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黑猪苓恩》

上卷

一、雪夜救孤 药农仁心

汉中盆地的雪,是裹着汉水潮气来的。那年腊月,秦岭的雪下得格外凶,鹅毛片子连下三天三夜,把南郑县的山坳填平了,把药农王老实的药篓冻成了冰壳。他踩着没膝的积雪往家赶,靴底的桐油布早被冰凌划破,寒气顺着脚脖子往上钻,像无数根细针在扎骨头。

王老实是个孤老汉,五十出头,背有点驼,脸上刻着常年风吹日晒的沟壑,唯有一双眼睛,亮得像汉水深处的石子。他这天在天台山采药,运气背,只挖了几把枯柴胡,连棵像样的天麻都没见着。\"这鬼天气,怕是要冻死人。\"他裹紧了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往山下的茅棚挪——他的家,就在天台山脚那间靠着崖壁的茅棚里。

快到茅棚时,一阵微弱的\"哼哼\"声钻进耳朵。不是野猪的蛮横嘶吼,是带着哭腔的、怯生生的呜咽,像刚出生的猪崽被丢在了雪地里。王老实心里一揪,举着松明火把往声音处探——

雪窝里,卧着个黑黢黢的小东西,也就半尺长,浑身湿透,冻得直打哆嗦,右后腿上划开道血口子,血珠刚冒出来就冻成了冰碴。是只小猪崽,毛黑得发亮,不像家猪的粉白,也不像野猪的灰褐,倒像被浓墨染过,在火光下泛着乌金似的光。

\"这荒山野岭的,哪来的猪崽?\"王老实蹲下身,用冻得发僵的手摸了摸猪崽的背。毛硬邦邦的,底下的皮肉却烫得吓人——是发了高烧。他往四周看了看,雪地里只有一串杂乱的蹄印,像是从山上滚下来的,再没别的踪迹。

\"造孽哟。\"王老实叹了口气。他这辈子没儿没女,就对这些山里的生灵格外心软。去年救过只断翅的斑鸠,养好了放生,后来那斑鸠总在他茅棚顶上搭窝;前年捡过只瞎眼的狐狸崽,喂大了送回山林,逢年过节,总能在他药圃里见着些野兔子、山鸡,像是狐狸送来的谢礼。

他解开棉袄,把小猪崽揣进怀里,用体温焐着。小家伙在怀里抖了抖,不再哼哼了,反而往他心口钻了钻,发出满足的呼噜声。王老实的心一下子软得像雪化的水:\"别怕,到爷这儿就安全了。\"

茅棚里,火塘的余烬还没灭。王老实添了把干松针,火苗\"噼啪\"窜起来,映得四壁发黄的药草影子乱晃。他把小猪崽放在铺着干草的木盆里,又找来治外伤的草药——是他自己采的三七、血竭,磨成粉,用温水调成糊状,小心翼翼地敷在猪崽的伤口上。

\"忍着点,这药能止血。\"他轻声说,像哄自家娃。小猪崽果然没挣扎,只是用黑葡萄似的眼睛望着他,眼神里竟不像牲畜的懵懂,倒有几分懂事的清亮。

夜里,王老实没睡踏实。他把木盆挪到火塘边,自己裹着被子守在旁边,时不时伸手摸摸猪崽的体温。后半夜,小猪崽烧得更厉害了,浑身滚烫,嘴里吐着白沫。王老实急了,想起爹传下的土方子——用生姜煮水,擦身子退烧。

他掰了块老姜,在火塘边烤软,捣成泥,兑了点温酒,蘸着给猪崽擦耳朵、擦肚皮。姜汁辣得小猪崽\"哼哼\"直叫,却挣扎着没乱动。擦了三遍,天快亮时,猪崽的体温竟真的降了些,呼吸也平稳了。

王老实松了口气,靠在柴火堆上打盹。梦里,他看见那只小猪崽长大了,浑身黑毛油亮,站在天台山的云雾里,对着他拱了拱鼻子,身后的草丛里,冒出些黑褐色的疙瘩,圆滚滚的,像他常挖的猪苓,却比寻常的更黑、更亮。

