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377章 触动利益,豪绅反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7章 触动利益,豪绅反扑

清溪县衙,后堂书房。

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

张小山将那本记录着累累罪证的“黑账”,连同钱主管画押的供状,一并呈送到了知县大人的面前。

知县黄大人,年近五十,为官多年,早已是人情练达。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那本油腻的册子,脸色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难看。

他看到了那些被伪造成“鼠耗”的官粮,是如何一车车地变成了黄家的私产。

他也看到了那些触目惊心的、用暗语记录的分赃数目。

当他看到账本最后指向的“黄大户”三个字时。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将账本合上。

“小山啊,你……你这次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年轻、却胆识过人的下属,眼神复杂。

“这个黄大户,名叫黄四海,是本县最大的粮长,在乡间颇有势力。”

“更要紧的是,他那个嫁到府城做妾的亲姐姐,可不是一般人。”

“她的夫君,乃是南阳府里的王通判,主管一州刑名律法,是知府大人的左膀右臂。”

“这层关系,深得很呐。”

“下官知道。”小山拱手行礼,神情却异常坚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此等侵吞官粮、鱼肉百姓的国之硕鼠,若不严惩,何以安民心,何以正国法?”

知县黄大人看着他那清澈而又执拗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他沉默良久,最终一拍桌子。

“好!”

“本官为官一任,岂能坐视此等奸佞横行。”

“本官就陪你,闯一闯这龙潭虎穴!”

“你即刻带人,将所有涉案人等,一并捉拿归案。”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地方豪绅势力的反应速度和狠辣手段。

小山这边还没来得及点齐人马。

黄大户那边,早已通过安插在衙门里的眼线,得知了消息。

一场针对张小山的疯狂反扑,如同黑色的潮水,瞬间席卷了整个清溪县。

首先,是来自上层的政治压力。

第二天一早,知县黄大人便接连接到了好几封来自府城的“问候信”。

有的是同僚旁敲侧击,劝他“为政以稳,不宜操之过急”。

有的则是上官语带双关,说他“治下不宁,恐有碍考评”。

甚至,那位王通判大人,都亲自派人送来“薄礼”,说是听闻清溪县出了些许“误会”,请黄大人明察。

这无形的压力,让黄大人的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其次,是来自民间的舆论抹黑。

县城最大的茶馆里,一个说书先生正口沫横飞地讲着一段新编的“故事”。

“话说啊,这清溪县新来一位县丞,年纪轻轻,心却比墨还黑。”

“他为了自己的功名,不惜构陷忠良,严刑逼供,把那城东官仓的钱主管,给活活打死在牢里了。”

底下的茶客们一片哗然。

“真的假的?钱主管死了?”

“可不是嘛,听说那张县丞还想把咱们县的粮食都搜刮走,好去孝敬京里的上官呢。”

这些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极具煽动性。

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这位新来的县丞,产生了怀疑和恐惧。

最后,是来自暗处的直接威胁。

那天夜里,小山正在书房里整理案卷。

只听“砰”的一声,一块石头裹着一张纸条,砸破窗户,飞了进来。

纸条上,用血写着两个狰狞的大字——“找死”。

而当初协助小山查账的那位刘书吏,更是在回家的路上,被几个蒙面人堵在巷子里打断了腿。

他一瘸一拐、满脸是血地来找小山。

“张……张相公,他们……他们让小的给您带句话。”

“让您……让您别多管闲事,不然……不然下次断的,就不是小的的腿了。”

面对这来势汹汹的三板斧,小山却并未慌乱。

他想起了父亲在家中应对危机时的沉着与智慧。

他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退缩。

他立刻求见知县黄大人。

“大人,如今之计,唯有将真相公之于众,让百姓来评这个理。”

他拿出一份早已拟好的告示草稿。

“本官恳请大人,即刻张贴此告示,以正视听。”

黄大人看过告示,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这个年轻人。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取出了县衙大印。

当天下午。

数十张盖着知县大印的、巨大的告示,被贴满了县城所有的交通要道和人流最密集之处。

告示的内容,没有用任何深奥的言语。

而是用最直白、最通俗的话,将黄大户等人如何勾结官吏、制造“空仓”、侵吞官粮的罪行,一条条,一桩桩,都写得清清楚楚。

告示上,甚至还附上了那本“黑账”中关键几页的摹本。

上面记录的每一笔黑心钱,都触目惊心。

告示的最后,是小山亲笔写下的几句话。

“官仓无粮,则天灾之时,百姓无所依!”

“官仓无粮,则外敌来犯,边军无所食!”

“本官清查积弊,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全县百姓之生计,为大宁江山之安稳!”

“凡提供黄大户及其同党罪证者,赏银十两!”

“凡包庇罪犯、阻碍办案者,与之一并同罪!”

这告示,如同一场惊雷,在清溪县的民众中炸响。

百姓们蜂拥而至,将告示围得是水泄不通。

识字的人,大声地为众人念着。

当听到那些被侵吞的粮食数目,当看到那些贪腐的罪证时。

人群,彻底愤怒了。

“原来是黄大户他们偷了咱们的救命粮啊!”

“这个天杀的,咱们辛辛苦苦种地交粮,他却在背后把粮食都倒卖了。”

“怪不得去年的小水灾,官府都说没粮赈济,原来是被这些硕鼠给蛀空了。”

“那张相公,才是真正为咱们做主的好官啊!”

“咱们不能让好官受了冤枉。”

民意,如同潮水一般,瞬间发生了惊天逆转。

一些曾经被黄大户欺压过的佃户和商家,也鼓起勇气,纷纷前来县衙,递上状纸,举报他更多的罪行。

黄大户和那些豪绅们,彻底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