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在大明后宫和马皇后争宠 > 第523章 边境激战,后宫朝堂风云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3章 边境激战,后宫朝堂风云变

朱棣在边境营地,经过一番休整后,决定主动出击。他深知,北方游牧民族准备充足,若一味防守,恐怕会陷入被动。

“诸位将军,敌军虽人数众多,但他们长途跋涉而来,必然疲惫。我们趁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朱棣在营帐中对众将领说道。

将领们纷纷响应:“王爷英明,我等愿随王爷一同杀敌!”

朱棣迅速部署战术,安排骑兵从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而步兵则绕到敌军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

“记住,行动要迅速,务必在敌军反应过来之前完成包围。”朱棣严肃地叮嘱道。

夜幕降临,明军开始行动。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骑兵如黑色的洪流般冲向敌军营地。

“杀!”朱棣一马当先,挥舞着宝剑,率先冲入敌阵。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大乱。

“不好,明军来袭!”敌军将领大喊道,急忙组织士兵抵抗。

然而,就在他们全力应对正面攻击时,后方突然传来喊杀声。原来是步兵成功绕后,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我们被包围了,怎么办?”敌军士兵们惊恐万分。

朱棣见状,大声喊道:“将士们,敌军已乱,全力进攻,不要放过一个敌人!”

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明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战,敌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败。

“追!不能让他们逃脱!”朱棣下令道。明军乘胜追击,敌军死伤惨重,狼狈逃窜。

而在后宫,孙贵妃组织的祈福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后宫嫔妃们纷纷参与其中,为朱棣祈福平安。

“希望王爷能早日凯旋,击退外敌。”一位嫔妃虔诚地说道。

“是啊,王爷在前方为我们拼命,我们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心意了。”另一位嫔妃附和道。

李萱看着这一幕,心中稍感欣慰。她知道,这不仅能稳定后宫人心,也能让朱棣感受到后宫众人的支持。

李淑妃那边,也成功联络了一些朝堂上支持朱棣的大臣。这些大臣在朝堂上纷纷为朱棣说话。

“陛下,如今朱棣王爷在边境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我们不应再猜忌他。应给予他更多的支持,让他能安心作战。”一位大臣向朱元璋进谏道。

然而,那些对朱棣心存忌惮的大臣并不罢休。“陛下,朱棣王爷虽然此次获胜,但他在军中威望越来越高,这对太子殿下的地位始终是个威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朱元璋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更加纠结。他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大臣,沉思片刻后说道:“朕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大明着想。朱棣在边境立功,朕自会嘉奖。但兵权之事,关系重大,朕还需再考虑考虑。”

与此同时,朱雄英得知朱棣在边境获胜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大明击退外敌而高兴,又担心朱棣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对父亲太子之位产生更大威胁。

“父亲,朱棣皇叔此次在边境获胜,恐怕会让他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稳固。我们该怎么办?”朱雄英焦急地问朱标。

朱标微微叹气:“如今我们也不能做什么,一切以大局为重。朱棣为大明立下战功,我们不能无端猜忌。只是,你也要继续培养自己的势力,以防万一。”

不知朱棣后续在边境还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李萱在后宫能否继续稳定局势,朱元璋最终会如何决定朱棣的兵权,而朱雄英又会采取什么行动,大明王朝在这边境激战、后宫朝堂风云变幻的时刻,局势愈发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来临。

朱棣在边境取得首战胜利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北方游牧民族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卷土重来。于是,他一边整顿军队,加强防御,一边派人打探敌军动向。

正如朱棣所料,北方游牧民族经过一番整顿后,再次集结兵力,准备向明军发起进攻。

“王爷,敌军又集结了大批兵力,正向我们这边赶来,看样子是要与我们决一死战。”探子前来汇报。

朱棣神色凝重,说道:“来得好!传令下去,全军进入备战状态。这次我们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明军迅速进入战斗准备,士兵们严阵以待,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当敌军赶到时,看到明军整齐的阵容,心中不禁有些忌惮。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进攻。

“杀!”双方再次展开激烈交锋。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朱棣在阵中指挥若定,带领明军一次次击退敌军的进攻。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敌军再次被明军击败,伤亡惨重。他们不得不再次撤退。

“王爷,我们又赢了!”将领们兴奋地向朱棣汇报。

朱棣看着战场上的敌军尸体,微微点头:“不要放松警惕,继续追击一段距离,确保他们短期内无法再次来袭。”

在朱棣的带领下,明军乘胜追击,彻底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边境暂时恢复了平静。朱棣决定班师回朝,向朱元璋复命。

而在京城,李萱得知朱棣凯旋的消息,心中大喜。但她也知道,朝堂上关于朱棣兵权的争论并未平息,此次朱棣归来,恐怕又会引发一番风波。

“孙贵妃,王爷凯旋,本是喜事,但朝堂局势复杂,我们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李萱说道。

孙贵妃点头:“娘娘,您说得对。要不我们提前联络一些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为王爷说话,争取让陛下能对王爷的兵权一事做出有利的决定?”