二、悉心照料 黑猪通灵

雪停后的天台山,像被老天爷撒了层白糖,晃得人睁不开眼。王老实的茅棚里,却暖融融的。小猪崽在他的照料下,一天天好起来。伤口结了痂,黑毛变得油光水滑,跑起来像团小黑球,围着他的药圃打转。

王老实给它起了个名,叫\"黑娃\"。黑娃通人性得很,王老实上山采药,它就跟在后面,不跑远,遇到荆棘丛还会用鼻子拱出条道;王老实坐在石头上歇脚,它就跳进他怀里,用脑袋蹭他的下巴,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响,像在撒娇。

有回,王老实挖柴胡时,不小心被毒蛇咬了脚踝。那蛇是\"土布袋\"(蝮蛇),毒性烈,他顿时觉得腿肚子发麻,眼前发黑。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东西在使劲拽他的裤腿,睁眼一看,是黑娃,正用牙齿咬着他的裤脚,往山下拖。

他想摆手说\"没用\",黑娃却突然窜进旁边的灌木丛,叼出几片绿色的叶子,往他伤口上按。那叶子带着股辛辣味,王老实认得,是\"七叶一枝花\",专治蛇毒的良药!他赶紧嚼烂了叶子,敷在伤口上,又让黑娃叼来水壶,喝了几口清水,这才缓过劲来。

\"你这小东西,还懂草药?\"王老实摸着黑娃的头,又惊又喜。黑娃只是用鼻子蹭蹭他的手,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在说\"这有啥\"。

黑娃长得飞快,不到一个月,就长到半大猪的模样,站起来快到王老实的腰。可它依旧跟在王老实身后,不吵不闹,只是食量越来越大,顿顿要吃半筐红薯,还得掺点王老实特意给它挖的野山药。

有天夜里,王老实翻出爹留下的《汉中药谱》,就着油灯看\"猪苓\"条目:\"猪苓,黑皮白肉,状如豕粪,生山林腐土中,利水渗湿......\"黑娃凑过来,用鼻子在\"豕粪\"两个字上蹭了蹭,喉咙里发出不满的\"哼哼\"声。

王老实乐了:\"咋?嫌说你长得丑?\"他指着书上的插图,\"这东西可是好药,能治水肿,去年李寡妇家的娃就是靠它救的命。可惜今年天旱,难挖得很。\"

黑娃像是听懂了,用鼻子拱了拱他的手,又指了指门外的大山,眼神里带着点神秘的光。王老实没在意,只当是畜生的本能,合上书说:\"快睡吧,明天带你上山找吃的。\"

过了元宵节,山里的雪开始化,渗进土里,潮乎乎的,正是挖猪苓的好时候。王老实背着药篓,带着黑娃往天台山深处走。他知道几处老猪苓窝,往年这时候总能挖半篓,可今年不知咋的,翻遍了腐叶,只找到几颗小的,还带着虫眼。

\"奇了怪了,难道被谁挖过?\"王老实蹲在地上犯愁,开春要换种籽,还等着卖猪苓换钱呢。

黑娃突然\"噌\"地窜进旁边的密林,没一会儿,叼着块黑褐色的东西跑回来,放在王老实面前——是颗猪苓,足有拳头大,外皮油亮,没有虫眼,是上等的好货!

\"你这是从哪叼来的?\"王老实又惊又喜。黑娃往密林里指了指,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哼哼\"声,像是在说\"里面还有\"。

王老实跟着黑娃往里走,没多远,就在一棵老橡树下,发现了一窝猪苓!大大小小十几颗,藏在腐叶底下,像是有人特意埋在那儿的。他挖的时候,注意到猪苓周围的土很松,上面留着几个小小的蹄印,和黑娃的蹄子一模一样。

\"是你藏的?\"王老实看着黑娃,黑娃只是晃了晃尾巴,用鼻子蹭他的药篓,像是在催他快装。

那天,王老实的药篓装得满满当当,卖了个好价钱。他用这笔钱买了新的红薯种,还特意给黑娃买了两斤糙米——这在那年月,可是稀罕物。黑娃吃糙米时,眼睛一直盯着他,像是有话要说。

