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门周拨动琴弦又加以劝说;(桓谭《新论》说:雍门周带着琴来见孟尝君,孟尝君说:“先生弹琴,也能让我悲伤吗?” 雍门周回答说:“我能让人悲伤的情况是,从前富贵后来贫贱,从前富裕现在贫穷,被排挤在偏僻的小巷,不与四邻交往;不如身材高大美好,心怀质朴真诚,却遭到谗言诽谤,心怀怨恨却不被信任;不如曾经交好相爱,没有怨恨却生生分离,远赴遥远的国家,没有相见的日期;不如年幼没有父母,成年没有妻儿,出门以荒野沼泽为邻居,进门以洞穴为家,早晚都处于困境,没有地方借贷:像这样的人,只要听到飞鸟的鸣叫,秋风吹动树枝的声音,就会伤心了,我一旦为他弹琴并长长叹息,没有不悲伤流泪的。如今像您,居住在高大的房屋里,房屋相连,密室幽深,下面挂着丝帐,迎来清风;歌舞艺人在面前表演,谄媚的人在身边侍奉,奏响激越的楚地乐曲,舞动郑国的美女,美妙的声音愉悦耳朵,艳丽的姿色迷惑眼睛;玩水就乘龙舟,插着羽毛装饰的旗子,在深不可测的水里垂钓;野外游玩就登上平原,在广阔的园囿里驰骋,强弓射下高空的飞鸟,勇士格斗猛兽;设置酒宴娱乐,沉醉忘记返回:在这个时候,看天地还不如一根手指,即使有擅长弹琴的人,也不能打动您。” 孟尝君说:“确实是这样!” 雍门周说:“但我私下里认为您有值得悲伤的事。以诸侯的身份却被秦国围困的是您,联合五国攻打楚国的也是您。天下不曾太平,不服从合纵就服从连横;合纵成功就楚王称霸,连横成功就秦王称帝。以秦、楚的强大来报复弱小的薛地,就像用锋利的斧头砍伐蘑菇,有见识的人,没有不为您担心的。天道不会永远兴盛,寒暑交替变化,千秋万岁之后,宗庙一定不会再得到祭祀;高台已经倒塌,曲池已经填平,坟墓上长满荆棘,狐狸在里面做窝,游玩的孩子、放牧的少年在上面徘徊并歌唱说:‘孟尝君的尊贵,也不过是这样啊!’” 于是孟尝君长叹一声,泪水在睫毛上还没流下来。雍门周拿起琴弹奏,慢慢拨动宫、徵的音调,叩击角、羽的音节,最后组成乐曲,孟尝君于是抽噎着靠近他说:“先生弹琴,让我像亡国的人一样。”)
韩哀握住缰绳而闻名;(《吕氏春秋》说:韩哀创造了驾车的方法。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说:到了驾驭良马,陪乘在早晨,王良拿着缰绳,韩哀附在车旁,纵马奔驰,快得像影子飘过,经过都城越过国家,快得像越过土块,追逐飞奔的雷电,赶上逝去的清风,周游八方极远的地方,万里之遥片刻就到,多么辽阔啊!这是人马相互配合得好。)卢敖在玄阙翱翔,若士耸身在青天。(《淮南子》说:卢敖在北海游玩,经过太阴,进入玄阙,到了蒙毂山上,看见一个士人,眼睛深陷,鼻子高挺,脖子弯曲,肩膀像鹰一样,上身丰满下身瘦削,神态轩昂正迎着风舞动,看见卢敖,傲慢地放下手臂,逃到石碑下面。卢敖俯身去看,他正在卷着龟壳吃合梨。卢敖于是和他说话说:“只有我是背离众人,在天地四方之外尽情游览的人,除了我还有谁呢!我年幼时就喜欢游玩,长大也不放弃,周游四方极远的地方,只有北方的太阴没有看过,如今终于在这里见到先生,您大概可以和我交朋友吧!” 那个士人笑着说:“嘿!你是中原的人,难道肯远到这里来?这里就像有日月的光芒和众多的星辰,阴阳运行,四季更替,这里和那些不知名的地方相比,就像房屋的角落。像我向南游到罔 {罒良} 的原野,向北休息在沈墨的地方,向西走到昏暗的边境,向东穿过混沌的光芒,这里下面没有地上面没有天,听也听不到,看也模糊不清,这里之外还有深远的水面,我还有一举就能到千万里之外的地方没去。如今你游玩才到这里,就说尽情游览,难道不是差得太远了吗!不过你就留在这里吧,我和汗漫在九天之上约会,我不能久留。” 若士举起手臂耸身,于是进入云中。卢敖抬头看他,看不见了才停下来,说:“我和先生相比,就像天鹅和土中的虫子,整天行走不离开咫尺之间,却自以为远,不也是很可悲吗!”)我实在不能和这几个人的技艺相比,所以就静静地坚守自己,求得安宁。(《释讥》到此结束)
景耀六年,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派使者向邓艾请降,那份降书就是郤正写的。
第二年正月,锺会在成都发动叛乱,后主被迫向东迁往洛阳。当时局势混乱仓促,蜀国的大臣们没几个能随行的,只有郤正和殿中督汝南人张通,舍弃了妻子儿女,独自一人跟着后主。后主全靠郤正的引导,才懂得了各种礼仪规矩,言行举止没出什么差错,他不禁感慨叹息,后悔没能早点了解郤正。当时的人都对郤正赞赏有加。后来朝廷赐给郤正关内侯的爵位。
泰始年间,郤正被任命为安阳令,又升任巴西太守。泰始八年,朝廷下诏书说:“郤正从前在成都,身处动荡却坚守道义,不违背忠节,等到被任用后,又尽心办事,有治理的功绩,任命他为巴西太守。” 咸宁四年,郤正去世。他所着述的诗、论、赋等,加起来有近百篇。
评论说:杜微修养自身、隐居避世,不被当世所役使,差不多有伯夷、商山四皓那样的风范。周群观测天象有应验,杜琼沉默谨慎周密,是儒生中纯正的人。许慈、孟光、来敏、李譔,都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尹默精通《左氏春秋》,他们虽然不以品德功业着称,但确实都是一时的学者。谯周言辞道理渊博贯通,是当世的大儒,有董仲舒、扬雄那样的风范;郤正文章辞采华丽,有张衡、蔡邕的风格,加上他们的品行举止,君子认为有可取之处。这两个人在晋朝任职的时间短,在蜀国的事迹多,所以写在这篇传记里。
(张璠认为谯周提出投降魏国的计策,大概是因为他向来料到刘禅懦弱,内心没有凶狠暴戾的想法,所以才能施行。如果遇到暴躁放肆的君主,就算没有别的计谋,也会因为顾惜名节、鄙弃耻辱,或许会发怒胡乱杀人,来树立一时的威严,满足自己一时的心意,那样也会招致灭亡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