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252章 昆明北京四合院与赛博楚门世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2章 昆明北京四合院与赛博楚门世界

未时三刻抵近篆塘水市。篆塘位于昆明西郊,是滇池北岸一处天然水湾,明清时期形成繁华的水陆码头。此时正值滇池水位高涨,芦苇荡随风起伏,数十艘渔船与货船泊于岸边,桅杆如林,缆绳交织成网。

水市依山傍水,西侧是西山龙门峭壁,东侧为滇池支流篆塘河,河面宽约百丈,水深可载两桅帆船。岸边青石板路蜿蜒至码头,路旁木桩拴满骡马,骡铃与船工号子混作一团。沿河搭建的棚屋连绵数里,檐角挂着咸鱼、腊肉,栈房门口堆着成捆的普洱茶饼与盐包。彝族山民叫卖松茸、鸡枞,汉商则吆喝着“新米上市”、“洋纱换山货”。

一队马帮的伙夫们卸下驮盐的骡马,盐袋“咚咚”砸在青石板上,震得鱼摊木盆里的银鱼乱蹦。盐商蹲在栈房门口,用普洱茶饼当秤砣,与彝族山民讨价还价:“三驮盐换十筐松茸,少一斤都不行!”缅甸来的英国商人撑着油纸伞,用昆明官话叫卖“洋火”(火柴)和“洋胰子”(肥皂),却无人问津——马帮伙计更中意彝族老妪的草药包:“这岩白菜治刀伤,比洋药管用!”

水市税吏乘小舟泊在码头,手持铁尺丈量盐包尺寸,厉喝:“盐引不足,每包加征‘河捐’半两!”马锅头递上早已备好的铜钱,税吏却撇嘴:“铜钱掺砂,按官价折半!”一名税吏借口“盐包受潮”,强行开包查验,趁机偷走二两盐粒,被马夫发现后反诬“偷盗官盐”,罚没半驮货物抵罪。

彝族背夫扁担压弯如弓,背上驮着百斤盐包,汗湿的麻布褂结出盐霜。一老妇蹲在河边搓洗衣服,旁若无人地唱《海菜腔》:“盐巴苦,盐巴涩,背到昆明换破锅……”瘸腿乞丐趴在粮船边,趁船工不备抓把糙米塞进口袋,被船夫用竹篙戳住后腰:“滚!这米是给昆明大老爷的!”

一艘雕花画舫泊于水市深处,舱内飘出鸦片焦香。法国传教士牵着狼狗巡视货栈,呵斥偷看货物的彝族孩童:“异教徒不得窥视上帝的货物!”孩童吐口唾沫,被母亲拽着耳朵拖走:“洋人惹不起!”

申时的斜阳穿过金马坊石柱,把驮马影子钉在拓东城老街的靛青地砖上。一行人到达了此行的终点--王家在昆明外城的一处宅邸。王月生在\"宝芝林\"药铺前嗅到缅甸肉桂与法国奎宁丸混杂的气味。像上次虹溪分别一样,者黑嫫淡淡地说了一句,“你到家了,我该走了”。但却不是如同上次一样走出一段距离后背对着王月生说,而是直勾勾地看着王月生的眼睛说的,没有像上次分别那样伤感,可能是再次的同行,让她心中有了慰藉与希望。王月生一脸平静地看着者黑嫫的眼睛说,“我家的房子有很多,但心只有一颗”。

者黑嫫在暮色中绽放的笑颜似乎让太阳再次东升。王月生站在宅门前,看着马帮的队伍逐渐远去。突然,马帮的那头瘸骡不知为何冲着忠爱坊方向长嘶。

像此时所有的世家大族一样,王家作为此时的云南首富,并未在省会大兴土木。毕竟,无论是几十年前席卷整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几乎同时代的1856-1873年的云南杜文秀回乱,都让所有大族知道韬光养晦、狡兔三窟的道理。尤其是持续近二十年的回乱,让云南人口从700万锐减至300万,大理等地十室九空,矿业、农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云南经济倒退数十年。所以,王家现在是从重庆到成都到昆明至南宁、桂林、广州一路开枝散叶。仅在昆明,就跟其他几个大家族一样,内城官宦区一处不显眼的宅院做官场交际,外城现在王月生呆的商业区里一处宅院做个商业据点,远郊还有一座庄园做家族真正在昆明的基础。

这边王家的宅子,作为目前唯二大支的其中一支唯一继承人的王月生自然可以使用。对,现在王家家主是王炽,但王月生的爷爷是王炽的大哥,早亡,留一子,即王月生的父亲,也是早亡,这一支只留下他这独苗,不像叔爷王炽那支人丁兴旺,有好几房。但是,让王月生真正选择在昆明期间居住于此的原因,是宅子隔壁这间广东宝芝林药房的昆明分店。王月生这一支在王家大族内的核心产业就是这家药房,其他的钱庄和货栈两大业务都是叔爷那支的产业。当然,所有产业都要接受家族的统一协调,也都要向家族的公中上缴相当多的利润。

因为叔爷那一支主要在城里和郊外那处庄园活动,所以大家都默认让王月生独家使用这套宅子。此时,王月生自己选的李管家正笑吟吟地等在一旁,毕竟少爷多少年都没来到这处宅子了。当然,他可不知道,这所宅子下面的地下室里就有王月生用来传送后世物品的约柜,而地下室紧邻旁边的药铺,以往都是由药铺里王月生指定的专人从地下室另一个入口取货。王月生可是至少每月一次要在遍布全球的几处约柜仓库中交付或提取物资的。

