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是沈阳市下辖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4′23″-123°45′14″,北纬42°8′46″-42°39′29″,总面积2320平方千米。法库县南与沈阳市隔辽河相通,北与康平县、昌图县、开原市接壤,东与调兵山市、铁岭县毗邻,西与新民市、彰武县相接,地理位置优越。
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法库县下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开发区,政府驻地位于法库县兴法东路58号。
- 慈恩寺乡:办公地址在慈恩寺乡慈恩寺村。这里环境优美,乡村气息浓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淳朴的民风,是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
- 和平乡:以宁静祥和的乡村氛围着称,境内农田广袤,农作物种植丰富,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 四家子蒙古族乡:是法库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情。这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扬,游客可以领略到独特的蒙古族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
- 双台子乡:地处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自然风光优美,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植被资源,适合开展户外徒步等活动。
- 卧牛石乡:名字富有特色,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法库县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之一。
- 大孤家子镇:前身是皇室酿酒作坊,具有深厚的酒文化底蕴。镇内的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为皇室园林建筑风格,是国家4A级景区。这里还是省级特色白酒小镇,白酒年产值5000余万元,半拉山子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 三面船镇:因独特的地理形状得名,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渔业和水上运输曾是当地重要的产业,如今则以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
- 秀水河子镇:是法库县的经济大镇之一,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这里还是着名的红色旅游胜地,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叶茂台镇:是沈阳西部边陲重镇,南与新民,北与阜新、内蒙古接壤,101线贯穿全境。境内的圣迹山上有闻名全国的“辽代墓葬群”,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登仕堡镇:以林果产业闻名,尤其是苹果梨等水果种植规模较大,每到果实成熟季节,果香四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 柏家沟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法库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同时,镇内有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 丁家房镇:自然风光秀丽,山林资源丰富,是法库县的生态保护区之一。这里空气清新,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
- 孟家镇:农业基础雄厚,近年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蔬菜、花卉等种植产业逐渐兴起,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 十间房镇:有樱桃沟村“知青之家”民宿,游客可在此寻找到久违的乡村记忆,还能亲自下厨,体验烧柴、炒菜等六七十年代乡村生活乐趣。镇内部分区域地势较高,可俯瞰周边田园风光。
- 冯贝堡镇:原名注哈屯、红旗堡,清初时有满族正红旗人来此垦荒,后因冯殿卿贝勒迁来居住而得名。镇内有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民俗文化,民间手工艺传承较好。
- 依牛堡镇:是法库县的农业强镇,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同时畜牧业也较为发达,有多个规模化养殖场。
- 包家屯镇:地处法库县西部,自然景观独特,有大片的山林和草原,是户外探险和草原风情体验的好去处。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法库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根据考古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石斧、石刀及陶片等遗物可得以证明。
清代,康熙年间为巩固边疆,修筑柳条边,在此设“法库门”作为出入关卡,因地近辽河鱼梁区而得名。“法库”为满语“鱼梁”音译,寓意水草丰美、山川秀丽、物阜粮丰。清光绪七年,设康平县,边门以北部分地区划入康平县。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设治“试办法库门抚民厅”,划开原、铁岭、康平、新民三县一府毗连之地449村归厅领辖。民国二年二月,改厅为县,隶属洮昌道。1993年1月,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
法库县是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境内现存叶茂台圣迹山辽墓群等22座辽代古州城遗址。辽墓群中出土的印浮雕双鹤纹铜镜等文物,见证了辽代时期文化与白鹤文化的融合。同时,法库也是满族文化的传承地,满族传统酿酒工艺在这里得以延续,大孤家子镇的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和老北味酒文化旅游景区是满族酒文化的典型代表。
历史人物