三、春日迷路 饥寒交迫

惊蛰过后,天台山的雪彻底化了,山坳里冒出层新绿,像刚铺的绒毯。王老实背着药篓,带着黑娃上山挖天麻。他惦记着后山的\"神仙洞\",据说那里的天麻长得又大又肥,就是路远,得穿过三道梁、两道沟,寻常药农不敢去。

\"黑娃,今儿咱走远点,挖着天麻,给你买糙米吃。\"王老实拍了拍黑娃的背。黑娃晃了晃尾巴,用鼻子拱了拱他的药锄,像是在提醒他带好工具。

出发时,天还晴着,日头暖洋洋的,晒得人浑身舒坦。可走到中午,天上突然飘起雾来。先是淡淡的,像轻纱,慢慢变得浓稠,白得晃眼,连眼前的树都变成了模糊的影子。

\"坏了,起瘴雾了!\"王老实心里一紧。天台山的瘴雾最是邪门,能把人绕得晕头转向,去年就有个药农在雾里走了三天三夜,差点饿死在山里。他赶紧想往回走,可转来转去,总回到原地,脚下的路越来越陡,身边的树越来越密,连黑娃的影子都快看不清了。

\"黑娃!黑娃!\"王老实喊了几声,只有雾里传来的回音,闷闷的,像隔着层棉花。他心里一慌,加快了脚步,结果脚下一滑,摔在个土坡上,药篓滚了出去,里面的干粮袋破了,红薯干撒了一地,被雾打湿,变得软塌塌的。

更糟的是,药锄的木柄摔断了,只剩下个铁头。王老实捡起铁头,心里凉了半截——没了锄头,挖不了药;没了干粮,撑不了多久;这雾要是散不了,怕是真要交代在这儿了。

他靠着棵老松树坐下,摸了摸口袋,只剩下半块硬邦邦的玉米饼,是早上给黑娃留的,现在成了他唯一的口粮。咬了一口,干得剌嗓子,咽下去像堵了块石头。雾里的寒气越来越重,渗进棉袄,冻得他直打哆嗦,肚子也\"咕咕\"叫起来,像是在抗议。

不知过了多久,天渐渐暗了下来。雾里开始传来奇怪的声音,\"呜呜\"的,像是风声,又像是野兽的低吼。王老实握紧了铁头,心里直发毛。他想起村里老人们说的,天台山有\"黑猪精\",能化人形,专在雾里迷路人,要是被它盯上,就再也出不去了。

\"别胡思乱想,哪有什么精怪。\"他给自己壮胆,可声音抖得像筛糠。就在这时,肚子突然一阵绞痛,是饿的,也是吓的。他蜷缩在松树根下,眼皮越来越沉,恍惚中,又看见黑娃的影子,正用鼻子蹭他的手,毛茸茸的,暖暖的。

\"黑娃啊,你跑哪儿去了......\"他喃喃自语,眼泪混着雾水往下淌,\"爷怕是见不着你了......\"

迷迷糊糊中,他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舔他的脸,湿乎乎的,带着点温热。他猛地睁开眼,雾里,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正看着他,是黑娃!

\"黑娃!你回来了!\"王老实一把抱住它,眼泪止不住地流。黑娃也不挣扎,用舌头舔掉他脸上的泪,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像是在心疼他。

四、黑猪引路 苓现生机

黑娃的出现,像给王老实的心里点了盏灯。他摸着黑娃油亮的背,感觉身上有了点力气:\"你这小东西,跑哪儿去了?可把爷吓坏了。\"

黑娃用鼻子拱了拱他的手,又指了指前方的雾里,然后转身往那边走,走几步就回头看看,像是在说\"跟我来\"。王老实赶紧跟上,心里又惊又喜——难道黑娃认得路?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雾忽然淡了些,能看见脚下的路是片斜坡,坡上长满了枯黄的蕨类,腐叶厚厚的,踩上去\"噗嗤\"响。黑娃在坡中间停下,用鼻子使劲拱着腐叶,\"哼哼\"声里带着股兴奋劲儿。

\"咋了?有啥东西?\"王老实凑过去,借着透过雾缝漏下来的微光一看——黑娃拱开的地方,露出些黑褐色的疙瘩,圆滚滚的,表面带着细密的瘤状突起,断面白得像蒜瓣,沾着层黏糊糊的黏液。

\"猪苓!是猪苓!\"王老实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黑夜里点燃的火把。这窝猪苓长得格外好,最大的那颗足有拳头大,颗颗饱满,没有虫蛀,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猪苓!

