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左御史中丞洪涛暗自观察文帝脸色,见他并没有多少喜色,揣摩文帝对刘轩作法颇为不满,便走出班列,道:“陛下,臣弹劾晋王。其一,晋王暗自将藩王直属兵马由一万扩充至五万,已越过了朝廷的规制;其二,晋王未经陛下旨意,擅自带兵出封地北上;其三,晋王私自迎娶外邦公主。此三条皆彰显其对陛下不敬,亦是对皇权的严重挑衅。”

洪涛话语说完,群臣心中都是一惊,纷纷侧目。只见文帝虽面色如常,却不经意间微微点头,似是认可洪涛的弹劾。

洪涛见状,心中一振,继续道:“晋王虽立战功,但功不抵过。若日后藩王们效仿,朝廷的权威将荡然无存。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对晋王进行严惩,以正朝纲。”

洪涛的话语掷地有声,大殿内一片寂静。文帝的目光在洪涛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缓缓扫过群臣,似乎在等待着其他人的意见。然而,群臣们却选择了沉默,都在心中权衡着利弊,不敢轻易表态。

征南将军齐向军挺身而出,声音铿锵有力,如同战鼓般在大殿中回响:“陛下,微臣斗胆,以为洪中丞之弹劾实属无稽之谈。晋王代管镇北关守军,此乃国家之重托,再加上其麾下私兵,合计指挥五万兵马,实乃形势所需,合情合理,并无半点逾越之处……”

洪涛不等齐向军说完,便猛地转过头去,反驳道:“怎么是无稽之谈?依据大汉律例,亲王麾下亲兵数目不得超过千人,此乃铁律。再者,晋王出兵之前,理应先行呈报陛下,得圣上旨意后再行行动。而他竟擅自做主,领兵出境征战,此等之举,无疑是置皇权于不顾,严重违背了朝廷的礼制与规矩。”

齐向军怒不可遏,脖子涨得通红:“你们这些御史,只会躲在暗处妄加非议,实乃小人行径!晋王的折子上已明明白白陈述了缘由,当时事态紧急,刻不容缓,根本来不及向圣上禀告。难道你们以为打仗是儿戏吗?晋王毅然带兵北伐,那是以身犯险,将生死置之度外。军人们在前线奋勇杀敌,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了大胜,却还要被你这种人无端指责,长此以往,试问还有何人愿意挺身而出,为国效力?”

洪涛闻言,气得身子颤抖,手指着齐向军,道:“你,你……你竟敢在陛下面前言语无礼,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都别说了,朕是让你们来议事的,不是来吵架的。”文帝皱了下眉头,神色中透出几分不悦。他转头看向刘鹏,缓缓开口:“鹏儿,你是储君,对此事有何看法?”

刘鹏听文帝叫自己,心里打了一个突突,洪涛是他的亲信,父皇显然对他弹劾刘轩产生不满才来问自己。刘鹏略一思索,走出班列,道:“父皇,这消息太过突然,也不知是真是假,光凭三弟的折子,难以令群臣信服,儿臣认为需核实之后,再做定夺。”

正这时,一名侍卫走进大殿,朗声禀告道:“启禀皇上,锦衣卫费指挥使求见。”文帝点点头,道:“让他进来吧。”

“遵旨。”那侍卫得到命令,立刻倒退着出了大殿传旨。不一会,费定康身着飞鱼服,健步走入大殿。群臣见他到来,眼神中不禁流露出畏惧与厌恶。

费定康官阶并不太高,但他负责监察朝臣,为人又心狠手辣。朝中大臣皆把他视为瘟神,远而避之。

他快走几步,跪在朝堂中央,口中高呼道:“微臣费定康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微微颔首,道:“起来吧,调查的怎么样了?”

