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已经褪去了初春的微凉,带着几分初夏的暖意,慷慨地洒满整个校园。高大的梧桐树新叶繁茂,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投下斑驳摇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青草、泥土和某种不知名花朵混合的清新气息,是独属于校园午后的慵懒与生机。
高二年级组的办公室里,此刻却并非全然慵懒。午休时间刚过,不少老师已经回到座位,或伏案批改作业,或低声讨论着教学进度。林雪萍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她手边摊开的几份学生实验报告上跳跃。她正专注地审阅着,红笔在纸页上划过,留下清晰而严谨的批注。
报告是关于“校园小型生态系统观察”的,学生们分组在校园的不同角落设置了简易的生态瓶或观察区。大部分报告写得认真,数据记录详实,分析也基本到位。林雪萍的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一丝欣慰的弧度。这份欣慰,在翻到署名“江韵华、许清瑶”小组的报告时,达到了顶峰。
报告不仅图文并茂,详细记录了生物角那片小小花圃中昆虫种类、植物生长情况的变化,还额外附上了几张打印清晰的照片。照片显然是许清瑶的手笔,构图精巧,光影运用得恰到好处,捕捉了蜜蜂采蜜、蜗牛爬行、甚至雨后水珠在叶片上滚动的瞬间。报告的分析部分,不仅结合了课本知识,还大胆提出了关于光照变化对小型生态群落稳定性的猜想,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江韵华严谨的数据记录和许清瑶敏锐的观察力、出色的表达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林雪萍在报告末尾写下“观察细致,分析深入,图文并茂,优秀!”的评语,并特意在“优秀”两个字下面画了个小小的五角星。她放下笔,端起手边的保温杯,啜了一口温热的茉莉花茶,目光不经意地投向窗外。楼下不远处,正是学生们午饭后自由活动的区域。篮球场上传来阵阵喝彩,树荫下三三两两的学生或散步或聊天。
就在这时,她的视线捕捉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江韵华和许清瑶正并肩走在通往图书馆的林荫小道上。许清瑶似乎正兴奋地说着什么,双手比划着,微卷的长发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在阳光下跳跃着栗色的光泽。江韵华微微侧头听着,脸上带着惯常的、略显懒散却又专注的神情,偶尔点头回应。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他们身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雪萍看着他们,不由得想起昨晚在快餐店偶遇时,他们埋头修改设计稿的认真模样。这两个孩子,在学业和兴趣上,似乎总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她收回目光,心里泛起一丝温柔的涟漪,既是为他们展现的才华和默契,也是为这份纯粹的、带着探索精神的青春。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断了她的思绪。
“请进。”
门开了,江明华站在门口。他今天穿了一件浅灰色的棉质衬衫,袖子随意地挽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手里提着一个看起来颇为精致的双层便当盒。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精准地落在林雪萍身上。
“林老师,打扰了?”他的声音不高,带着点调侃的意味。
办公室里其他几位老师闻声抬头,看到是江明华,都露出了善意的笑容。江明华作为林雪萍的“家属”,又是学校不少建筑翻新项目的合作方设计师,在教师办公室早已是熟面孔。
“江设计师又来给林老师送温暖啦?”教语文的王老师笑着打趣道。
“是啊,怕她忙起来又忘了吃饭。”江明华大方地回应着,走到林雪萍桌前,将便当盒轻轻放在她桌上空着的位置,“张妈今天做了你喜欢的糖醋小排和清炒芦笋,还有一份冬瓜排骨汤。”
便当盒是保温的,盖子一打开,诱人的饭菜香气便弥漫开来,瞬间盖过了办公室里原本的纸张和墨水的味道。糖醋小排色泽红亮诱人,芦笋碧绿清脆,冬瓜汤清亮透彻,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动。
林雪萍的脸颊微微发热,既是因为同事们的目光,也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带着温度的关怀。她嗔怪地看了江明华一眼,低声道:“你怎么又跑来了?不是说今天要去工地看现场吗?”