王月生目送者黑嫫一行渐渐消失在暮色中,回过身来,也笑吟吟地看着李管家,道“李叔久候了”,然后平举双手,让李管家按照风俗,用拂尘在外面的罩袍上掸去征尘。随后,门内出来两个丫鬟,一个举着铜水盆,一个捧着香胰子和面巾。王月生洗了下手,擦干,算是完成了回家前的仪式,迈步进入宅院。

自从几年前大伯暗示自己接管这处宅院后,王月生就按照后世时自己心仪的老北京四合院的样子重新设计翻修了一次。刚动工,自己就带人出国一去五六年,这次却是第一次看自己当年的工作成果。李管家推开黑漆铜钉的广亮大门,门内两个丫鬟各挑着一盏八角琉璃灯迎了上来,带领王月生往里走。门楼覆灰瓦翘檐,但边角嵌云南青石雕的茶花纹。迎面磨砖对缝的影壁上,镂刻着北京四合院常见的宝相花纹,底部却用滇南孔雀尾翎纹样收边。夕阳斜映,影壁投下的阴影中爬满云南地锦,叶片泛着紫红色微光。

绕过影壁,前院东西倒座房以昆明红土夯墙为基,檐下悬滇式竹编灯笼。青石板缝隙间生着滇丁香和矮株山茶,花瓣散落如碎玉。天井中央立一株昆明古玉兰,枝干遒劲如北京槐树,但花开如碗口大,香气浓烈。

李管家留在垂花门外,两个丫鬟挑灯引领着王月生穿过雕有“卍”字纹的垂花门,门簪却用云南斑铜铸成葫芦造型。门内两侧游廊的苏式彩画间,穿插彝族漆器常见的红黑几何纹样。廊柱漆色朱红褪成暗赭,夕照下与廊外芭蕉叶的翡翠色形成冷暖对比。

中院正房五间硬山顶,廊柱下垫云南大理石柱础,浮雕简化版北京砖雕“狮子滚绣球”。东耳房窗棂嵌彩色玻璃片,折射出夕阳红的碎光。西侧厢房窗前密植低矮滇橄榄树,叶片在晚风中沙沙作响。

穿过月洞门进入西跨院,石板路被改铺火山石,缝隙渗出云南苔藓的湿润气息。墙根列数盆素心兰,花茎高挑如北京文竹,幽香却更馥郁。

书房位于后罩房东端,屋脊两端鸱吻换成滇南瓦猫造型。推门可见临窗大案,案头昆明斑铜镇纸压着《滇系》古籍。窗外竹丛为云南箭竹,枝叶细密如帘,透过间隙可见远处西山“睡美人”轮廓。暮色中,滇池方向吹来的风掠过竹梢,竹影婆娑映在糊桑皮纸的窗格上,宛如北京宣南会馆的水墨画。

王月生一路看下来,还是比较满意的。随口吩咐丫鬟让厨房给自己来一碗过桥米线,配些时令清淡小菜送到书房即可。丫鬟此时已将屋内几处灯盏点燃,闻言称是退了出去。

王月生从系统空间里取出一些自己后世常用品布置了起来。这个宅院里的书房和卧室基本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布置,外人进不来,内部人不会多嘴。发电机什么的还要晚些才能布置,书桌上就暂时放个太阳能节能台灯吧。别看自己现在屋里的几个灯盏都是让管家特意准备的品相很好的物件,拿到后世,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美感,都非常有feel,更不要说可以卖出大价钱,但是,它们真的不如一盏后世的台灯管用。

王月生随后从系统空间里拿出一叠打印好的A4纸,上面是在一个后世论坛里收集到的关于如何在1900年代利用云南马帮,建立商业网络和情报网络的讨论稿。当然,他很开心自己居然无意中找到这么一个宝藏论坛,很小众,很屌的样子,注册居然要认证,还要交5000元的会费。要不是他用临时验证后的游客身份翻看了一些里面的讨论内容,发现尽管只能看到每篇帖子的一小部分前面的内容,后面都是那些正式会员才能看到的,但就是前面这些免费的部分,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内容。5000元对他来讲啥都不算,所以他怀着大不了被骗的感觉,认证后,交钱成了会员,然后真的就在提出问题后,很快就有热心会员为他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建议。而且不管他脑洞多大,都有懂他的人,甚至脑洞比他更大。

他哪里知道,整个网站就是为他一个人专门设立的。他无论是用搜索引擎,还是AI,还是上专业论坛的浏览,都被方局长的人实时追踪,甚至他看到的内容都是为他定制的,他无意中在一个用户的发言中看到的所谓天涯论坛的精品旧贴合集,然后从合集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点击里面的链接进入到这个其他人根本进不来的网站,都是被人设计好的。真正的用户只有他一人,其他的论坛的历史内容和用户,都是专业团队制作出来的。甚至在他的帖子下面,还有专家真的在下面去争论,让他开拓思路,而不是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

所以,不要嘲笑李彦宏会被手下用专门的搜索结果蒙骗了,王月生也有这个待遇。国家不能像当年的美国人一样,为肉穿者专门在本时空打造一个楚门的世界(电影也是根据这个情况改编的),但为魂穿者定制一个赛博版的网上楚门世界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