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初二年秋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合肥城楼上,将青灰色的砖石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曹璟双手撑在城垛上,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农田。秋收后的田野上,农人们正忙着收拾秸秆,袅袅炊烟从村落里升起,在暮色中勾勒出宁静祥和的景象。

一阵秋风卷着枯黄的落叶从城头掠过,吹得曹璟的衣袍猎猎作响。他抬手按住被风吹乱的发冠,目光顺着蜿蜒的淝水向远方延伸。这条滋养着合肥百姓的母亲河,在夕阳下泛着粼粼波光。

\"子玉。\"钟会的声音从身侧传来。他今日穿着一袭深青色官服,腰间玉带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见曹璟转头,他恭敬地拱手行礼,继续说道:\"九江郡治所距离合肥尚有百里之遥,我每次往返都要耗费数日。若是遇到紧急军情,恐怕会贻误战机。\"

曹璟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城墙的砖石。粗糙的触感从指尖传来,让他想起这几十年来在合肥的每一场攻防战。每一次修缮城墙时,将士们挥汗如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钟会见曹璟沉思,又补充道:\"不如将治所迁至合肥。如此既可方便施政,又能节省往返时间。况且合肥地处要冲,作为郡治所在,更能震慑东吴。\"

曹璟转过身来,目光落在钟会脸上。这位年轻的谋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眉宇间透着坚定。秋风拂过,带起他腰间玉佩清脆的碰撞声。

\"士季此言有理。\"曹璟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拍了拍钟会的肩膀,感受到布料下坚实的臂膀。\"就依你所言,即刻着手办理迁治之事。不过...\"他顿了顿,目光重新投向远处的农田,\"要妥善安置原治所的官吏,不可寒了人心。\"

钟会眼中精光一闪,立即领会了曹璟的深意:\"明白。定会妥善安排,给予适当补偿。\"他犹豫片刻,又问道:\"是否需要先上书朝廷...\"

曹璟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待事成之后再上表说明不迟。\"他说着,目光变得深邃,\"眼下东吴蠢蠢欲动,我们耽误不起。\"

暮色渐浓,城楼上的风越发凛冽。钟会看着曹璟被风吹起的衣袂,忽然觉得这位年轻的主将肩上的担子,比这合肥城墙还要沉重。他郑重地拱手:\"我这就去办。\"接下来的日子里,曹璟与钟会几乎形影不离。每日清晨,钟会都会准时来到曹璟的住处,两人一同前往官署。沿途经过市集时,曹璟总不忘停下来查看粮价,询问百姓收成。

\"这几日粮价又涨了三分。\"曹璟皱着眉头对钟会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的玉佩,\"看来屯田之事刻不容缓。\"

钟会微微颔首:\"将军明鉴。淮南沃野千里,若能善加利用,必能解燃眉之急。\"

在合肥官署的书房里,烛火常常亮到深夜。侍从们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曹璟和钟会始终伏案工作。案几上铺开的淮南地图已经被翻得起了毛边,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记号。

\"淮南土地肥沃,若能组织军民屯田,既可解决军粮问题,又能安置流民。\"曹璟的手指在地图上几处平原上画着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的声音因为连日劳累而略显沙哑,却掩不住其中的热切。

钟会凑近地图,一缕发丝垂落额前也顾不上整理。他点头附和道:\"正是。可仿效当年武皇帝在许下屯田之制,分派将士与百姓共同耕作。\"说着,他拿起毛笔在地图上又添了几处标记,\"这几处水源充足,最宜开垦。\"

参军杜预安静地坐在一旁角落的小案几前,手中的毛笔在竹简上飞快记录着。他时而抬头看向两位上官,眼中满是钦佩之色。这样近距离观摩议事的机会,对他来说实在难得。每当听到精妙之处,他都忍不住要停下笔来细细品味,又怕遗漏重要内容,只得加快书写速度。