法库这片土地孕育了不少历史人物。辽代时期,这里是契丹族活动的重要区域,辽代北府丞相萧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墓葬位于叶茂台镇圣迹山辽墓群中,是已发掘墓葬中最重要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大量碑刻、壁画、绢画等文物,为研究辽代历史和契丹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此外,清代督陶官唐英也是法库人。他在陶瓷制作领域成就斐然,对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相关事迹和陶瓷文化也成为法库文化的一部分。
必游景点
- 白鹤楼:位于法库县,是中国北方最具辽代建筑风格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被誉为“大辽第一楼”。白鹤楼主体建筑面积4916平方米,高51.9米。2016年,白鹤楼与黄鹤楼缔结为“姊妹楼”,形成“南有黄鹤楼,北有白鹤楼”的文化格局。2022年重新装修后,内设辽文化博物馆、唐英纪念馆等,全面展示辽代历史文化、白鹤文化、陶瓷文化。
- 巴尔虎山风景区:作为“辽代圣山”,是沈阳最高峰,为国家3A级景区。共有大小山峰99座,主峰庙台山海拔447.2米,是辽河入海口正北方向的第一座高峰,也是法库八百麓岭的生态脊梁。这里植被丰富,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满蒙文化底蕴,山西麓的王爷陵村、东麓的公主陵村等是大清朝满蒙联姻的见证地。
- 财湖旅游度假区:是一处集乡村休闲、水上娱乐、空中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财湖原名尚屯水库、塞北湖,有2万亩水面,是沈阳以北库容量最大的湖泊,也是天鹅、野鸭等珍稀候鸟的栖息地。财湖北岸的财宫是全国最大以供奉财神为主的道观,文化深厚。南岸的沈阳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是东北首家通航机场,拥有高空跳伞、空中游览等特色体验项目。
- 叶茂台圣迹山风景区:位于叶茂台镇,圣迹山原名叶茂台西山,海拔203米,山势陡峭。山上的辽代墓葬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科考、科普、游览观光于一体的辽金故地历史遗址。已开掘的辽代萧义墓出土了“深山棋绘图”“郊园野趣图”等绢画,引起海内外考古界震惊。
古刹、寺庙与道观
- 财宫:位于财湖景区内西畔的财山上,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2002年恢复重建。财宫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设有山门殿、三清殿及六栋配殿,东西设有钟楼、鼓楼和启运阁、转运阁,是祈瑞迎祥、招财纳福的风水宝地。
民俗风情
法库县有着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辽北大秧歌是当地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每到节庆日,人们便会身着鲜艳的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扭起大秧歌,动作夸张、热情奔放,展现出东北人民的豪爽与热情。
此外,法库的剪纸艺术也颇具特色。当地剪纸艺人以剪刀为工具,以纸为载体,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题材广泛,包括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充满了生活气息,体现了法库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法库还是“中国白鹤之乡”,每年春秋两季,白鹤等珍稀鸟类会迁徙至法库县。此时,当地会举办相关的观鸟活动,吸引众多鸟类爱好者和游客前来,人们可以近距离观赏白鹤翱翔天际的壮观景象,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特色美食
- 法库羊汤:选用野生山羯羊熬制,汤汁奶白浓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搭配高粱面饼一起食用,暖胃又滋补,是法库人冬季喜爱的美食之一,也是游客到法库必尝的特色佳肴。
- 法库牛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法库县地势和气候为肉牛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产出的牛肉肉质鲜嫩不柴。无论是炭火烤牛排,还是酱卤牛腱子,都备受食客喜爱。
- 藏香猪肉:法库十间房镇的藏香猪肉有着“人参猪”和“猪肉界天花板”的美誉,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这里的藏香猪以绿色食材为食,养殖环境优越,使得猪肉品质上乘。
- 八虎山山楂制品:法库八虎山山楂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为原料制作的山楂锦鲤、果丹皮、山楂片等产品酸甜可口,深受游客喜爱。
- 沙地花生:法库的沙地花生,颗粒饱满,酥脆香甜,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作为烹饪食材,都别有一番风味,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旅游指南攻略
- 交通:法库县交通便利,从沈阳出发,可乘坐长途客车前往,也可自驾,车程约1小时左右。境内公路网发达,形成“三纵四横”的公路格局,前往各景点较为方便。
- 住宿:法库迎宾馆是当地不错的住宿选择,位于吉祥街道,环境舒适,服务设施完善,早餐丰富多样,且有独立停车场。此外,十间房镇樱桃沟村的“知青之家”民宿能让游客体验独特的乡村住宿氛围。
- 最佳旅游季节:春季可前往大孤家子镇敖牛堡村的芍药花庄园欣赏花海,还可参与赏花、钓鱼、露营等活动。夏季适合到财湖风景区,可泛舟观鸟、体验飞行项目避暑解热。秋季是观赏巴尔虎山红叶和采摘水果的好时机,叶茂台镇的辽墓群也适合在秋季参观,天气凉爽更适宜户外活动。冬季则可参加财湖“辽文化”冬捕季,观冬捕、品鱼宴、戏冰雪,感受浓郁的东北冬季民俗风情。
- 游玩路线推荐:一日游可选择“白鹤楼 - 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 - 财湖水库”路线,上午登白鹤楼领略辽代文化,中午在附近品尝法库美食,下午前往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感受满族酒文化,最后到财湖水库欣赏湖光山色或体验飞行项目。二日游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巴尔虎山风景区和叶茂台圣迹山风景区,第二天上午前往巴尔虎山徒步登山,下午参观叶茂台圣迹山辽墓群,深入了解法库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
法库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美味的特色美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是沈阳周边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