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间安静的教室内。
两名教授坐在李政道对面,一老一中,两人都神情严肃。
老教授推了推眼镜,率先开口:
“这次考核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现场笔试,限时一百分钟。”
“第二部分是由我们进行面试。”
“有问题吗?”
李政道摇摇头,表示没问题。
老教授从桌上的密封袋里取出一份卷子,轻轻放到他面前。
卷子整整四页,不仅有高难度的选择题、复杂的计算推导,甚至还包括对物理现象进行逻辑解释。
李政道快速扫了一眼,下一秒便眉头紧蹙。
“老师,这个卷子....”
然而一旁的中年教授没给他开口的机会,直接打断:
“考核已经开始。”
“有什么问题,等考完再说。”
李政道愣了半秒,随即把所有疑惑咽回肚子里,直接拿起笔开始答题。
时间过去差不多一个小时。
两名教授走出教室,到走廊尽头点了根烟透气。
中年教授一边抽烟,一边开口抱怨道:
“你说学校这是在搞什么事啊!”
“我项目组忙得要死,还得专门抽时间出来出卷子、监考。”
“你看那孩子也就十五六岁吧,难不成还真能把大学内容自学完?”
老教授听到抱怨,立刻开口安慰:
“老薛,你这急脾气还改不了。”
“说不定屋里真是个天才呢。”
“天才?”
薛教授烦躁地摇摇头。
“我在中科大教了十几年,全国的天才学生见得还少吗?”
“哪些不是进来之后要么泯然众人,要么就知道死记硬背?”
他又深吸一口烟,继续道:
“咱们这套卷子,你也知道。”
“如果不把本科阶段的物理完全吃透,正确率连三成都够呛。”
老教授听后也附和道:
“是啊。”
“我手下那群硕士生,能有七成的正确率都不错了。”
薛教授把烟头随手朝垃圾桶一弹,烦气稍散:
“行了,回去继续看着吧。”
结果两人刚推开教室门,就见李政道已经放下了笔,正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等他们。
老教授有些诧异,下意识看了眼墙上的挂钟。
“时间还有四十分钟,你不继续写吗?”
李政道摇摇头说道:
“这个卷子不难,我都写完了。”
听到这话,薛教授眉头一皱,快步走上前把卷子一把拿起。
一秒、两秒……五秒。
刚开始,他脸上还带有些许的不悦。
可视线往下扫了几行后,表情逐渐从质疑,最后变成了震惊。
他沉默着坐回座位,把卷子摊开,拿起红笔开始批改。
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
十几分钟后,老教授终于忍不住,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问:
“怎么样?正确率有多少?”
“有个三成,就可以让他进下一轮面试了。”
薛教授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发干:
“全对。”
“啊?”
老教授有些没听清他刚才的话,于是又问了一遍:
“你说多少?”
薛教授抬头看着他,一字一句:
“他全做完了,而且全对!”
这下轮到老教授不信邪了,直接把卷子接过来,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
几十秒后,老教授内心同样掀起轩然大波。
一百分钟的卷子,他四十分钟做完。而且正确率达到了百分百。
老教授脑子里瞬间浮现了两种可能。
第一,他作弊了。
可这套卷子是他们这两天临时出的。
题目也全是从不同物理学科现抓、现编、现推导出来的综合题。
网络上根本不可能找到原题。
况且在他们离开的几分钟,教室里也一直有监考老师盯着,所以作弊绝对不可能...
那就只剩第二种可能。
这孩子真的是个自学的物理天才!
——
片刻后,薛教授坐直身体,语气尽量保持平静:
“政道,是吧?”
“你考试最开始的时候,想说什么?”
李政道听到这个问题,挠了挠脑袋,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我其实是想问问,这个卷子是不是拿错了。”
“老师跟我说,这次是考硕士阶段的内容。”
“所以我看这卷子……感觉有点简单。”
薛教授:“……”
老教授:“……”
两人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开口询问:
“你硕士阶段的内容也学完了?”
“你老师是谁?!”
李政道有些不知道先回答谁的问题,只能一个个回答。
“硕士阶段的内容,我花六个月自学完了。”
“我老师叫任星云。”
话音落下,两名教授的内心再一次遭受暴击。
“六个月???自学???”
“任星云???”
薛教授的眼皮狠狠一跳。
如果六个月能自学完硕士阶段,哪怕只是理论内容。
那他手底下那些整天要死要活硕士生是什么?是人型造芬机吗?!
几秒钟后,老教授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不断感叹:
“怪不得,怪不得啊!”
“如果是那位推荐过来考试的话,那就不奇怪了。”
还没等薛教授弄明白,接下来就听到了解释。
“他老师,是白帝战机的总负责人,任总工啊!”
薛教授脑袋“嗡”地一下炸开。
如果是这样,那就解释的通了,为什么学校会这么重视这次的考核,
如果是任总工的弟子,妖孽一点也不稀奇。
——
内心稍稍有了些安慰后,薛教授话锋一转,开口问道:
“政道,那你为什么不跟着你老师学习?”
“想来我们中科大读硕呢?”
这下轮到李政道尴尬了。
因为就连他自己,也是刚刚才知道自己老师的真实身份。
总不能说,自己老师正在一所普通高中教书吧。
“那个……我、我还是对量子物理方向更感兴趣。”
“所跟老师研究方向,有点不匹配。”
老教授与薛教授相视一眼,心里同时生起了强烈的爱才心。
要知道,做科研最看重的是什么?
不是分数,不是学历。
而是基础知识是否足够扎实,思维够不够活跃,以及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住枯燥、高强度的研究工作。
李政道的基础知识毋庸置疑,思维从卷子上的推导来看,一点都不呆板。
薛教授心里,甚至已经开始替李政道规划:
这个孩子进来后,可以先接手我项目里的数据分析子模块。
速度要是够快,再让他试试模型推导的小任务……
而老教授想的则更加长远:
十五岁。
十五岁啊!
正有大把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当中。
未来十年,也不需要考虑结婚生子,赚钱买房等一系列琐事,心无旁骛地搞研究。
这已经不是璞玉了,妥妥宝藏男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