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 第85章 正始议制(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烛火在行台议事厅内摇曳,将曹璟和夏侯玄的影子拉得老长。会议早已结束,其他官员都已离去,唯有他们二人还留在厅内。侍从们识趣地退到了门外,只留下几案上两杯已经凉透的茶水。

曹璟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师父,\"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许多,\"你还记得当年在洛阳时,我在你府上说过的话吗?\"

夏侯玄抬起眼,烛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动。他放下手中的竹简,微微颔首:\"子玉指的是...\"

\"我说过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曹璟的目光越过夏侯玄,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遥远的过去,\"那时我虽然年轻气盛,讨论天下大势,我说大魏积弊已久,士族垄断仕途,寒门永无出头之日。\"

夏侯玄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那时将军刚从凉州回来不久,意气风发。\"

\"如今我依然记得。\"曹璟突然站起身,走到窗前。夜色如墨,只有几颗星子倔强地闪烁着。\"师父,我未忘初心。府兵制就是第一步——我要给关陇军民一个可以奋发向上的环境。\"

夏侯玄眉头微蹙:\"子玉,我明白你的心意。但府兵制一旦推行,等于直接动了士族的根基。他们不会坐以待毙。\"

\"我知道。\"曹璟转过身,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你以为我不清楚其中的风险吗?曹爽不会给关陇半粒粮食。若不如此,关陇永远积弱,如何对抗蜀汉?如何抵御鲜卑?\"

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烛芯燃烧的轻微噼啪声。夏侯玄注意到曹璟眼下浓重的阴影——这位年轻的尚书令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子玉,”夏侯玄斟酌着词句,\"我并非反对改革。只是担心步子迈得太快,反而...\"

\"会适得其反?\"曹璟接过话头,忽然笑了,\"师父,你误会了。我并非要灭绝士族,而是要让他们有限度地发展。他们可以富贵,可以显达,但不能垄断一切,遏制平民百姓的上升之路。\"

夏侯玄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这...\"

\"就像修剪树木。\"曹璟做了个手势,\"过度繁茂反而会遮挡阳光,让下面的小树苗无法生长。我要做的,只是剪去那些过于张狂的枝条。\"

夏侯玄陷入沉思。他想起自己家族在魏国的地位,想起那些依附于夏侯氏的寒门士子。曹璟的话在他心中激起波澜——这不正是他年轻时也曾梦想过的局面吗?

\"子玉,”良久,夏侯玄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若真能做到平衡,确是利国利民之举。但这条路艰险异常,稍有不慎...\"

\"所以我需要你的支持。\"曹璟直视夏侯玄的眼睛,\"不仅因为你是中书令,更因为你是我最信任的师父。\"

烛光下,夏侯玄看到曹璟眼中闪烁的坚定与恳切。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小将,而是一个真正要为天下负责的统帅。

夏侯玄深吸一口气,站起身郑重行礼:\"将军既有此心,玄愿效犬马之劳。\"

曹璟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笑容,他快步上前扶起夏侯玄:\"有师父相助,大事可成!\"

\"不过,\"夏侯玄直起身,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府兵制虽好,但若无配套之策,恐怕难以持久。我想到一个人,或许能助将军一臂之力。\"

\"哦?\"曹璟眼前一亮,\"何人?\"

\"西平太守鲁芝。\"夏侯玄说道,\"此人精通政务,尤善理财,在地方推行新政颇有成效。更重要的是,他出身寒门,深知民间疾苦。\"

曹璟若有所思地点头:\"鲁芝...我听说过此人。他在西平治理有方,百姓称颂。\"

\"正是。\"夏侯玄补充道,\"他有一套'均平'的理念,与将军的构想颇为契合。若能召他前来,或可为府兵制添砖加瓦。\"

曹璟兴奋地在厅内踱步:\"好!明日就发文书,召鲁芝速来长安!\"

三日后,关陇行台第二次会议在都督府举行。这一次,厅内气氛明显不同。上次持反对意见的几位官员虽然依旧出席,但神色间多了几分谨慎。

曹璟端坐上首,目光扫过众人:\"诸位,今日继续商议府兵制推行细则。先请钟士季详述方案。\"

钟会起身,展开竹简:\"府兵制核心在于兵农合一。具体而言...\"

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刻钟,将府兵制的组织架构、训练方式、轮换制度等阐述得清清楚楚。曹璟不时点头,注意到几位武将眼中流露出的赞同之色。

钟会讲完后,曹璟环视众人:\"诸位可有补充或建议?\"

这时,一位身着朴素官服的中年男子站了起来。他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着沉稳之气。正是新到任的西平太守鲁芝。

\"都督,下官有一愚见。\"鲁芝的声音不高但清晰,\"府兵制虽善,然若无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相配合,恐难以为继。\"

厅内顿时安静下来。曹璟身体微微前倾:\"鲁太守请详述。\"

鲁芝不慌不忙地展开一卷绢帛:\"下官以为,当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与府兵制三管齐下。\"

他详细解释道,均田制将荒芜土地按人口分配,确保每户有田可耕;租庸调则改革赋税,减轻农民负担。如此,农民方能安心生产,有余力承担兵役。

曹璟眼中精光闪烁,他注意到杜预在一旁频频点头,而几位世家出身的官员则面色阴晴不定。

\"妙!\"曹璟拍案而起,\"鲁卿此议,正解我心头之惑!府兵、均田、租庸调,三者合一,方为完整新政!\"

他转向夏侯玄,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夏侯玄微微颔首,起身道:\"尚书令明鉴。此三制相辅相成,确为长治久安之策。\"

会议结束后,曹璟单独留下了鲁芝、夏侯玄和杜预。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鲁卿,\"曹璟亲切地拉着鲁芝的手,\"今日听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我欲拜你为尚书左仆射,主持新政实施,你可愿意?\"

鲁芝显然没料到如此厚待,一时语塞:\"这...下官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

\"鲁卿不必过谦。\"夏侯玄笑道,\"你的才能,尚书令与我都心中有数。\"

杜预也上前一步:\"父亲常言,鲁太守治政有方,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曹璟眼前一亮:\"说到令尊...杜预,可否请你父亲杜恕出山,担任行台右仆射?有你父亲与鲁卿共同主持行政,新政必能顺利推行。\"

杜预郑重行礼:\"家父虽已致仕,但心系国事。预当尽力劝说。\"

\"好!\"曹璟意气风发,\"中书令夏侯玄负责统筹实施。我们五人同心,何愁大业不成!\"

夕阳西下,将五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延伸向无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