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撩帝心!贵妃茶又媚,宫斗赢麻了! > 第250章 邻国的挑衅和大庆国的文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0章 邻国的挑衅和大庆国的文治

身下的人儿面色绯红,眼中水光潋滟的模样实在太过诱人,沈映阶低咒一声,再次封住了她的唇。

……

良久之后,沈映阶终于有所满足,放过了身下的人。

整理好衣衫,二人从里面走了出来,沈映阶指着四周道问道:“这金宁宫再有一阵子就能完工,梦儿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

阮清梦环顾四周,庭院布置已十分精致,正殿门窗都换了新的,檐下还挂着一排鎏金风铃,微风拂过,叮咚作响。

“已经很好了。”

沈映阶握住她的手:“你喜欢在自己的寝宫做吃的,朕便让人将小厨房扩建了。”

“正殿后头还有个小花园,朕命人移栽了几株你喜欢的花儿,来日方长,有什么喜欢的,咱们慢慢添置。”

……

接下来的两日,阮清梦闲来无事便和金宁儿下棋,向程娇娇讨教琴艺。

学这些东西,一来日后可以作为讨沈映阶欢心的手段,二来,等她老了之后百无聊赖之间还能下棋、弹琴给自己找乐子。

金宁儿托着腮,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你学东西可真快,这步棋下得妙。前几日还被我杀得片甲不留,如今倒学会设陷阱了……”

金宁儿轻笑一声,将黑子落在棋盘一角:“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下完了棋,程娇娇抱着琴走了过来。

金宁儿笑道:“快来让我听听你那美妙的琴声!要说这简单的琴艺我还能厚着脸皮听清梦妹妹叫我一声师父,可更高阶的技巧,就得由你来教她了。”

程娇娇将琴放下,摆好琴谱开始弹琴。

几人玩闹了一会儿之后,程娇娇说起了苏明嫣的事情。

“苏明嫣先前住的鎏庆宫被封了起来,剩下的宫人们也都各自找到了新差事。”

曾经风头无两、明艳不可方物的苏明嫣也渐渐地被人遗忘,宫里渐渐地没有了她的痕迹。

阮清梦感叹道:“日子过得可真快啊,转眼间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程娇娇也心有感慨:“不管她这个人是好是坏,曾经那么鲜活的人如今只剩下枯骨一具……后宫还真是吃人的地方。”

苏明嫣的事情给阮清梦敲响了警钟。

虽然她没有苏明嫣跋扈也没有像她一样害死了数十个无辜的人,但如今她受宠的模样和苏明嫣当年受宠的模样无二。

男人的情爱是靠不住的,恩宠不在的时候她又该如何?

若是不想落到和苏明嫣一样的下场,就要继续笼络人心,扩大自己的队伍,让自己的背后站更多的人,施恩于这些宫人们,让他们都感激自己,就算日后自己落难了,他们也不会落井下石。

想到此,她觉得有必要对自己宫里的宫女和小太监们再好一些,这些贴身之人就是她的左膀右臂。

……

晌午,紫宸殿。

沈映阶看着靖国送来的东西,气得将那册子摔在了地上,金线装订的册页哗啦散开,露出里面工整的墨迹。

沈映阶怒道:“好一个靖国!这靖国都不知道怎么显摆好了,不过就是出了一个会写诗的酸儒,整日送来给朕看,有什么了不起……”

册子在地上摊开,露出最新的一首诗:《春日望庆京》。字字句句看似歌咏两国交好,实则暗含讥讽,将大庆国比作春日里即将凋零的残花。

暗中讽刺大庆国文风凋败,已经许久没有出文坛泰斗了。

蔡宝跪在一旁,额头贴着冰冷的金砖,不敢抬头,也不敢去捡地上的册子。

蔡宝:真是要了老命了,怎么每回皇上不高兴的时候都是我在跟前伺候!

他跟随在沈映阶的身边,深知这位年轻君主最恨别人轻视大庆国的文治。因为沈映阶自己作诗就不大擅长,所以更怕旁人提及短处。

自先帝驾崩后,靖国便屡屡以诗文挑衅,最近更加频繁,今日这首更是明目张胆。

沈映阶站起身,揉了揉眉心:“蔡宝,你去告诉翰林院的人,让他们开始写诗,写不出来好诗,这个月的俸禄不用发了!”

他拿起桌子上的几本诗集:“瞧瞧这诗集,最新的一本还是一年前出的,大庆国的文人这么多,还做不出来几首像样的好诗了?!”

蔡宝忙下去传话,将皇上对诗句的要求说给翰林院的人听。

蔡宝刚满头大汗地回来,就瞧见太后身边的几个宫女正站在紫宸殿的门口。

蔡宝心头一跳,太后这是派人来监视皇上?

蔡宝:皇上和太后娘娘的关系不好,我就当没看见,她们最好也没瞧见我。

蔡宝装作若无其事地从几人身边走过,却听见为首的廖嬷嬷轻声唤道:“蔡公公留步,劳烦蔡公公通传一声。”

蔡宝心中一凉,这是躲不过去了,他只好转身,脸上堆满笑容:“廖嬷嬷有何吩咐?”

廖嬷嬷笑道:“太后娘娘请皇上过去福寿宫一趟。”

蔡宝进去将话传到,沈映阶本不想去,但想起来最近着实许久没有去给太后请安了,还是去一趟的好。

……

慢慢悠悠地到了福寿宫,太后已经等的昏昏欲睡。

沈映阶见太后等自己等的苦着一张脸,心中暗喜,他行了一礼:“儿臣参见母后。”

太后对他摆摆手,示意他坐下:“皇帝怎么愁眉苦脸的?”

太后安慰道:“哀家听说靖国又送诗册来了?”

“不过是些陈词滥调,皇儿可知,治国如作诗,讲究的是含蓄内敛,而非锋芒毕露,靖国此举缺少风骨和大家之风,日后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大庆国超过庆国是迟早的事情,皇儿不必放在心上。”

沈映阶微微颔首,靖国除了文治之外,没有一样能比得上大庆国。

太后继续说道:“不过,诗以言志,国以威立。若一味地退让,只怕会让人误会大庆软弱可欺,皇儿让朝中文官都去作诗,再挑几首好诗做成诗集也就是了。”

沈映阶应了一声,这都是他已经想到了并且已经吩咐下去的法子。

他想要扶持寒门,打算从民间征集诗词,做得好的可以直接参加殿选,他亲自挑选寒门子弟入朝当文官。

不过此举定会遭到太后一党,还有其他世家的反对,此事要徐徐图之。

聊了几句之后,太后将话题引到了今日的正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