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家人们!

历时两年多,140万字的键盘狂敲终于画上句号了!

此刻我端着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盯着屏幕上的“全书完”三个字,手指还在微微颤抖……

别问,问就是码字后遗症(囧)。

三国世界对于我们80后,尤其是男人而言有无穷的魅力,这是刻在青春记忆里的文化密码,是热血与谋略交织的精神图腾,更是扫把当方天画戟、拿拖布做青龙偃月,在走廊上演“三英战吕布”的中二青春!

街机厅《三国志》的投币声、Fc《霸王的大陆》的像素地图,连环画里关羽的青龙偃月……这些构成了我们最早的三国认知。

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诸葛亮空城抚琴,这些片段比课本上的历史更早教会我们何为“英雄气概”。

当年背到《出师表》“臣本布衣”时咬牙切齿,如今听到“临表涕零”竟莫名眼眶一热,原来诸葛亮才是最早的emo文学大师。

看到“鞠躬尽瘁”却自动接上“死而后已”,比背乘法口诀还顺溜。

三十岁后看三国,方领悟到“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更是人情世故!”

四十岁后重读三国,突然看懂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无奈,明白刘备“织席贩履”到称帝的韧性。

职场里谁是“司马懿式”的隐忍派,酒桌上谁在“学吕布跳槽”,都成了心照不宣的生存哲学。

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偶尔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仍会心头一热。

那些横槊赋诗的豪情、千里走单骑的孤勇,是油腻现实中最后的少年心气。

可惜我心底却住着长坂坡赵子龙,终活成了曹营打工人。

就本书成绩而言,或许正如书中的某个小卒,在赤壁的烽火中惊鸿一瞥便黯然退场。

这本承载着我太多不甘心和精力的作品,最终也没能成为想象中的“佳作”,反倒更像“街亭失守\"后的马谡。

现实中工作的压力堪比五丈原的诸葛亮。

家庭的各种需求比荆州城池更难守。

每次想熬夜码字时,发际线都在发出“空城计”警告。

看着文档里累计三百多万字的“战绩”,突然觉得自己还不如楼下蹬三轮的大爷。

我生产电子废料,他收废纸板。

结果,同样靠体力活挣辛苦钱,他挣的比我多得多!

接触网文也超过十年了。

这些年把《百万成神》当圣经研究,把《黄金三章》当武功秘籍修炼,结果数据永远在“凉凉”和“扑街”之间反复横跳。

现在想通了,网文这行就像买彩票:

有人天生欧皇,首本封神。

有人氪金改命,工作室轰炸。

而我们这种非酋,连“谢谢惠顾”都能刮出“谢谢惠(缺个与字)”。

但说真的,码字带来的快乐很纯粹,带来的现实问题也一大堆。

所以未来计划很明确:

1、长篇小说?不了不了,再熬夜写作就身体亏空、家破人亡了。

2、全职写作?醒一醒吧,写网文能交五险一金不?

3、短篇随笔?这个可以有,只要手痒痒了就能干!

最后特别感谢:

所有从第一章看到这里的读者。

江湖路远,诸君保重。

若他日相逢,或许我会带着新构思的短篇,在某个深夜上传。

——金翰韧 于凌晨一点的书房

(保温杯里水已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