黑娃还在继续拱,把周围的腐叶扒开,露出更多的猪苓,密密麻麻的,像撒在土里的黑珍珠。王老实赶紧捡起摔断的锄柄,用铁头小心地挖着——他知道猪苓的根须连着蜜环菌,得轻手轻脚,不然会伤了菌核,来年就长不出新的了。

挖了没一会儿,就装满了小半篓。王老实直起身,看着黑娃,忽然明白了:这窝猪苓,是黑娃特意带他来的!它刚才不是跑丢了,是去寻猪苓窝了!

\"你这机灵鬼......\"王老实的眼眶又热了,他摸出那半块玉米饼,塞到黑娃嘴里,\"快吃,吃饱了咱好回家。\"

黑娃叼着饼,却没吃,只是用鼻子把饼往他嘴边推,眼神里带着点催促的意思。王老实心里一暖,掰了一半塞进嘴里,剩下的一半还是给了黑娃。

吃了饼,又有了猪苓带来的希望,王老实的力气回来了。他跟着黑娃,顺着坡往下走。奇怪的是,刚才还浓得化不开的雾,现在竟渐渐散了,能看见远处的山梁,像卧着的牛,正是通往茅棚的方向。

\"原来你认得路啊。\"王老实笑着说。黑娃回头看了看他,眼睛里闪过一丝神秘的光,然后加快了脚步。

走到山脚时,天已经擦黑,茅棚的灯光在远处亮着,像颗温暖的星。王老实回头望了望天台山深处,雾又浓了起来,把刚才挖猪苓的地方遮得严严实实,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黑娃突然停下脚步,对着大山的方向\"哼哼\"叫了两声,声音里带着点不舍,又像是在告别。王老实没在意,只当是畜生恋家,拉着它往茅棚走:\"快走吧,爷给你煮红薯吃。\"

那天晚上,王老实把挖来的猪苓仔细洗干净,摊在火塘边的竹匾里晾干。最大的那颗,他用红布包了,放在床头的柜子上,像藏了个宝贝。黑娃卧在火塘边,看着竹匾里的猪苓,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像是欣慰,又像是牵挂。

半夜,王老实被冻醒,发现火塘的火快灭了。他刚要添柴,却看见黑娃站在门口,望着外面的月光,身影在地上拉得很长,竟不像猪,倒像个小小的人影。他揉了揉眼睛,再看时,黑娃还是那只小黑猪,正用鼻子拱着柴禾,往火塘里添。

\"准是眼花了。\"王老实嘟囔着,翻了个身,又睡着了。他不知道,这晚的天台山巅,云雾缭绕中,有个黑毛少年望着茅棚的方向,手里握着颗黑褐色的珠子,珠子的纹路,竟和王老实挖的猪苓一模一样。

五、初一十五 供品祭恩

王老实卖猪苓的钱,换回了两斗玉米种,还扯了块新布,给茅棚的破窗户缝打了补丁。他逢人就说:\"多亏了我家黑娃,不然早就喂山里的狼了。\"听的人都笑他痴,说一只猪崽能有啥本事,他只是嘿嘿乐,不辩解。

从那以后,每逢初一十五,王老实都会做点好吃的,带着去救黑娃的那片雪坡。有时是刚蒸的红薯,有时是磨的玉米糊,有时还会买两个白面馒头——那是他舍不得吃的好东西。

\"黑娃,来吃吧,这是爷给你留的。\"他把供品放在石头上,对着大山的方向说。说来也怪,每次他第二天去看,供品准会不见,地上只留下些零散的骨头渣(如果是带肉的),或是啃得干干净净的玉米棒,旁边还有几个小小的蹄印,和黑娃的一模一样。

村里的张屠户听说了,笑话他:\"王老实,你这是给猪当祖宗供着呐?不如卖给我,我给你称两斤肉钱。\"

