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大早她迫不及待的就来这边找事儿。
跟在刘青春身后的还有个妇女,妇女手牵着一个小男孩,长得和刘青春有几种相似。
刘立群已经七老八十了,这孩子不像他的,反倒像是刘青春的,可她也才十八九的模样,难不成小太妹十二三岁就生娃了?
啧,厉害。
那小孩看到池音就挣脱妇女的手跑过来推:“坏人!赔我妈妈的衣服!”
昔昔和莞莞在旁边看到就坐不住了,小短腿咚咚咚地跑过去:“你打我妈妈我打你!”
眨眼三个孩子扭打一起。
妇女劝架的时候,抓走了昔昔的手,力道还挺重。
池音看着脸色微变,上去使劲推开妇女,从她手中将昔昔牵回来,再把和小男孩打架的莞莞拽回怀中。
池音把两孩子护在身后。
妇女被池音推得往后退几步,再看她时那眼神狠得牙痒痒:“你这小老板,孩子打架归打架,你推我做什么?”
昔昔和莞莞躲在池音背后,偷偷瞪向小男孩做出吐舌头的动作。
妇女和刘青春将孩子的动作看在眼底,脸色十分不悦:“果真是农村娃,一点家教都没有。”
“城里孩子最有教育的,一上来就骂人,推人。”李婶在旁边阴阳怪气。
刘青春气得瞪眼:“你个乡巴佬说什么?再说一次信不信我撕烂你的嘴!”
“不是要赔钱吗?我看看都烂哪儿了。”池音拿走刘青春抱在手中的裙子,抖开,仔细地端详起来。
刘青春恶狠狠地刨了吴芳眼,立刻把心思都放在整池音身上。
“你看这里,这么大个补丁,多难看,这完全打破了整条裙子的美观!”刘青春指着裙摆处硬币大的补丁,“太丑了!六十块钱的裙子因为这块补丁大打折扣,我哪出得出去?”
是丑,针脚歪歪扭扭,裙子是大红色的还偏用黑色布料来堵住烂口,就这手艺,饶是李婶这种没学过裁缝技术的都缝不出这烂样。
“是挺难看的,你刚才说赔多少钱?”池音问。
吴芳和李婶:“......”
这么明显的故意讹钱,怎么向来精明的池音就这么认了?
这时候有几个妇女结伴朝这边走来,一路走一路指着池音家满脸笑地聊,一看就是来加工衣服或者买衣服的客人。
刘青春注意到了,立刻得意地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院门口,嗓音提高了八度:“这么烂的技术还开铺子!这可是你亲口说的赔偿,我这条裙子买的时候是六十,都没穿过几次,你得赔我五十!”
刘青春说着还朝那几个凑近的妇女嚷嚷:“你们是来买衣服的吧?跟你们讲这老板技术太差了,给我补的裙子都补烂了,就这技术能做出什么好衣服来?你们要买衣服去供销社,那里的衣服都是服装厂里统一缝的,规格老高了,售后还有保证!不像这种小摊小货,赔个款都磨磨蹭蹭半天。”
几个妇女听了都不敢进去了,李婶怎么热情招呼也犹犹豫豫,刘青春看了笑了,得意地向池音仰起了下巴。
“是这个补丁,五十块,对吧?”池音嘲笑着问。
刘青春点头:“对!就这黑漆漆的烂补丁!五十,一分都不能少!”
哪料到池音没接话了,反而拿着布料走到几个妇女跟前,笑呵呵地问:“几位婶婶想必也知道缝缝补补这活儿,该是什么颜色的得拿什么布料,实在找不着了才拿其他布料堵住烂口,对吧?”
大家纷纷点头。
池音笑着继续说:“像我们这种开裁缝铺子的,本来各种边角料都有,衣服什么颜色就拿什么布料来堵,这是十分肯定的。”
她抖了抖裙子,翻开裙子的反面,嘴上说着:“按照我们裁缝师的技术,通常都是把补丁打在里面,让我找找看,这反面里有没有红色边角料缝上去的补丁。”
话刚说完还真让池音翻到了,给旁边的吴芳激动地直指:“对对对,这才是我的补丁!我说呢,我明明拿红色布料的怎么就成了黑补丁了!”
这个补丁像是被精心绣上去的花纹,针脚细密,颜色与面料浑然一体,不凑近看根本发现不了修补的痕迹。
真相是什么一清二楚,大家指着刘青春窃窃私语,说她长得人模狗样的没想到还干起了讹钱的勾当。
“这裙子就当是免费给你补的,不过嘛,你跑来我这里乱造谣,你得给我道歉。”池音将裙子扔刘青春怀里,双手环着冷冷盯着她。
就这脑子还想破坏她裁缝铺子的名声呢,最基本的什么衣服该拿什么布料来打底都搞不清楚就来讹人,真是个人才!
妇女听了,气势汹汹地指着池音:“你这小泼妇,嘴巴跟抹了辣椒似得,怎么那么会说呢!刚才你自己说了原因赔钱,这会就让我们道歉,你刚才可是亲口承认那个黑色补丁是你们的人补上去的!”
池音看出来了,这妇女是刘青春的妈。
她不客气地打掉妇女的手,嘲讽的笑了下:“老话说的好啊,什么样的娘养什么样的崽,证据都摆在眼前了还要狡辩?行,那这件事就别在这里争了!这阵子你们姓李的跟我挖了你们祖坟似得,不是当爹的找我麻烦,就是女儿的讹人,不是栽赃陷害就是造谣生事!我真是受够了!我要去南益市举报,我要讨个说法!”
妇女的脸难看极了,都说穷乡僻壤出刁民,她看这个池音就是个又疯又癫的野婆娘。
就这种婆娘惹急了是真会去告大状,回头丈夫的工作丢了就不划算了。
“错怪你们了,对不起。”妇女干巴巴的道完歉,拽着刘青春和外孙子匆匆走了。
等两人走后,李婶朝背影呸了声,再回头面对池音时脸上的笑容都裂到耳根了。
还得是她反应快,不然就她和吴芳这糊涂脑子,被对方嚷嚷两句就急眼了,一急眼就被人家带偏了,假的都成真的了。
李婶高高兴兴地把客人迎进院里,拿出普洱茶招待,她说话好听,懂得人情世故,不出十分钟就卖了两件短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