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地盘大了,摊子铺开了,新的麻烦也跟着来了。

最头疼的就是运输。

缴获的物资堆积如山,光靠人扛马驮,累死累活也运不了多少。

骡马车队慢吞吞地在泥泞的土路上挣扎,效率低得让人挠墙。

王大彪带人从北边那个刚探明的煤矿往回运煤,一趟就得大半天,还运不了几车。

“大帅,这不行啊!”王大彪抹着脸上的煤灰,嗓门震天响,“这路太他娘的难走了!车轱辘陷进去就得半天!啥时候能把煤都拉回来?再这么下去,炼钢炉都得断顿!”

李墨涵也捻着胡须,忧心忡忡:“大帅,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我黑风根据地日益壮大,物资转运乃是重中之重,若不解决,恐成掣肘啊。”

林好看着窗外艰难行进的车队,眉头紧锁。

他懂个屁的古代物流,他只知道这效率太低了。

汽车?别想了,油都没有,零件也凑不齐。

火车?那条小鬼子修了一半的铁路支线倒是可以用,可也得先把煤运到铁路上才行啊。

他烦躁地在屋里踱步,目光扫过墙角堆放的一些杂物——那是从东岛军仓库里清出来的,里面有几个锈迹斑斑的自行车轮子和一截断裂的车架。

自行车……

林好猛地停下脚步。

对啊!自行车!

这玩意儿结构简单,比马车轻便,载重虽然不大,但胜在灵活,速度快啊!

一个人就能骑,稍微改装一下,后面加个拖斗,或者直接在后座绑货,效率不比人扛强多了?

“有了!”林好一拍大腿,“咱们造‘自行车’!”

“自…行车?”王大彪瞪圆了眼睛,一脸茫然地看向李墨涵,“老李,你听过这玩意儿没?是啥车?自己就能行?”

李墨涵也懵了,他使劲回忆着看过的典籍,从《考工记》到《天工开物》,绞尽脑汁也没找到任何关于“自行车”的记载。

他迟疑地道:“大帅,恕学生愚钝,此‘自行车’,莫非是某种…无需外力驱动之神妙机关?”

林好看这俩人一脸“你说的啥玩意儿”的表情,也懒得费口舌解释。

解释不清,也解释不明白。

他干脆闭上眼睛,集中精神,脑子里开始疯狂念叨:“自行车,我要造自行车,用现有的破烂玩意儿造自行车……”

【万物皆可盘·土味黑科技】悄然启动。

无数杂乱的信息碎片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旋转的车轮,嘎吱作响的链条,简陋的脚蹬子结构,用粗钢管焊接的车架……还有几张模糊不清、画风极其简陋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甚至标注了用什么土办法可以替代轴承(比如抹猪油)。

信息很乱,不成体系,但核心部件和组装方式都有了模糊的印象。

够了!

林好猛地睁开眼,抓过一张草纸和铅笔,伏在桌上就开始画。

他画得很潦草,线条歪歪扭扭,但基本结构清晰可见:一个用粗钢管焊成的三角形车架,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轮子,一个用木头和破皮革钉成的车座,还有链条和脚蹬。

至于轮胎……林好看了一眼仓库清单,橡胶?想屁吃。

他直接在图纸上标注:用多层厚牛皮或者浸过桐油的麻布紧紧包裹在轮圈上,做成实心轮胎!

“老陈!老王头!”林好拿着这堪称“后现代主义抽象派”的设计图,把陈博文和几个老铁匠叫了过来。

“就按这个图,给我造!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自行车’!”

陈博文扶了扶眼镜,看着图纸上那个两轮结构,特别是那个实心轮胎的设计,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大帅……这个…结构…似乎…过于简洁了。而且这实心轮胎…骑起来恐怕……”

“恐怕什么?”王大彪凑过来看了一眼,虽然看不懂,但不妨碍他表忠心,“大帅让造,咱就造!管他骑起来像啥!肯定比两条腿跑得快!”

李墨涵更是抚掌赞叹:“妙啊!此物结构精简,暗合大道至简之理!两轮驱动,应是取自阴阳相生,循环不息之意!大帅真乃神人也!”

陈博文:“……”

行吧,你们开心就好。

于是乎,“黑风寨自行车厂”就在一个废弃的马厩里挂牌成立了。

厂长林好,技术总监陈博文(被迫),首席工匠老王头。

工匠们围着那张“神图”,对着缴获的几个自行车零件,还有一堆废钢管、破木头、烂皮革,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土法造车”之路。

没有车床?用锉刀硬磨!

没有焊接设备?用土炉子烧红了硬砸!

钢管不够圆?几个人用大锤慢慢敲!

链条对不上?一节一节拆开重新铆接!

叮叮当当!

火星四溅!

烟熏火燎!

整个马厩里弥漫着金属、木头、皮革混合的古怪气味。

失败是家常便饭。

不是车架焊歪了,就是轮子装上去直接散架,要么就是链条怎么也蹬不动。

工匠们累得腰酸背痛,满手燎泡,但看着林好天天泡在这里,亲自上手比划,谁也不敢懈怠。

十几天后。

“成了!成了!大帅!能动了!”老王头兴奋地满脸通红,推着一辆歪歪扭扭、造型极其古怪的“铁疙瘩”跑了出来。

这辆新鲜出炉的“自行车”,车架是粗糙的黑铁管焊接的,焊缝疙疙瘩瘩。

车座是用一块硬木板钉了几层破羊皮。

两个轮子大小都不太一致,轮圈上紧紧缠绕着厚厚的、涂满桐油的黑色麻布,充当实心轮胎。

整辆车透着一股浓浓的“土味”和“凑合”的气息。

“我来试试!”王大彪自告奋勇,一把抢过车子。

他学着林好之前比划的样子,笨拙地跨了上去。

车子晃了两下,他差点摔倒。

“稳住!掌握平衡!”林好在旁边喊道。

王大彪咬着牙,使劲蹬了两下脚蹬。

“哐啷!嘎吱——”

链条发出刺耳的噪音,车子晃晃悠悠地向前动了!

“动了!动了!哈哈哈!”王大彪兴奋得嗷嗷叫,越骑越快,虽然车子颠得他屁股生疼,发出的噪音跟拆房子似的,但他毫不在意。

他骑着这辆“铁马”,在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上转了好几圈,引来了所有人的围观。

战士们、老百姓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着这闻所未闻、自己就能跑的“铁疙瘩”,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和好奇。

“天啊!这…这是啥玩意儿?”

“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走?”

“大帅又显灵了!这是神仙坐骑吧!”

林好看着这辆虽然丑陋、噪音巨大、骑乘体验极差,但确实能跑能用的自行车,满意地点点头。

“就叫‘黑风牌’!”他大手一挥,“照这个样子,给我批量造!优先造这种带大梁的,结实!就叫‘黑风牌二八大杠’!”

他心里盘算着,这玩意儿给侦察兵、通讯员配上,速度能提升一大截。

再搞点三轮的,后面加个斗,运送弹药、粮食也方便多了。

“黑风牌”自行车的横空出世,再次在根据地掀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说之前的“神薯炮”、“沼气弹”还只是让人觉得惊奇和厉害,那这凭空造出来的“铁马”,简直就是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李墨涵激动得浑身发抖,当场就写了一篇文采飞扬(在他自己看来)的《铁马赋》,将自行车誉为“夺天地造化之神器,缩千里路程于须臾”,并再次论证了“林帅乃天命所归,非凡人能及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