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渊王朝,永安元年,春。
当新皇登基的钟声还在京城的上空余音袅袅,当万千百姓还沉浸在新朝肇始的喜悦与期盼之中时,太和殿之内,一场决定了未来数十年权力格局的新朝第一次早朝,已然庄严肃穆地开始了。
此刻的太和殿,早已不见了那日鸿门宴上的血腥与杀伐,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帝国权力中枢的无上威严。
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按照全新的品阶与次序,分列于丹陛两侧。那些曾经属于定国公一党的空缺位置,此刻大多还空着,显得有些萧索,却也预示着无数的机会,与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一种混杂着敬畏、好奇与忐忑的复杂情绪,望向了那高高在上的、金碧辉煌的龙椅。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的一声高亢唱喏。
身穿着那件代表着九五之尊的玄色龙袍,头戴着平天冠的南渊钰,在康亲王南渊德的陪同下,缓步从后殿走出。
他的步伐,不快不慢,每一步,都仿佛踏着一种独特的、与整个大殿甚至整个皇城都产生共鸣的韵律。
他的脸上,没有了昨日登基时的些许激动,只有一片如同深渊古海般的平静与威严。
那是一种,将整个天下都握于掌心之后,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绝对自信与帝王气度!
当他缓缓地在龙椅之上坐下的那一刻,所有的大臣,无论心中作何感想,都在瞬间,感到了一股发自灵魂深处的、无可抗拒的君王威压!
他们不由自主地,深深地,弯下了自己的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之声,响彻大殿。
“众卿,平身。”南渊钰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却仿佛带着某种魔力,瞬间便安抚了朝堂之上那略显浮动的气氛。
这是他,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俯瞰着他麾下的文武百官。
他没有说任何勉励或安抚的客套话。
他的第一道旨意,便带着冰冷刺骨的血腥味。
“宣旨。”他淡淡地说道。
掌印大太监王德海立刻上前一步,展开圣旨,用他那尖细却又充满了穿透力的声音,高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罪臣徐阶,身负国恩,不思报效,反而结党营私,祸乱朝纲,谋害忠良,构陷皇子,罪大恶极,天地不容!虽已伏法,然余毒不清除,国法不彰!特旨:凡徐氏一族,男子三代以内者,尽数……斩立决!女子及三代以外族人,没为官奴,永世不得翻身!所有家产,尽数抄没,充入国库,以作南境战后抚恤之用!”
“另,户部尚书张霖、兵部侍郎李全等一十三名鸿门宴上所擒之核心党羽,罪同叛逆,于午门车裂示众!以儆效尤!”
这道充满了雷霆之威的旨意,如同一盆刺骨的冰水,瞬间浇熄了朝堂之上所有那些还心存侥幸、以为新君登基会大赦天下的前朝旧臣们的心思!
所有人都吓得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新皇,在“仁德”的背后,同样有着他们绝对无法承受的霹雳手段!
立威,已成!
南渊钰看着下方那些面色煞白、噤若寒蝉的官员们,眼神依旧平静。
他知道,光有威,还不够。
一个健康的王朝,必须恩威并施。
“再宣旨。”
王德海立刻换了一份圣旨,再次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今朝局初定,百废待兴,朕赖有股肱之臣,方能扫清寰宇,再造乾坤。特此,论功行赏!”
“皇叔康亲王南渊德,于国难之际,柱石之功,厥功至伟!特晋封为‘皇叔摄政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总领朝政,为百官之首!”
这个封赏一出,所有人都是心中一震!
皇叔摄政王!这几乎是人臣所能达到的极致!
新皇此举,既展现了他对皇叔的无上尊崇与信任,也彻底稳固了新朝初立的核心领导层!
康亲王南渊德出列,对着龙椅,深深一拜,声音中,带着一丝真挚的感动:“老臣……谢陛下天恩!”
圣旨继续宣读:
“大学士李光旭,德高望重,匡扶社稷,特晋封为当朝‘左丞相’!总领文官,辅佐朕躬!”
“兵部尚书张廷义,忠勇果敢,调度有方,特晋封为当朝‘右丞相’!总领武将,执掌天下兵马!”
李、张二位老臣,也立刻出列,激动地叩首谢恩!
一个以皇帝为绝对核心,以皇叔摄政王南渊德为首,以左右二相为支柱的、稳固无比、且再无任何掣肘的全新权力铁三角,在这一刻,正式建立!
封赏,还在继续。
所有在“清君侧”行动中,立下功劳的官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拔与赏赐。
整个朝堂之上,谢恩之声,此起彼伏。
就在众人以为,这场新朝的第一次大封赏,即将结束之时。
王德海,却拿出了最后一份,也是让许多人都感到意外的任命诏书。
“宣:永宁县知县,赵明远,勤政爱民,于任上屡有政绩。更在国难之际,不畏强权,暗中输送罪证,协助平乱,有大功于社稷!朕心甚慰,特旨——”
“破格擢升赵明远为‘户部左侍郎,兼领农务总司使’!正二品!即日赴京上任,专职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改革、神种推广、以及水利兴修等事宜!”
轰——!
这个任命,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再次在朝堂之上,炸开了锅!
从一个偏远之地的七品芝麻官,一跃成为掌管天下农务命脉的二品大员?!
这是何等匪夷所思的破格提拔!
所有人都敏锐地察觉到,这位新皇,其用人之道,竟是如此的不拘一格,只看才能,不重出身!
这让那些出身寒门、却有真才实学的官员们,眼中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希望之光!
而在赏完了所有该赏之人,罚完了所有该罚之徒后。
南渊钰缓缓地站起身。
他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声音,宣布了他今日最后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朕知,昨日登基大典之上,关于册封皇后,并设‘监国凤储’一事,众卿心中,或有疑虑。”
“朕也知,祖制有云,后宫不得干政。”
“但,”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祖制,是人定的。我南渊的祖制,从来都只有一条,那就是——能者上,庸者下!”
“皇后苏氏,于国有不世之奇功,其经世济民之才,远胜朝中诸公!朕意已决!”
“三日后,朕将再次于此殿,召开‘廷议’。届时,朕会亲自,向众卿详细阐述,‘监国凤-储’之具体职权,以及皇后为我南渊王朝,所规划的、足以让我朝在十年之内,国库充盈、万民富足的全新国策!”
“朕希望,到那时,众卿能拿出真正的经国之策,来与皇后,共同探讨,而非用那早已过时的‘祖制’,来作为自己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的挡箭牌!”
说完,他不再看下方那些目瞪口呆、震撼得无以复加的百官,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退朝。”
随即,他便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下,转身,消失在了后殿。
只留下这满朝的文武,还沉浸在今日这位新皇,所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的、颠覆性的巨大冲击之中,久久无法回神。
他们知道,一个全新的、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截然不同的强人帝王的时代,已经正式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