的软肋——乌巢的具体位置、守备情况、以及淳于琼的弱点!

我的后背再次感到一阵寒意,但这次,不仅仅是因为乌巢的粮草。一个掌握着足以毁灭整个集团核心机密的智囊,正在因为内部倾轧和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心生叛意!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不,应该说是袁绍自掘坟墓!如果说淳于琼的疏忽是乌巢防御体系上的一个“物理缺口”,那么许攸的心生怨怼,就是打开这个缺口、并将信息传递出去的“人为通道”!

一个可能随时爆炸的火药桶(乌巢),旁边站着一个心怀不满、手里拿着火柴的人(许攸)!我几乎可以断定,官渡之战的走向,已经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的厮杀,更取决于袁绍后院的这场火——尤其是许攸这个“火星”,何时会落下,又会落在何处!

这封密信,先是点出了袁绍联络刘表的战略意图和内部军心不稳的“表象”,然后揭示了乌巢粮草囤积地的“命门”,现在,又暴露了许攸这个可能导致“命门”洞开的“内鬼”!

一层比一层深入,一环比一环致命!写这封信的人,无论是谁,恐怕都未曾料到,他为了向刘表展示困境、争取援助而透露的这些内部信息,组合在一起,竟然会勾勒出如此一幅清晰的、指向袁绍败亡的路线图!

他或许只是想抱怨一下同僚,感叹一下主公的困境,却无意中将袁绍集团最核心、最脆弱的部分,暴露无遗。

我将绢帛轻轻放下,手指因为长时间的用力而有些僵硬。烛火摇曳,光影在书房的墙壁上跳动,仿佛映照着我此刻同样波动不已的心绪。

乌巢是物质上的死穴,许攸是人心上的裂痕。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几乎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雪崩。

历史的走向,有时就是由这样看似偶然的细节所决定。一封密信,一次截获,一个关键人物的不满……无数的暗流在冰面下涌动,最终汇聚成一股足以改变一切的力量。

现在,这股力量的源头,就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案上。许攸……许子远……这个名字,和“乌巢”一样,被我牢牢地刻在了心底。它们不再是孤立的信息点,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一个指向官渡之战最终结局的、惊心动魄的预言。

而我,陆昭,作为这个预言的“先知”,又该如何利用它,为自己,为刘备,在这乱世棋局中,谋取最大的利益?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官渡的风,似乎已经提前吹到了这江淮之地,带来了肃杀,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