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吉林省,简称“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在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占据着关键位置。它与俄罗斯、朝鲜接壤,边境线总长1438.7千米,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千米,中俄边境线232.7千米 ,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省会为长春市,截至2023年,吉林省共下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包含21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9个县(其中3个自治县),省人民政府驻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329号。到2024年末,吉林省常住人口为2317.31万人。

一、地理与气候

吉林省地处东北平原,地势呈现出东南向西北倾斜的态势,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单元。东南部的长白山山脉巍峨耸立,这里不仅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水系的发源地,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长白山天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西北部的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产区。

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热且短暂,冬季则干冷漫长。夏季时,平均气温在20c - 25c之间,降水较为集中,充沛的雨水滋养着广袤的农田和森林;冬季气温常常降至零下20c甚至更低,降雪量大,银装素裹的景象随处可见,为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吉林省境内便有肃慎、秽貊、东胡三大部落系统在此繁衍生息。舜、禹时代,境内的古代民族与中原王朝建立了纳贡关系,自此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开始,吉林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汉朝时设置郡县,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唐朝的渤海及辽、金、元各代设立府、州、县,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建制;明朝设立都司、卫所,巩固了对东北边疆的统治。

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船厂建吉林城,吉林由此得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式建制称吉林行省。在历史的长河中,吉林见证了诸多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地域文化。

三、行政区划

吉林省现辖8个地级市,分别是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1个自治州,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它下辖7个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长春不仅是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还是着名的中国老工业基地,诞生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有着“汽车城”的美誉;同时,长春电影制片厂也让它在影视文化领域声名远扬。

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被誉为“北国江城”。它下辖4个区、5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吉林市因松花江穿城而过而充满灵动之美,其雾凇景观闻名遐迩,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下辖2个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四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在农业和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辽源市地处吉林省中南部,下辖2个区、2个县,总面积5125平方千米。辽源以煤炭产业起家,近年来积极转型,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下辖2个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通化是中国着名的医药城,医药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同时,通化的葡萄酒也颇具知名度。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下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白山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人参之乡”“雪城王国”“中国硅藻土之都”等美誉 ,在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下辖1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松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所在地,石油化工产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下辖1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白城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在农业方面优势明显,同时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也较为丰富,正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下辖6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延边州是中国朝鲜族聚居地,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独特,同时,它还是中国对朝、对俄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对外贸易和边境旅游方面发展迅速。

吉林省乡镇总计607个,包括镇426个(其中民族镇5个)、乡153个、民族乡28个,街道办事处363个。这些乡镇和街道构成了吉林省的基层行政网络,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政治体制

吉林省的政治体制遵循中国的整体政治架构,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级政府部门、人大、政协等机构协同运作,保障地区的稳定发展。

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委员会是吉林省的领导核心,负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地方发展战略和决策。截至2025年3月,书记为黄强,副书记是胡玉亭、吴海英,省委常委还包括胡家福、蔡东等。他们肩负着引领吉林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发展的重任,从宏观层面把控发展方向,推动各项改革和建设工作。

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在地方事务中发挥监督和决策作用。截至2025年3月,主任是黄强,副主任包括高广滨、范锐平 等。人大常委会通过审议法规、监督政府工作、决定重大事项等方式,保障人民的权益,促进地方治理的法治化和科学化。

吉林省人民政府是地方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国家政策和落实地方发展规划。截至2025年5月,省长为胡玉亭,副省长有蔡东、刘凯等。省政府各部门分工协作,涵盖经济、教育、卫生、交通等各个领域,致力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委员会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截至2025年3月,主席、党组书记是朱国贤,副主席包括韩福春、吴靖平等。政协汇聚各界精英,为吉林省的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不同群体间的沟通与合作,助力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五、经济发展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在经济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汽车、石化、食品、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五大重点产业。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总部位于长春。一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旗下拥有多个知名汽车品牌,涵盖轿车、SUV、商用车等多个领域。从早期的解放牌卡车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一汽不断创新发展,推动吉林省汽车产业迈向新高度。同时,围绕一汽形成了庞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众多零部件企业为整车生产提供配套支持,促进了产业的协同发展。

石化产业在吉林省经济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吉林市是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拥有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出乙烯、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一系列石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吉林省石化产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食品产业依托吉林省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蓬勃发展。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被誉为“黑土地之乡”,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利用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原料,吉林省发展了粮食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等多个食品细分行业。像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肉牛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畅销国内外。

装备制造业涵盖了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通用机械等多个领域。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生产的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等产品代表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先进水平,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广泛应用,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农业机械方面,吉林省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生产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性能优良,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求。