“现场看完了,正好路过。”江明华拖过旁边一张椅子坐下,动作自然得仿佛在自己家,“而且,有东西要给你看。”他说着,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个卷筒。
林雪萍这才注意到他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显然是刚结束工作赶过来的。她心里一暖,顾不上同事们的目光,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小排。酸甜适口,肉质软烂,是熟悉的味道。“张妈的手艺还是这么好。”她满足地喟叹一声,胃里因为高强度工作而产生的轻微不适感瞬间被抚平。
“慢点吃。”江明华看着她吃得香,眼底的笑意更深。他展开那个卷筒,里面是一张摊开的设计图纸。“喏,看看这个。”
林雪萍一边咀嚼着鲜嫩的芦笋,一边好奇地凑过去看。图纸上画的是一个校园景观小品的设计图——一个供学生休息、阅读的开放式凉亭,融合了现代简约线条和一点中式飞檐的元素,旁边还配有绿植环绕的座椅区。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效果图渲染得清新雅致,充满了书卷气和活力。
“这是……?”林雪萍有些惊讶。
“上次听你说,生物角那边学生观察活动多了,但休息的地方太少,尤其是天气热或者下雨的时候。”江明华指着图纸上凉亭的位置,“我琢磨着,可以在生物角旁边那块小空地上加这么一个。遮阳挡雨,还能坐着看书讨论。你觉得怎么样?校长那边我已经初步沟通过了,他觉得想法不错,让我细化方案。”
林雪萍愣住了。她只是某次闲聊时随口提了一句,说学生们观察生态瓶时,有时只能蹲着或站着,不太方便。没想到他竟然记在了心里,还直接拿出了设计方案。图纸上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他的用心:考虑到采光,顶棚设计了部分透光材料;考虑到通风,柱子之间留足了空间;座椅的高度和弧度也明显是经过人体工学考量的。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从心底涌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这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打动她。他总是这样,用最实际的行动,默默关注着她的世界,连带着她所关心的学生们的需求。
“你……”她一时语塞,看着图纸,又看看他带着期待和一丝紧张(尽管他掩饰得很好)的眼睛,最终化作一个灿烂的笑容,用力点头,“太棒了!真的!位置选得也好,设计得也好!学生们肯定会喜欢!”
江明华看到她毫不掩饰的惊喜和肯定,紧绷的嘴角彻底放松下来,眼中闪烁着愉悦的光芒:“你喜欢就好。细节还可以再调整,比如座椅的材质,绿植的品种搭配……”
“已经很完美了!”林雪萍打断他,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图纸上凉亭的飞檐,“这个元素加得真好,有味道又不显老气。”她的指尖无意中划过图纸的边缘,触碰到他放在图纸上的手背。
两人都微微一怔。
江明华反手,极其自然地握住了她还没来得及收回的手指。他的掌心温热而干燥,带着常年握笔绘图留下的薄茧,轻轻摩挲着她的指尖。办公室里还有其他老师在,虽然他们似乎都在忙自己的事,但林雪萍还是瞬间红了耳根,下意识地想抽回手。
江明华却握得更紧了些,力道温和却不容挣脱。他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和闪烁的眼神,嘴角勾起一抹促狭的笑意,压低声音道:“林老师,专心吃饭,凉了伤胃。”说着,还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她只吃了一半的便当。
林雪萍又羞又窘,瞪了他一眼,却也没再挣扎,任由他握着自己的手,另一只手拿起筷子,继续吃饭。只是心跳得有些快,饭菜的味道似乎也变得更加香甜。阳光透过百叶窗,暖暖地照在他们交握的手上,也照在摊开的设计图纸上,空气中仿佛流淌着无声的甜蜜。
下午第一节是林雪萍的生物课。她提前几分钟走进高二(三)班的教室,学生们还在课间休息的余韵中,三三两两地聊天、打闹。江韵华正趴在桌子上补觉,许清瑶则坐在他旁边的位置,低头认真地在速写本上画着什么,神情专注。
林雪萍走上讲台,目光扫过全班,最后落在许清瑶身上,温和地开口:“许清瑶同学。”
许清瑶闻声抬头,看到是林雪萍,立刻放下笔,站起身:“林老师。”
“你的摄影作品,《微观世界》系列,”林雪萍微笑着,语气带着赞许,“角度独特,构图精巧,对光影的捕捉尤其出色。学校宣传栏准备做一个‘发现校园之美’的主题展览,我觉得你的作品非常契合。你愿意提供几幅作品参展吗?”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许清瑶身上。许清瑶显然没料到会被老师当众点名表扬并邀请参展,白皙的脸颊迅速染上一层红晕,像初绽的蔷薇。她有些局促地捏了捏衣角,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充满了惊喜和激动:“真……真的可以吗?林老师?我愿意!谢谢老师!”
