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皇家秋收观摩会”的圆满落幕,“神种”的威力,以及帝后同心推行新政的决心,都已如烙印般,深深地刻在了南渊王朝每一个臣民的心中。
京城,这座刚刚经历了权力洗牌的帝国心脏,终于迎来了一段宝贵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平静发展时期。
苏晓晓,也终于从那些繁杂的朝堂事务中,暂时抽出身来,有时间去处理一些属于她自己的“家事”了。
她已经正式从听竹小-筑,迁入到了皇后的寝宫——坤宁宫。
这座历经数代王朝、本该是全天下最雍容华贵、也最规矩森严的宫殿,在苏晓晓入住之后,却悄然发生了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变化。
原本那些沉重繁复的紫檀木家具,被换成了许多设计巧妙、更为舒适明亮的黄花梨木制品。
庭院中,那些象征着皇家威仪的奇石异松,也被移走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被苏晓晓亲手开辟出来的小型试验田和香草花园。
她甚至还别出心裁地,在廊下,搭起了一个小小的秋千架。
整个坤宁宫,褪去了那种属于后宫的压抑与沉闷,反而多了一份属于“家”的温馨与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的烟火气。
这一日午后,苏晓晓便在这焕然一新的坤宁宫正殿,召开了她成为皇后之后的第一次正式“家庭会议”。
新晋的“诚意伯”苏大强,与“一品诰命夫人”王梅花,正襟危坐,显得局促不安。
他们身上虽然穿着由宫中尚衣局赶制的最华贵的锦袍,但那双因为常年劳作而布满老茧的手,却紧张地,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在他们身旁,则是两位同样穿着华美宫装,却也难掩紧张的“永安乡君”——苏灵均和苏雨虹。
“都坐吧。”苏晓晓看着父母和妹妹们那副拘谨的模样,忍不住莞尔一笑,亲自为他们倒上了热茶,“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如此拘束。”
“这……这哪能成啊!”
王梅花连忙站起身。
“娘娘……哦不,皇后……您……您是天底下最尊贵的……”
“娘。”
苏晓晓轻轻地打断了她,她走到王梅花身边,拉着她的手,让她重新坐下。
她的声音,变得无比的温柔,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
“娘,爹。今天,我不是什么皇后,我只是你们的女儿,晓晓。”
“有些话,我们必须提前说清楚。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为了陛下,更是为了我们苏家,未来百年的安稳。”
苏大强和王梅花闻言,神色都是一凛,知道正题来了。
苏晓晓看着他们,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苏家,如今,蒙受天恩,一步登天。这份荣耀,是陛下给的,也是我用命,拼来的。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份荣耀,若是守不住,便会成为催命的符咒!”
“徐阶,定国公府,便是前车之鉴!”
她的话,如同警钟,狠狠地敲在苏大强和王梅花的心上。
“所以,今日,我要与爹娘,约法三章!”
“第一条:安分守己,不生是非。”
苏晓晓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伯爷的爵位,夫人的诰命,只是荣誉。日后,你们只需安心在京城的伯爵府,颐养天年。绝不可,打着我的旗号,在外交结官员,更不可,参与任何朝堂之事!”
“第二条:严于律己,不搞特殊。”
她继续说道:“我知道,日后定会有无数的人,想要巴结我们苏家。送礼的,求官的,攀关系的,会络绎不绝。我要求你们,一概不收!一概不见!若有那不开眼的,仗着我苏家的名头,在外面惹是生非,欺压百姓……”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
“到那时,休怪我六亲不认!”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谨言慎行,管好族人。”苏晓晓叹了一口气。
“我们凤栖村的那些亲戚,都是淳朴的庄稼人。但,骤得富贵,难免会有人心生贪念。我希望爹娘能时常提点他们,让他们知道,如今的一切,皆是皇恩。他们可以享受富贵,但绝不可恃宠而骄,为非作歹!否则,便是给整个苏家,招来灭顶之灾!”
这三条铁律,如同一道道无形的枷锁,彻底断绝了苏家成为“下一个定国公府”的所有可能。
苏大强和王梅花听完,虽然心中有些许失落,但更多的是后怕与庆幸。
他们都是聪明人,哪里会听不出,女儿这番话,句句,都是在保护他们,是在为苏家的长远未来,打下最坚实的根基啊!
“闺女……不,娘娘……我们……我们都听你的!”
苏大强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中,充满了保证。
王梅花也拉着苏晓晓的手,眼圈泛红:“晓晓……是娘以前太软弱!你放心,以后……苏家,绝不会给你和陛下,添半点麻烦!”
“哼,总算还有点脑子。”
麟傲天的声音,在苏晓晓脑中响起。
“你要是真由着他们胡来,不出三年,就得被这群蠢亲戚,给拖下水!”
在“敲打”完父母之后,苏晓晓又将目光,转向了苏灵均和苏雨虹。
“你们俩,在‘坤宁女学’,学得如何了?”她的语气,重新变得温和起来。
“回禀姐姐……”两个小丫头连忙站起身,有些拘谨地回答着。
苏晓晓让她们坐下,柔声说道:“你们要记住,你们如今的身份,是乡君,更是皇后的亲妹妹。未来,你们要面对的,不再是乡野村夫,而是王公贵胄。所以,你们必须,学得比任何人都更努力,懂得比任何人都更多。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更要懂为人处世的道理。”
“只有你们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才能真正地,配得上这份荣耀,才能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上。明白吗?”
“是!姐姐!我们明白了!”
两个小丫头的眼中,闪烁着崇拜与坚定的光芒。
最后,苏晓晓来到了偏殿。
这里,是专门为两位“童侯”弟弟,开辟的启蒙学堂。
只见,当朝大儒董仲黎派来的得意门生,正在耐心地,教导着苏承祖,认识一个个方块字。而另一边,一名来自摄政王府的、气息沉凝的武道宗师,则在引导着苏耀宗,进行着最基础的扎马步。
两个三岁的小家伙,虽然还懵懵懂懂,却都学得有模有样,异常认真。
“嗯,不错。这苏承祖,心性沉静,神魂天生就比常人凝练,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麟傲天在她脑海中,第一次,用一种近乎于“专业”的语气,点评道:“至于那个苏耀宗……啧啧,根骨清奇,气血旺盛得不像话!天生的炼体奇才!比那个南渊钰,可强多了!笨蛋丫头,你这一家子,到底是什么来路?基因突变吗?”
苏晓晓没有理会它的胡说八道。
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两个正在努力学习的弟弟,眼中,充满了长姐的温柔与无尽的期盼。
她知道,在她的羽翼之下,在家国天下的这盘大棋之上,属于苏家的这两位未来的文臣与武将,已经开始茁壮成长了。
他们,将是未来,守护她,也守护她的孩子最坚实,也最无可替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