费定康站起来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亲自去了漠北,晋王确已执掌了契丹大权,目前已迁移了数万百姓实边,由两万士兵驻扎保护,还派了一些文官过去管理当地政务。另外,晋王在平定契丹的同时,还灭了一个叫羯国的小国,也已派人管理当地民众。”

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再次把目光投在刘鹏身上,道:“费指挥已使亲自调查,证实你三弟所奏属实。现在,朕想听听你对晋王平定契丹一事的看法。”

刘鹏已猜到文帝欲封赏刘轩,可刘轩功劳实在太大,已然威胁到了他的地位。犹豫了一下,刘鹏硬着头皮道:“父皇,儿臣认为,三弟此举,虽看似为大汉开疆拓土,但契丹一族野性难驯,若贸然纳入,恐会引狼入室,为大汉带来无尽的灾祸。”说完,轻轻咳嗽了一声。

江夏王刘凯会意,也上前道:“父皇,儿臣同意太子的看法,边疆之事,非同小可,切不可如此草率行事,我大汉应当稳扎稳打,逐步蚕食,而非一口吃下整个契丹。”

文帝目光如电,扫视下面两个儿子,冷冷道:“这么说,你二人认为晋王扫平契丹,对我大汉来说并非好事了?”

刘凯眼见文帝面色不悦,心里一哆嗦,连忙说道:“也不能说不是好事,只是……”

“只是什么?!”文帝不待他说完,重重的拍了一下龙案。吓得刘鹏和刘凯双双跪倒在地,不敢言语。

赵王刘征走出班列,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却又不失坚定:“父皇,请暂且息怒。儿臣斗胆,也认为两位兄长方才所言,确有几分道理。想那契丹,二十年前便已与我朝修书结好,两国之间,也算得上是和平共处。如今,我朝若趁契丹内乱,将其并入版图,只怕会落下背信弃义之名,令天下人耻笑,更会让宋国等盟友心生寒意,对我大汉产生疑虑。”

刘征与刘鹏为了储君之位,已由暗斗转为明争,可以说势如水火。见他突然支持刘鹏,朝堂臣皆是一愣,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诧异。转念一想,众人又恍然大悟。晋王刘轩此次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隐隐有盖过两人之势。这对于觊觎皇位的刘征和刘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此刻刘征为了同一个敌人而暂时放下恩怨,站出来替刘鹏说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帝满心失望。他本以为刘轩此次为国立功,刘鹏和刘征顶多是不愿意他给予太多封赏。但出乎意料,这两个儿子竟为个人私利,不顾国家利益,直接否定刘轩的功绩。

虽然痛心疾首,文帝脸上却没表现出来,他只是点点头,朝大臣们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看法?”

鲁王刘玉缓缓从班列中走出,他躬身行礼,声音清晰有力:“父皇,儿臣想为三哥说上几句公道话。二哥和五弟方才所言,虽各有道理,但儿臣认为,契丹衰败,我们不取,只会落入燕人之手,到时候我国北部边境将会更加危险。至于盟约云云,更是无从说起,我们与契丹只是停战,从未签到过任何盟约。”

说到这里,刘玉的目光在刘鹏与刘征身上扫过,接着道:“另外,二哥和五弟都忽略了一件事情。当年本朝太祖在位之时,曾数度御驾亲征,欲灭掉契丹蛮国,只可惜功败垂成。此次三哥平定契丹,不仅开疆拓土、彰显了我大汉的国威,更是完成了太祖的遗愿。”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听刘玉继续说道:“父皇,儿臣以为,不管从哪方面看,三哥带兵平定契丹,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理应重重奖赏。”

文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缓缓道:“鲁王刚才的话,你们都听见了,谁有反对意见?”

众臣皆知太祖刘汉生前有两大心愿,一个是统一华夏,另一个就是荡平漠北。此时刘玉当众提及,便再也没人敢站出来出言反对。

沉默片刻,刘鹏第一个说道:“父皇,儿臣刚才愚钝了,三弟立下不世之功,确实应该奖赏。”刘征心中暗骂刘鹏不要脸,紧接着道:“儿臣也知错了,竟然忘了太祖的遗训,请父皇嘉奖三哥后处罚儿臣。”

一众大臣听他俩如此说,连忙都附和着说道:“臣等附议!”

礼部尚书陈明远越众而出,躬身道:“陛下,耶律朵朵既是契丹公主,我国是否按常规仪礼,遣人送去聘礼?”

文帝皱了皱眉头,没好气地说道:“晋王只是纳她为妾,又不是娶妻,何须那么啰嗦?再说契丹国都没了,你让我给谁送聘礼?”

陈明远登时满脸通红,尴尬地退回班列。众臣见他窘迫,想笑却又不敢,憋的甚是辛苦。不过经此一出,朝堂上紧张压抑的气氛倒是缓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