“当然可以。”林雪萍肯定地点点头,“你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都很好。展览大概在下个月初,具体细节课后再找你谈。”
“嗯!好的老师!”许清瑶用力点头,脸上的笑容明媚得晃眼。
这时,旁边趴着的江韵华也被动静吵醒了,迷迷糊糊地抬起头,正好看到许清瑶兴奋得脸颊发红的样子。他揉了揉眼睛,似乎还没完全清醒,但嘴角已经下意识地跟着扬了起来,含糊地嘟囔了一句:“傻乐什么……”语气里却没有半分嫌弃,反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宠溺。
许清瑶听到他的嘟囔,立刻转头,朝他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小声说:“哼,我的照片要上宣传栏了!”那神情,像只骄傲的小孔雀。
江韵华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和因为兴奋而格外生动的脸庞,睡意似乎也消散了不少。他没说话,只是伸出手,在她头顶那束因为低头画画而有些松散的马尾上,极其自然地轻轻捋了一下,将一缕滑落的碎发别到她耳后。动作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但那份亲昵却清晰地落在林雪萍眼中。
林雪萍站在讲台上,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她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轻轻敲了敲讲台:“好了,同学们,准备上课。今天我们要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下午的课程结束,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林雪萍收拾好教案走出教学楼,一眼就看到江明华正靠在他的自行车旁等着。他换下了衬衫,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晚风拂过他利落的短发,整个人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爽俊朗。
“怎么没骑车?”江明华看到她步行出来,有些意外。
“车子早上胎瘪了,推到车棚还没顾上修。”林雪萍解释道,走到他身边。
“那正好,”江明华拍了拍自行车后座,“上来,我载你回去。顺便带你去个地方。”
林雪萍有些犹豫:“载人?你行不行啊?”她记得江明华这辆是公路车,后座很窄。
“小瞧我?”江明华挑眉,长腿一跨先上了车,稳住车身,回头朝她伸出手,眼神带着不容置疑的笑意,“上来,抱紧我。”
夕阳的金辉落在他伸出的手掌上,也落在他含笑的眼眸里。林雪萍的心跳漏了一拍,不再犹豫,将手放进他掌心,借力侧身坐上了那窄窄的后座。双手下意识地环住了他劲瘦的腰身。
“坐稳了。”江明华感觉到腰间收紧的力道,嘴角的弧度更深。他脚下用力一蹬,自行车便平稳地滑了出去。
初夏傍晚的风带着白天的暖意和花草的芬芳,迎面吹来,拂起林雪萍颊边的碎发。她紧紧抱着江明华的腰,脸颊贴在他宽阔的后背上,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背部肌肉随着蹬车动作的起伏,以及透过薄薄t恤传来的体温。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密感和依赖感油然而生。自行车穿梭在放学后渐渐安静下来的校园小路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盛开的月季花丛。夕阳将他们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随着车轮的前行而晃动。
“我们去哪?”林雪萍在他背后问,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忽。
“带你去看看未来的‘林老师凉亭’实地。”江明华的声音带着笑意,顺着风传来。
原来他是要带她去生物角旁边那块空地。林雪萍心里暖暖的,环在他腰间的手臂又紧了紧,将脸更深地埋进他的后背,贪婪地呼吸着他身上混合着阳光和淡淡皂角的气息。这一刻,工作的疲惫、学生的琐事仿佛都远去了,只剩下风的声音,车轮碾过路面的轻响,他稳健的心跳,以及环抱着的这份踏实的温暖。
自行车最终在生物角附近停下。那块规划中的小空地沐浴在金色的夕阳里,安静地等待着改变。江明华停好车,拉着林雪萍的手走过去。