李萱微微皱眉:“此计虽好,但也要小心行事,不能让陛下觉得我们在结党营私。你暗中去联络几位可靠的大臣,探探他们的口风。”

孙贵妃领命而去。李萱又想到朱元璋,心中暗自思忖:“或许本宫可以趁着王爷回朝,找个机会单独面见陛下,与陛下好好谈谈,消除陛下对王爷的疑虑。”

与此同时,朝堂上,大臣们得知朱棣即将凯旋,又开始议论纷纷。

“朱棣此次凯旋,恐怕会更加得势,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他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一些忌惮朱棣的大臣聚在一起商议。

“是啊,要不我们再次上奏陛下,强调朱棣对太子地位的威胁,让陛下削减他的兵权。”另一位大臣说道。

而支持朱棣的大臣们也在商议如何在朝堂上为朱棣争取更多支持。

朱棣班师回朝,带着胜利的喜悦踏入京城。然而,他刚一回朝,便感受到了朝堂上紧张的气氛。

“王爷,您回来了。如今朝堂上关于您兵权的争论仍在继续,您要小心应对。”谋士提醒朱棣。

朱棣微微皱眉:“本王知道了。此次本王为大明立下战功,想必父皇会做出公正的决定。”

不知朱棣此次回朝后,朱元璋会如何处置他的兵权,李萱能否成功说服朱元璋消除对朱棣的疑虑,而朝堂上两派大臣又会如何展开激烈交锋,大明王朝在这凯旋归来风波起、后宫朝堂两难境的时刻,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争斗似乎即将拉开帷幕。

朱棣进宫向朱元璋复命,朝堂上气氛凝重,众大臣各怀心思,目光纷纷投向朱棣。

“儿臣参见父皇,此次出征,已成功击退北方游牧民族,边境暂时安宁。”朱棣恭敬地行礼说道。

朱元璋看着朱棣,眼中既有欣慰,又有忧虑:“棣儿,你此次立下大功,朕心甚慰。只是,朝堂上对于你兵权之事,争论已久,朕也颇为头疼。”

朱棣心中明白朱元璋的顾虑,赶忙说道:“父皇,儿臣一心只为大明,对兵权并无贪恋。一切听从父皇安排,只求能为大明继续效力。”

这时,一位忌惮朱棣的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朱棣王爷虽立下战功,但他在军中威望日盛,若继续手握重兵,恐对太子殿下的地位不利,还望陛下三思,削减其兵权。”

支持朱棣的大臣立刻反驳:“陛下,如今大明边境仍需良将镇守,朱棣王爷能力出众,若此时削减其兵权,边境恐再遭侵扰。”

两派大臣争论不休,朝堂上顿时吵成一片。朱元璋眉头紧皱,心中权衡着利弊。

朱棣看着争论的大臣们,心中无奈又气愤。他知道,自己身处这场权力博弈的中心,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在后宫,李萱正在为面见朱元璋做准备。她精心挑选了一份礼物,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朱元璋感受到她和朱棣的忠心。

“娘娘,您真的要单独面见陛下吗?这会不会引起马皇后的不满?”孙贵妃担忧地问道。

李萱微微皱眉:“如今王爷兵权之事迫在眉睫,本宫必须试一试。马皇后那边,本宫会找机会解释。”

李萱带着礼物,来到朱元璋的书房外求见。

“陛下,皇后娘娘求见。”太监通传。

朱元璋微微惊讶:“宣她进来。”

李萱走进书房,行礼后说道:“陛下,臣妾听闻王爷凯旋,特来向陛下道贺。这是臣妾为陛下准备的一点心意。”

朱元璋看着李萱,心中有些疑惑:“皇后,你今日前来,恐怕不只是道贺这么简单吧?”

李萱心中一紧,赶忙说道:“陛下英明。臣妾此次前来,是想为王爷说几句话。王爷一心为了大明,在边境出生入死,从无半点私心。还望陛下能明察,不要轻信那些无端的猜忌。”

朱元璋微微皱眉:“朕知道棣儿的忠心,但朝堂局势复杂,兵权之事,关乎大明的稳定,朕不得不谨慎考虑。”

李萱心中焦急,继续说道:“陛下,王爷对陛下和大明的忠心,天地可鉴。如今边境刚稳,正需要王爷这样的人才镇守。若此时削减其兵权,恐怕会让将士们寒心,也不利于边境的长治久安。”

朱元璋陷入沉思,没有立刻回应。

而在后宫的另一处,那些对李萱不满的嫔妃们得知她单独面见朱元璋的消息后,又开始蠢蠢欲动。

“姐姐,李萱单独去见陛下,肯定是为了朱棣的兵权。我们不能让她得逞。”一位嫔妃说道。

“哼,没错。我们得想个办法,让马皇后知道此事,让马皇后去对付她。”另一位嫔妃眼中闪过一丝算计。

于是,她们派人悄悄将李萱单独面见朱元璋的消息透露给了马皇后。

不知朱元璋听了李萱的话后会作何决定,马皇后得知李萱单独面见朱元璋后又会有什么反应,而朝堂上关于朱棣兵权的争论又将如何收场,大明王朝在这朝堂博弈起风云、后宫暗斗再升级的时刻,局势愈发错综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