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失败者重生记 > 第244章 后续有点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会之后,各出版社以及教育部门都积极推进教材改版的事情。

这一下可不得了,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原本平静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人们迅速分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派别。

其中一派坚决主张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他们认为现行的教材实在是有些让人难以忍受。这派人马纷纷站出来,列举出了大量的实例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这些实例涵盖了各个方面,有的针对教材中的插画,指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的则聚焦于教材的内容,揭露其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还有一些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教材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

这一派的观点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忽视。他们对现有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剖析,仿佛将其放在了显微镜下,任何一点瑕疵都无所遁形。

当然,在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他们趁着这个机会,对特定的人员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其中,人教社、央美以及庆华美院成为了众矢之的,承受了最多的怒火。毕竟,这些引发争议的书籍几乎都是由人教社出版的,而其中的插画则大多出自央美和庆华美院之手。

一时间,各种说法甚嚣尘上,众说纷纭。有人提出了“收买论”,认为这些插画是被人收买后故意画成这样的;还有人宣扬“敌特论”,将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声称这是敌对势力的阴谋;更有甚者提出了“黄皮白心论”,指责这些插画作者是外表黄皮肤、内心却崇洋媚外的人。

总之,各种观点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抓出几个责任人来,恐怕很难平息这股熊熊燃烧的怒火。

然而,与这一派相对立的,还有另一群人。他们是一些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精英人士,尤其以一些艺术类的专业人士为主。这些人高举着“向世界优秀文化靠拢,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旗帜,坚决反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动。

他们认为,插画采用印象派、抽象派等风格并无不妥,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多样性的艺术形式,接受多元化艺术的熏陶。此外,他们还主张在教材内容中适当增加西方文化的比重,认为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早地认识世界,拓宽视野。

两派学说甚嚣尘上,不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发表各自的观点。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抨击。一时之间显得热闹无比。

我在两会开始前就做了个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就是针对当前教材问题,对在校老师,退休教育系统的老师、专家,学生家长进行了十万份问卷试调查。结果有86%的人觉得当前教材有问题,9%的人认为作为教育改革方向可以尝试,但内容有待商榷。仅5%的人觉得还可以,但有些画面需改进。

于是在双方激烈争论了十几天后,我决定以“纳溪为海”这个笔名在公民日报上发表一篇名为“教材,我们该为下一代传递什么?”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首先深入阐述了教材对于下一代成长的重要性。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塑造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工具。一个好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特意将二十年前的教材与现有的教材进行了详细比较。我仔细研究了两版教材中的插画部分,并将它们一一列举出来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现有教材在内容和插画方面的变化。

经过对比分析,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结论:现有教材在爱国主义和华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被严重削弱了。与此同时,大量的西方意识形态内容却被塞入其中。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文化入侵,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将其美化为“文化多元性”。

我不禁质问,既然要倡导文化多元性,为什么不让西方学习华夏传统文化呢?难道只有我们去接纳西方文化,而不能让他们也来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传统吗?这样的双重标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那么,我们通过教材究竟应该向我们的下一代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和理念呢?在我看来,爱国主义无疑是最为基础且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要让青少年们树立起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让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和思想得以代代相传,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试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那么他即便拥有再高深的学识,也极有可能会为敌人所用,成为他们制造更多对付华夏的利器的帮凶。这样的人,无论其个人能力有多么出众,都无法为国家和民族带来真正的福祉。

除了爱国主义之外,华夏悠久的传统文化也应当在教材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要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华夏的历史和祖先们所展现出的无尽智慧。只有当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了足够的认识和尊重,才能够真正地以身为华夏儿女而感到自豪,并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在文章的结尾,我毅然决然地将问卷调查的数据公之于众。这些数据是经过严谨收集和分析得来的,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和态度。

我深知,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些数据视而不见,甚至试图歪曲和诋毁。然而,我坚信真理终将战胜一切。那些打着多元文化幌子,实则别有用心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对广大人民意愿的公然违背。

我在此郑重奉劝这些人,不要逆势而行,不要妄图挑战人民的底线。因为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任何与人民背道而驰的行为,最终都将被人民所唾弃。

广大人民的意愿是不可忽视的,它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只有顺应人民的意愿,尊重人民的选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教育部门和出版社也顶着压力,用两个月时间便重编了一套小学教材。插画回归了华夏水墨山水的风格,历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又回到了课文中。我看完教材的样本,很是满意。配合思想品德课上的责任教育,我想这样培养出来的青少年,“恨国党”“五毛”“1450”会大幅减少,舆论场会少很多的歪理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