“你看,这里,”他指着空地靠近花圃的一侧,“凉亭就放在这里,坐北朝南,采光好。学生们坐在这里,一抬头就能看到花圃里的植物和小昆虫。”他又指向旁边预留的区域,“这边放几张长椅,用防腐木的,和凉亭风格统一。绿植我打算种些低矮的灌木和宿根花卉,好打理,花期也长……”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眼神专注而明亮,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凉亭和休息区建成后的模样。夕阳的余晖勾勒着他认真的侧脸,给他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
林雪萍安静地听着,看着他神采飞扬地描述着蓝图,心中充满了感动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这个男人,不仅记得她随口的一句话,还如此用心地将它变成了具体的、充满关怀的设计。这份用心,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真好,”等他停下,她由衷地说,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他,“江设计师,你真的很厉害。”
江明华转过头,对上她盈满笑意和欣赏的眼眸。夕阳的暖光也落在她脸上,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扇形的阴影,白皙的皮肤透着健康的红晕。四目相对,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彼此眼中对方的倒影。
他忽然伸出手,轻轻拂开她被风吹到脸颊上的一缕发丝,指尖温柔地划过她的耳廓。动作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珍视。
“因为,”他低声说,声音在晚风中显得格外低沉悦耳,“这是为你,也是为你的学生们设计的。”他顿了顿,目光深深望进她眼底,“雪萍,看到你为学生操心,我就想为你做点什么,让你轻松一点。”
林雪萍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酸软软的。她微微仰起头,看着他近在咫尺的脸庞,夕阳在他深邃的眼眸里跳跃着温暖的光点。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任何话语在此刻都显得苍白。
江明华看着她微微泛红的脸颊和欲言又止的神情,心中一动。他缓缓低下头,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额发。就在他的唇即将触碰到她光洁的额头时——
“林老师!明华哥!”一个清脆的声音带着几分气喘吁吁从旁边传来。
两人像触电般迅速分开,同时转头。只见许清瑶背着画板,手里还拿着相机,正站在不远处的小径上,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们。她身后不远处,江韵华慢悠悠地晃过来,手里拎着两瓶水。
“瑶瑶?韵华?”林雪萍迅速调整好表情,但脸颊的红晕一时还未能完全褪去。
“林老师,明华哥,你们也在这儿啊?”许清瑶小跑过来,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眼睛亮晶晶的,“我刚才在那边拍夕阳下的花圃,正好看到你们!”她指了指生物角的方向。
江韵华也走了过来,把一瓶水递给许清瑶,目光在自家大哥和林老师之间扫了一下,又看了看他们刚才站的位置,嘴角勾起一抹了然又促狭的笑意,但没说话。
“嗯,来看看地方。”江明华清了清嗓子,恢复了常态,指了指空地,“准备在这里建个给学生休息的凉亭。”
“真的吗?太好了!”许清瑶立刻兴奋起来,“以后我们观察生态瓶就不用蹲着了!明华哥你设计的吗?肯定特别棒!”她毫不吝啬地表达着崇拜。
江韵华也挑了挑眉:“哥,动作够快的啊。”语气里带着点调侃。
夕阳的余晖将四个人的身影拉长,投射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晚风吹过,带来花草的清香和少年少女身上蓬勃的朝气。林雪萍看着眼前这一幕——身边是爱人,面前是充满活力的学生,还有这片即将因爱而改变的小小天地——心中充满了宁静而踏实的幸福感。
生活或许没有惊涛骇浪,但正是这些细碎的温暖、无声的关怀、共同的期待和偶尔被打断却依旧甜蜜的瞬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了足以抵御一切疲惫与烦忧的港湾。她悄悄伸出手,在身侧,轻轻勾住了江明华的手指。
江明华微微一怔,随即反手,将她的手完全包裹在自己温热的掌心里。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夕阳沉入远方的楼宇,天边只留下一抹绚烂的晚霞。校园广播里传来轻柔的乐曲,宣告着一天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的、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