\"杜参军,\"曹璟突然转头问道,\"你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杜预猝不及防被点名,手中的笔差点掉落。他慌忙起身行礼:\"回将军,下官以为此策甚妙。只是...\"他犹豫了一下,\"只是需要选派得力之人负责督导。\"

曹璟与钟会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说得好!\"曹璟赞许地拍了拍杜预的肩膀,\"年轻人有见地。\"

经过数日筹划,曹璟决定亲自前往拜访淮南都督满宠。临行前,钟会为他整理衣冠,叮嘱道:\"满都督性情刚直,将军说话还需委婉些。\"

曹璟系好腰带,笑道:\"放心,我自有分寸。\"

在满宠府邸的厅堂中,两人对坐而谈。年过六旬的满宠虽已须发花白,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侍从奉上茶点后,曹璟开门见山道出来意。

\"满都督,合肥城防虽已加固,但守军仍显不足。\"曹璟诚恳地说,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膝盖上的衣袍,\"我想再征召两千淮南将士,不知都督意下如何?\"

满宠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吟良久。厅内一时寂静,只听得见铜壶中茶水沸腾的声音。曹璟的掌心微微渗出汗水,却不敢催促。

终于,满宠开口道:\"将军为国操劳,老夫岂有不允之理?\"他顿了顿,眉头微皱,\"只是粮饷...\"

曹璟闻言,立即挺直腰背接道:\"这个请都督放心。\"他的声音因为急切而略微提高,\"屯田之事已有眉目,来年定能自给自足。\"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奉上,\"这是详细的计划,请都督过目。\"

满宠接过竹简,细细翻阅。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最后竟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好!好!将军果然深谋远虑。\"

得到满宠首肯后,曹璟立即着手征兵事宜。他亲自走访各个村落,耐心地向百姓解释征兵的必要性。每当看到那些面黄肌瘦的农夫时,他都会暗自叹息,却又不得不硬起心肠。

\"大人,我家就剩这一个壮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拉着儿子的衣袖,浑浊的眼中噙着泪水。

曹璟蹲下身,轻轻握住老妇人颤抖的双手:\"大娘放心,我会让您儿子在军中吃饱穿暖。等战事平息,一定让他平安归来。\"他说这话时,喉咙发紧,心里明白这承诺未必能兑现。

当最后一名新兵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入军营时,合肥守军终于凑足了一万之数。曹璟站在城楼上,望着下面排列整齐的队伍,心中百感交集。秋风卷着沙尘掠过校场,新兵们虽然衣衫褴褛,但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士季,你看。\"曹璟突然指向城外广袤的土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若给我五年时间,我定能让淮南兵精粮足,百姓丰衣足食。\"他的目光扫过远处金黄的稻田,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繁荣景象。

钟会顺着他的指向望去,脸上露出赞同的神色:\"有子玉坐镇,淮南定能重现昔日繁华。\"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以你的才能,五年时间绰绰有余。\"

曹璟闻言,嘴角却浮现出一丝苦涩的笑意。只有他自己知道,历史上曹叡的生命只剩下不到半年了。建初三年即将到来的那场巨大变故,像一片乌云般压在他心头。他望着天边渐沉的夕阳,那血红的晚霞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动荡。

\"五年...\"他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要是有五年该多好...\"

秋风乍起,卷起城头的旗帜猎猎作响。曹璟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却感觉不到疼痛。他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即将到来的变乱做好更多准备。想到这里,他突然转身对钟会说:\"传令下去,从明日起,全军加强训练。另外,派人去查探东吴的动向,我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钟会敏锐地察觉到曹璟语气中的紧迫,不禁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但还是点头应下:\"我这就去安排。\"

曹璟独自留在城楼上,望着逐渐暗下来的天色。远处村庄里亮起的点点灯火,让他想起了那些送子参军的百姓期待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他都要守护好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哪怕历史的车轮正在不可阻挡地向前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