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 第162章 董卓再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洛阳的冬天来得格外早。才过立冬,凛冽的北风就已经裹挟着黄河的水汽,呼啸着穿过宫城的每一个角落。太极殿前的铜鹤在风中发出沉闷的嗡鸣,仿佛在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天色尚未大亮,宫墙上的霜花在晨曦中闪着冷光。值夜的侍卫们搓着手,呵出的白气瞬间被北风撕碎。通往太极殿的甬道上,落叶被风卷起,打着旋儿落在匆匆走过的官员们的衣袍上。

这一日的朝会格外压抑。曹爽身着紫绶金印,昂首阔步地走在最前面。他的靴子踏在殿前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每一步都像是刻意踩在群臣的心尖上。身后的文武百官三三两两地跟着,彼此交换着不安的眼神。几位老臣甚至刻意放慢脚步,与这位大将军保持着距离。

\"听说了吗?南郑那边...\"

\"嘘——慎言!\"

断断续续的私语声被北风卷走,只剩下衣袍摩擦的窸窣声。

太极殿内,铜炉中的炭火明明烧得正旺,却驱不散那股渗入骨髓的寒意。侍立的宦官们低眉顺眼,连呼吸都放得极轻。殿角的漏壶滴水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一滴,又一滴,像是某种不祥的倒计时。

\"太后娘娘驾到——\"

随着宦官的尖声宣告,郭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缓步走入大殿。她今日特意穿了一身素色朝服,发髻上只簪了一支白玉凤钗,显得格外庄重。但细心的大臣们发现,太后的眼下有明显的青黑,显然已经多日未能安眠。她的手指紧紧攥着扶手,指节都泛了白。

曹爽站在百官之首,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的目光扫过太后略显苍白的脸色,又瞥向殿外——那里,他的亲信将领已经暗中控制了宫门。

\"臣等参见太后娘娘——\"

百官齐声行礼,声音在殿内回荡。有人偷偷抬眼,看见太后微微颤抖的嘴唇。殿外的北风突然加剧,吹得窗棂咯咯作响,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奏响序曲。

在队列末尾,几个年轻官员交换着惊恐的眼神。他们注意到,今日殿中侍卫的面孔格外陌生,而本该当值的羽林郎将,此刻却不见踪影。最令人不安的是,司马太傅的席位空空如也——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竟在如此重要的朝会上缺席了。

\"臣等参见太后——\"

众臣行礼的声音还在殿内回荡,曹爽突然迈出一步,靴底重重地踏在金砖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这声音在肃静的朝堂上格外刺耳,几位年迈的大臣被惊得浑身一颤。

\"启禀太后,臣有本奏!\"曹爽的声音如同炸雷,震得殿内烛火都为之一晃。

殿内瞬间安静得可怕。郭太后端坐在珠帘之后,手指不自觉地抓紧了凤椅扶手。她强自镇定地抬了抬手,腕间的金镯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大将军请讲。\"

曹爽没有立即开口。他先是环视一周,目光如刀般扫过每一位大臣的脸。那些被他视线触及的官员,有的低头避让,有的强作镇定,还有的已经冒出了冷汗。他的嘴角慢慢浮现出一丝冷笑,像一只盯上猎物的猛虎。

\"自先帝驾崩以来,太后垂帘听政已有数载。\"曹爽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如今陛下年岁渐长,理当亲政。\"他故意顿了顿,目光直刺珠帘后的身影,\"况且...文帝曾有明训,后宫不得干政。臣请太后迁居永宁宫,还政于陛下!\"

这番话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扔进冰水,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侍中卢毓第一个站了出来,这位年过六旬的老臣气得浑身发抖,花白的胡须像被风吹乱的芦苇:\"放肆!\"他的声音嘶哑却洪亮,\"太后执政以来,辅佐陛下并无疏失,何以要迁居永宁宫?此乃大不敬!\"

太常王肃更是直接跪地叩首,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咚\"的一声闷响让在场所有人都心头一颤:\"太后明鉴!大将军此举,与后汉董卓何异?\"他的声音带着哭腔,抬起头时,额上已经渗出血丝。

曹爽的脸色瞬间阴沉如墨。他猛地转身,宽大的朝服带起一阵冷风,腰间玉带上的金饰叮当作响:\"大胆!\"他的手已经按在了剑柄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尔等是要抗旨不遵吗?\"

丁谧见状立即上前,像条闻到血腥的鬣狗:\"卢侍中此言差矣!\"他的声音尖细刺耳,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太后还政乃是遵循祖制,何来不敬之说?\"