王老实脸一沉:\"俺家黑娃是救命恩人,不是畜生。\"他把张屠户赶了出去,从此再不许他进茅棚。

黑娃在茅棚里又住了半个月。这天早上,王老实醒来,发现木盆空了,黑娃不见了。他心里一慌,冲出茅棚,四处喊:\"黑娃!黑娃!\"

喊了半天,只在门口的石头上,发现了颗黑褐色的珠子,比核桃小些,表面的纹路和猪苓的断面一模一样,摸上去凉丝丝的,却不冰手,反而带着股暖意,像是有生命似的。珠子底下,压着片猪苓的叶子,新鲜得像刚摘的。

\"这是......\"王老实拿起珠子,突然明白了——黑娃走了,回山里去了。这珠子,是它留下的念想。

他把珠子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袋里,和那块红布包着的猪苓放在一起。从那天起,他依旧每逢初一十五去雪坡供品,只是供品旁边,会多放一颗干净的石子——那是给黑娃\"留位置\"的。

有回,李寡妇来求猪苓,说她男人得了水肿,腿肿得穿不上裤子。王老实拿出火塘边晾干的猪苓,配了些白术、茯苓,教她怎么煮:\"这药得慢火熬,喝三天准见效。\"

李寡妇千恩万谢地走了,没过几天就欢天喜地地回来:\"王大哥,你这猪苓真是神药!我男人的肿消了,能下地干活了!\"她带来两个鸡蛋,非要塞给王老实。

王老实没要鸡蛋,只让她有空去天台山拜拜:\"是山里的神灵保佑。\"李寡妇觉得奇怪,却还是照做了。

日子一天天过,王老实的药圃里,猪苓长得越来越好,像是有灵性似的,不用费心照料,年年都能收半篓。他再也不用为换种籽发愁,甚至能攒下点钱,给村里的小学修了扇新窗户。

有人问他猪苓在哪挖的,他只说是\"山里的神灵赏的\",谁也不给说具体地方。他心里清楚,那是黑娃的秘密,不能外传。

这天,王老实又去雪坡供品,刚放下馒头,就看见雾里窜出个黑影,快得像阵风。是黑娃!它比上次见时又大了些,浑身黑毛油亮,额头上竟隐隐有撮红毛,像点了朱砂。

\"黑娃!\"王老实又惊又喜,刚要上前,黑娃却往后退了退,用鼻子指了指供品,又指了指大山深处,然后转身跑进雾里,没了踪影,只留下串蹄印,在雪地上格外清晰,蹄印旁边,散落着几颗小小的猪苓,像特意留下的。

王老实捡起猪苓,眼眶湿了。他知道,黑娃还记着他,还在山里陪着他。他对着雾里喊:\"黑娃,有空回家看看!爷给你煮红薯!\"

雾里传来一声\"哼哼\",像是答应了,又像是在说\"保重\"。

上卷终

王老实把黑娃留下的珠子和猪苓视若珍宝,日夜贴身带着。他依旧种着药圃,依旧每逢初一十五去雪坡供品,只是供品旁的石子,换成了那颗黑褐色的珠子——他觉得,这样黑娃就能更清楚地看见他的心意。

天台山的猪苓,年年都长得格外好,王老实挖了卖,卖了救,不知帮多少人家治好了水肿病。村里人都说他\"有山神保佑\",他只是笑笑,心里却明白,那是黑娃的恩情。

有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黑娃变成了个穿黑袄的少年,手里捧着颗发光的猪苓珠,对他说:\"爷,我本是天台山修炼的猪精,遭了天劫,多亏你救我。那颗猪苓,是我的内丹所化,能护你平安。\"

醒来时,床头的红布包开着,那颗最大的猪苓,断面的纹路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竟和梦里的内丹一模一样。王老实这才明白,自己救的不是普通的猪崽,是山里的神灵;黑娃拱出的不是普通的猪苓,是精怪的内丹所化。

下卷的故事,将从这个秘密揭开开始——黑娃为何会遭天劫?它的内丹为何能化成猪苓?王老实知道了真相后,又会与黑猪精结下怎样的缘分?天台山的深处,还藏着多少关于精怪与药材的秘密?

汉水的潮声里,仿佛传来黑娃的\"哼哼\"声,像在说:别急,缘分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