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541章 青石之学,推行天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41章 青石之学,推行天下

江南,苏州府。

这里是整个大宁帝国最是富庶、也最是风雅的所在。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吴侬软语,才子佳人。

数百年间,这里不仅是漕运的枢纽,丝绸的故乡,更是文人骚客云集,儒学思想根深蒂固的文化中心。

当那支由京城派出的、承载着“教育兴国”使命的年轻队伍,抵达这座千年古城时,他们所感受到的,并非想象中的欢迎与期待。

而是一种礼貌而疏离的……审视。

一种来自骨子里的、以上位者看待“异类”的、根深蒂固的傲慢。

……

林轩,京城格物总院物理系第一届的首席毕业生,也是此次派往苏州,担任“格物分院”首任山长的年轻人。

此刻,他正站在苏州知府衙门的大堂之内,眉头,紧紧地锁着。

在他面前,苏州知府刘梦溪,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说话慢条斯理的中年官员,正用一种看似热情,实则充满了推诿的语气,对他说道:

“哎呀,林山长,真是年轻有为,国之栋梁啊!”

“您放心,对于朝廷的旨意,对于开办格物分院一事,我苏州府上下,是绝对拥护,全力支持的!”

“只是……您也知道,我苏州城内,寸土寸金。这官署用地,实在是紧张得很。一时间,要寻得一块既宽敞又雅致的地方,来作为分院的院址,确实……有些难度啊。”

林轩心中冷笑,他知道,这不过是托词。

他们一行人,抵达苏州已经三天了。

这三天里,这位刘知府,天天设宴款待,言语间客气无比,可一谈到分院选址、招生宣传等实质性问题,便立刻开始打太极,一会儿说城中风水好的地方,都是名门望族的祖产,动不得;一会儿又说城外风景好的地方,治安堪忧,怕委屈了京城来的青年才俊。

就在林轩耐心即将告罄之时,刘知府终于“勉为其难”地,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林山长,本府思来想去,为你们寻得了一处绝佳的所在!”

“城西,寒山寺旁,有一座前朝废弃的别院。那里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最是适合读书人静心治学!本府做主,便将那里,划拨给贵院,作为院址,如何?”

半个时辰后。

当林轩,带着他的团队,来到那所谓的“绝佳所在”时。

饶是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眼前,哪里是什么别院。

分明就是一座破庙!

院墙塌了半边,里面杂草丛生,长得比人还高。

几间正房的屋顶,更是破了几个大洞,风一吹,便发出“呜呜”的鬼叫声。

“欺人太甚!”

一个性格火爆的年轻教师,气得脸色涨红,一脚踹在早已腐朽的门框上。

“这哪里是让我们来办学?这分明是想让我们知难而退,自己滚回京城去!”

林轩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走进这片废墟,仔细地查看着。

他的眼中,没有愤怒,只有一股愈发坚定的、冰冷的火焰。

他知道,这便是他们这些“格物之学”的拓荒者,所要面对的第一场……下马威。

来自这个南方儒学重镇的,最直接,也最不加掩饰的……抵制。

……

接下来的日子,验证了林轩的猜想。

他们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中还要巨大。

当他们自己动手,清理了院中的杂草,修补好屋顶,勉强将分院的牌子挂起来后,却发现,根本没有一个学生,前来报名。

他们派人去城中张贴招生告示,那告示,往往是前脚刚贴上,后脚,就会被一群自称是“本地儒生”的读书人,给撕得粉碎。

“格物之学?不过是些工匠的下贱手艺!也敢妄称‘学问’?”

“此等‘奇技淫巧’,只会败坏人心,动摇国本!我等圣人门徒,绝不容许它,在苏州这等文风昌盛之地,荼毒青少年!”

以苏州最有名的“白鹭书院”为首的本地儒学界,几乎是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针对“格物分院”的舆论绞杀。

他们将格物之学,贬斥为“不入流的杂学”,将林轩和他的同伴们,形容成“不通教化的北地铁匠”。

一时间,格物分院,在苏州城内,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别说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士绅大户,就连最普通的平民百姓,也告诫自家的孩子,要离那座“破庙”远一点,免得被“妖法”所惑。

整整一个月,格物分院,门可罗雀,没有招到任何一个学生。

林轩带来的团队,士气,也跌落到了冰点。

“山长,咱们……要不还是向京城总院求援吧?”一个年轻教师,垂头丧气地说道,“再这么下去,咱们别说推行新学了,连饭都要吃不上了。”

“求援?”