何晏摇着羽扇缓步而出,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正是。\"他的声音轻柔,却像毒蛇吐信,\"太后若真为社稷着想,就该主动还政,以全名节。\"说完还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珠帘后的身影。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些原本想要进言的大臣看到曹爽阴鸷的眼神和按在剑柄上的手,都默默低下了头。年轻的尚书郎杜预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终究没有勇气站出来。

珠帘后,郭太后的手指紧紧攥着扶手,指节都泛出了青白色。她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或愤怒、或畏惧、或谄媚的面孔。她的目光最后落在小皇帝身上——年仅十六岁的曹芳正茫然地看着这一切,显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最终,太后缓缓闭上了眼睛。一滴泪水无声地滑过她保养得宜的面颊:\"哀家...准奏。\"这三个字仿佛用尽了她全部的力气。

当她再次睁眼时,那双曾经明亮的眼睛已经没有了神采:\"即日起,哀家迁居永宁宫。望诸位爱卿...好生辅佐陛下。\"她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却重重地砸在每个人心头。

曹爽得意地笑了,脸上的横肉堆叠在一起。他转身对着满朝文武高声道:\"太后圣明!\"声音洪亮得几乎要震碎殿顶的琉璃瓦。在他身后,丁谧、何晏等人已经跪倒在地,山呼万岁。而卢毓、王肃等老臣则面如死灰,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太极殿外的汉白玉台阶上,卢毓的脚步突然一个踉跄。这位年近七旬的三朝老臣,往日总是挺得笔直的脊背此刻佝偻得像张拉满的弓。他枯瘦的手指死死攥着朝笏,指节泛白,仿佛这是唯一能支撑他不倒下的东西。

\"大魏...大魏要亡啊!\"

这声嘶哑的哭喊从卢毓喉咙里挤出来时,浑浊的老泪已经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滴在紫绶金印的朝服上。身旁的同僚们吓得脸色煞白,年轻的尚书郎王昶一个箭步上前,颤抖的手掌死死捂住卢毓的嘴。

\"卢公慎言!慎言啊!\"王昶的声音带着哭腔,眼睛惊恐地扫视着四周。几个侍卫已经向这边投来疑惑的目光。

王肃快步上前搀住卢毓另一侧手臂,这位素来以沉稳着称的经学大家,此刻眼中也盛满了绝望。他压低声音道:\"子家兄,隔墙有耳啊...\"话未说完,自己先打了个寒颤。冬日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抽打在几位老臣脸上,却不及他们心中寒意的一半。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臣互相搀扶着走下台阶,在满地枯叶的宫道上拖出长长的影子。卢毓的朝冠不知何时歪了,一缕白发从冠下散落,在风中飘摇。远处传来乌鸦的啼叫,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

\"三十年了...\"卢毓突然停下脚步,仰头望着太极殿高耸的屋檐,\"武皇帝当年在铜雀台上...\"话到一半又哽住,只剩下一声长叹化作白气消散在寒风里。

王肃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正看见殿角那只铜铸的鸱吻——那是当年曹操亲自命人铸造的。如今鸱吻依旧,而大魏的江山却...

就在此时,一阵肆意的笑声从大殿深处传来,打断了王肃的思绪。那笑声如此刺耳,让几位老臣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寒战。

太极殿内,曹爽正大喇喇地坐在龙椅上,手指贪婪地抚摸着扶手上雕刻的龙纹。他今天特意换上了只有天子才能穿的绛纱袍,腰间玉带上的金扣在透过窗棂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大将军,这...于礼不合啊...\"身后的小黄门战战兢兢地劝道。

曹爽充耳不闻,反而将整个身子都靠在了龙椅背上,眯起眼睛打量着空荡荡的大殿。他的手指划过扶手上每一道纹路,仿佛在丈量着这个位置的尺寸是否合身。

\"传令下去,\"曹爽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即日起,禁军调动需经我手,尚书台奏章一律先送大将军府过目。\"

殿外的北风突然加剧,呼啸着卷起一地枯叶拍打在朱漆大门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像是无数人在远处鼓掌,又像是为大魏敲响的丧钟。

一个小太监缩在柱子后面,惊恐地看着曹爽在龙椅上扭来扭去的身影。他突然想起今早路过太庙时,看见祖庙的檐角不知何时塌了一角。当时只道是年久失修,现在想来,莫非真是...

这个念头还没转完,就被曹爽一声厉喝打断:\"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传令!\"小太监吓得连滚带爬地退出大殿,在门槛上绊了一跤也顾不上疼。

殿外,最后一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地上。远处隐约传来钟声,不知是哪个寺庙在做晚课。那悠长的钟声飘过宫墙,飘过几位老臣远去的背影,最终消散在越来越猛烈的北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