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 第239章 四州新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洛阳

夏侯玄手持明黄诏书,站在尚书台的高阶之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在他身上,将那身绛紫色官服映得格外庄重。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堂下肃立的众官员,每一个被他视线触及的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

\"奉大将军令,\"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寂静的大堂内回荡,\"兖、豫、青、徐四州即日起推行均田制。凡无地之民,皆可分得田亩,按丁授田,永业田可传子孙!\"

话音落下,堂下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官员们神色各异:年轻些的官员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年长的则眉头紧锁,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玉佩;更有几个豪族出身的官员脸色发白,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尚书左丞钟会第一个出列,躬身行礼时衣袖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声音清亮:\"臣必竭尽全力,确保新政顺利施行。\"抬起头时,那双狭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钟会内心翻涌着野望:这些年来,那些世家大族仗着祖上功勋,霸占良田,隐匿人口,早该整治了。这次推行均田,正是我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哼,该好好清理这些大魏蛀虫了。若是办得漂亮,说不定还能...)

夏侯玄的目光在钟会身上停留片刻,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却又不动声色地移开。他右手按在腰间玉带上,左手将诏书递给身旁的侍从,继续道:\"此次推行,务必严查豪强隐田。\"说到这里,他语气陡然转厉,\"若有抗拒者,严惩不贷!\"

最后四个字掷地有声,几个站在后排的官员不约而同地缩了缩脖子。其中一人偷偷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冷汗,心想:(完了,家里那些瞒报的田产...得赶紧回去让管家处理干净...)

夏侯玄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微不可察地抿了抿。他转身时,官服下摆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三日后,各州郡长官需呈报具体实施方案。退堂。\"

随着侍从高喊\"退堂\",众官员纷纷行礼。待夏侯玄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大堂内立刻炸开了锅。有人兴奋地拍着同僚的肩膀:\"这下百姓有福了!\"也有人愁眉苦脸地叹气:\"这可如何是好...\"

钟会站在原地未动,望着夏侯玄离去的方向,手指轻轻敲击着象牙笏板,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长安

雍州刺史鲁芝站在长安太学广场的高台上,春风拂过他略显花白的鬓角。他望着台下整齐列队的八百名寒门士子,心中既欣慰又感慨。这些年轻人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有些人的鞋履已经磨破了边角,但他们的脊背挺得笔直,眼中闪烁着热切的光芒。

\"诸位学子,\"鲁芝清了清嗓子,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你们都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寒门俊才,深知民间疾苦。\"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庞,\"此次前往四州协助推行均田制,责任重大啊。\"

站在前排的年轻士子王明忍不住攥紧了拳头。他想起家乡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想起自家那几亩薄田养活不了一家人的窘境。此刻他的心跳得厉害,手心都沁出了汗珠。

\"均田制关系天下百姓的生计,\"鲁芝继续说道,语气渐渐严肃,\"诸位务必秉公执法,不得徇私舞弊!若有违者,莫怪本官不讲情面。\"

\"鲁公放心!\"王明激动地跨前一步,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我等寒门学子,深受朝廷栽培之恩,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他身后一个叫柳珽的瘦高个士子也跟着喊道:\"就是!我们这些穷书生,最知道老百姓的苦处!\"说着说着,他的眼圈竟有些发红,想起了自己那个为了供他读书而累弯了腰的老父亲。

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激昂的应和声。这些年轻人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要为民请命,有的发誓要秉公执法。他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眼中跳动着希望的火焰。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更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良机。

鲁芝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好!有这份心志就好。三日后启程,各自做好准备。\"说完,他转身离去,心中已在盘算着如何为这些年轻人安排合适的职位。

士子们三三两两地散去,个个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兴奋。王明和柳珽并肩走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未来的打算。

\"柳兄,你说咱们会被派到哪儿去?\"王明搓着手问道,眼睛里闪着光。

柳珽抬头望着蓝天,憧憬地说:\"去哪儿都行!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去边疆我也愿意!\"

\"说得对!\"王明重重地点头,\"这次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让那些瞧不起我们寒门子弟的人看看!\"

两人相视一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信念。他们知道,从今天起,他们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也将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兖、豫

兖州陈留郡那白发苍苍的老农颤抖着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张薄薄的地契。他眯起浑浊的双眼,将地契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干裂的嘴唇不住地哆嗦着:\"这...这真是给老汉的?老汉没在做梦吧?\"

郡吏见状,温和地笑了笑:\"老人家,千真万确。这是您的永业田,以后您家子孙后代都能耕种,再也不用给地主交租子了。\"

老农闻言,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洛阳方向连连磕头。他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大将军恩德啊!老汉...老汉一家终于有活路了!老汉给大将军磕头了!\"

周围围观的百姓们见状,也纷纷跪了下来。一个中年妇人抱着怀里的孩子,激动得直抹眼泪:\"娃啊,咱家也有地了!以后娘能让你吃饱饭了!\"她怀中的孩子虽然还不懂事,却也咧开嘴跟着笑了起来。

旁边一个精瘦的汉子跪在地上,捧着地契的手不住地发抖。他喃喃自语道:\"爹,娘,你们在天之灵看到了吗?儿子有地了!咱家再也不是佃户了!\"说着说着,这个平日里硬气的庄稼汉竟也红了眼眶。

更远处,几个年轻人兴奋地抱在一起,又蹦又跳:\"太好了!咱们以后种自己的地,收成都是自己的!我要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翠花,她爹再也不能说我没地娶不起他闺女了!\"

豫州颖川郡的情况也相差无几。自从颖水之战前,当地那些作威作福的士族早已被司马师清洗殆尽。郡守府门前排起了长龙,百姓们一个个翘首以盼,等着领取属于自己的地契。

一个驼背老人领到地契后,颤巍巍地走到一旁,小心翼翼地用粗布将地契包好,塞进贴身的衣袋里。他摸着胸口的位置,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这下好了,等开春就能在自己地里种麦子了。\"

旁边一个年轻后生兴奋地对同伴说:\"哥,咱们的地挨着,以后可以一起耕种!我算过了,按新法令,咱们只要交两成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可不是嘛!\"同伴也眉开眼笑,\"我打算明年多种些豆子,听说城里豆价不错。攒够了钱,就能把咱家那破房子翻修一下了。\"

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百姓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未来的打算。有人计划着要开垦荒地,有人盘算着要买头牛,还有人商量着合伙挖口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就连往日里最愁眉苦脸的王老汉,这会儿也乐呵呵地蹲在田埂上,对着自家新分到的地指指点点:\"老婆子,你看这块地多肥!等来年种上庄稼,保准能有个好收成!\"

他老伴抹着眼泪笑道:\"老头子,咱们苦了大半辈子,总算熬出头了。等收了粮食,先给孙子做身新衣裳,那孩子身上的补丁都快摞成山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百姓们三三两两地往家走,每个人的怀里都小心翼翼地揣着那张改变命运的地契。他们知道,从今往后,好日子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