林轩看着众人脸上那沮丧的神情,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诸位,我们是来做什么的?”

“我们是来拓荒的!是来战斗的!”

“既然,用嘴巴,讲不过他们那些之乎者也。那我们就用事实,用他们无法辩驳的、亲眼所见的事实,来狠狠地,扇他们的脸!”

他走到墙边,揭开了一张巨大的苏州水利图。

这是他这一个月来,跑遍了苏州城郊,亲手绘制的。

他指着图上,一条贯穿了数个丝绸重镇的、名为“平江”的运河,沉声说道:

“我发现,这条运河,因为常年淤塞,导致漕运不畅,一到雨季,还时常泛滥,淹没两岸的桑田,让无数丝绸商人,都苦不堪言。”

“而本地官府的清淤之法,无非是征召民夫,用人力,一筐一筐地往外淘。效率低下,耗费巨大,且治标不治本。”

“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智慧”的光芒。

“我要在三天之内,造出一台‘蒸汽清淤船’!我要当着全苏州百姓和商人的面,让他们看看,我们‘格物之学’,是如何用一天的时间,干完他们一百天都干不完的活!”

“我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能够经世济民的……学问!”

……

十日后。

平江运河,最是淤塞的一段河道旁,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几乎全城的百姓和商人,都闻讯赶来,要看看那群来自京城的“铁匠”,到底要耍什么新花样。

白鹭书院的学子们,更是在他们的山长的带领下,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准备随时对这场“哗众取宠”的闹剧,进行最辛辣的嘲讽。

就在这时,一艘造型古怪的平底驳船,被缓缓推入了河道。

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风帆,只有一个巨大的、不断冒着蒸汽的黑色铁炉,以及一条长长的、带着巨大铁爪的钢铁长臂。

“那是什么玩意儿?如此丑陋!”

“哈哈,这就是他们说的神船?我看,不用等它清淤,自己就要沉了吧!”

儒生们发出了阵阵的哄笑。

然而,林轩没有理会这些噪音。

他亲自站在船头,冷静地下达了指令。

“启动蒸汽机!放下挖斗!”

“轰——!”

蒸汽机发出了一声低沉的咆哮!

那条钢铁长臂,在齿轮和链条的带动下,竟如同活物一般,精准地,将那巨大的铁爪挖斗,深深地,插入了河底厚厚的淤泥之中!

随即,随着蒸汽机再次发力,那装满了数千斤淤泥和水草的挖斗,被轻而易举地,从河底提了起来!

长臂转动,将淤泥,稳稳地,倾倒在了岸边的另一艘驳船之上。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工业的力量感!

如此往复。

一斗……

十斗……

一百斗……

那原本坚硬板结,连铁钎都难以插入的河底淤泥,在这台“蒸汽清淤船”的面前,竟如同豆腐一般,被轻而易举地,一船一船地,挖了出来!

原本需要上百名民夫,辛苦劳作一个月,都难以清理干净的河道。

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便被清理出了一条足以通行三艘商船的、宽阔的深水航道!

岸边,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

那些前一刻还在大声嘲笑的儒生们,此刻,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如同被人掐住了脖子的鸭子,再也发不出半点声音。

而那些常年因为河道淤塞,而饱受损失的丝绸商人们,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则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雷鸣般的欢呼与喝彩!

“神迹!这才是真正的神迹啊!”

“有了此等神物,我等的货物,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

一个德高望重的丝绸商会总会长,甚至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激动地冲开人群,跑到林轩面前,深深一揖到底!

“林山长!老朽,有眼不识泰山!之前,多有得罪!”

“请您开个价!这……这神船,多少钱,我们商会都买了!不!我们还要订购十艘!一百艘!”

“不!我们不买船了!我们……要把自家最聪明的子侄,都送到您这格物分院来读书!求您,一定要收下啊!”

他的话,像是点燃了引线。

无数的商人,蜂拥而上,将林轩和他的同伴们,团团围住。

他们眼中,再无半点轻视,只剩下最炙热的、对于知识与财富的……渴望!

看着眼前这疯狂而又真挚的景象,林轩笑了。

他知道。

“青石之学”,这颗来自北方的种子,终于,在江南这片坚硬而又富饶的土地上,凭借着它那无可匹敌的实用主义力量,生生不息地,扎下了它最坚实的第一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