医药健康产业是吉林省新兴的支柱产业,以通化市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通化被誉为“中国医药城”,拥有修正药业、万通药业等众多知名药企。这些企业在中药研发、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同时积极发展化学药、生物药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药物品种,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80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577.64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8193.79亿元,增长4.4%。

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省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六、文化特色

吉林省历史上长期是汉、满、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活动和聚居之地,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特色,主要以长白山文化和黑土地文化为代表。

长白山文化源远流长,长白山被视为满族的发祥地,在满族文化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围绕长白山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关于长白山神的传说,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长白山的自然风光也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此外,长白山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采参习俗。采参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采参礼仪和禁忌,他们敬畏自然,遵循传统,这些习俗传承至今,成为长白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土地文化则与吉林省广袤的黑土地和发达的农业息息相关。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人们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东北二人转就是黑土地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融合了说唱、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喜爱。演员们通过生动的唱腔、夸张的动作和诙谐的对白,展现了东北人民的生活百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二人转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也有反映现代生活的新剧目,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吉林省还有5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朝鲜族农乐舞便是其中之一。朝鲜族农乐舞是朝鲜族农民在劳动和节日中表演的传统舞蹈,通常由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等多个部分组成,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持乐器,如长鼓、伽倻琴等,边奏边舞,节奏欢快,场面热烈,体现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祈愿。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的一种说唱艺术,艺人用蒙古语说唱故事,内容涵盖历史、神话、传说、爱情等多个方面。表演时,艺人手持四胡,自拉自唱,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朝鲜族跳板秋千也是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跳板时,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朝鲜族服饰,在跳板上轻盈地跳跃、翻转,展示出优美的身姿和高超的技巧;秋千则是朝鲜族妇女展现勇敢和活力的舞台,她们在空中荡起秋千,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吉林省还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主产区。人参在吉林省的种植和采挖历史悠久,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长期的人参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人参文化,包括人参的种植技艺、炮制方法、药用价值研究以及相关的民俗传说等。

吉林省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洞沟古墓群、渤海中京遗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等95处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沟古墓群位于集安市,是高句丽王朝的古墓群,这里埋葬着高句丽的国王、贵族和平民,古墓的建筑风格独特,壁画内容丰富,反映了高句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对于研究高句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渤海中京遗址位于和龙市,是渤海国五京之一,曾经是渤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遗址内保存了宫殿、寺庙、城墙等建筑遗迹,展示了渤海国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见证了渤海国的繁荣与兴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这些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载着老一辈汽车人的奋斗精神和创业历程,是工业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七、交通与对外交流

吉林省是国家“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交通网络较为发达。京哈铁路贯穿吉林南北,它是连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不仅承担着大量的客运任务,还为吉林省的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吉林省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除了京哈铁路,吉林省还有众多铁路线路纵横交错,连接省内各个城市和重要经济节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这些铁路线路为吉林省的煤炭、粮食、汽车等重要物资的运输提供了保障,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吉林省境内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四大国际机场之一,航线覆盖国内外众多城市。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开通了更多的国际航线,加强了吉林省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通过该机场,吉林省的游客可以便捷地前往世界各地旅游、商务出行,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游客前来吉林省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此外,吉林省还有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长白山机场等多个支线机场,这些机场进一步完善了吉林省的航空运输网络,为地区的旅游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在促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国家的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文化、旅游、经贸等领域的合作。

吉林省是全国9个边境省份之一,有各类型口岸21个。这些口岸在吉林省的对外贸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珲春口岸是吉林省对俄开放的重要口岸,通过该口岸,吉林省与俄罗斯在木材、能源、农产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珲春口岸还积极发展边境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异国风情。

图们口岸是吉林省对朝开放的重要通道,在中朝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双方通过图们口岸进行商品交换,涉及服装、食品、机电产品等多个领域,促进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吉林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文化领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中国长春国际电影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电影人和观众参与,展示了优秀的电影作品,促进了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电影节,吉林省与世界各国的电影产业建立了联系,推动了电影创作、发行、放映等环节的发展。

在旅游方面,吉林省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国外游客。每年冬季,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游客纷纷来到吉林省体验冰雪运动,观赏雾凇景观,感受朝鲜族、满族等民族的民俗风情。吉林省还积极与国外旅游机构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在经贸合作方面,吉林省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举办东北亚博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搭建起国际合作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参展参会,促进了商品、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推动了吉林省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农业领域,吉林省与周边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技术合作;在制造业领域,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提升自身的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

未来,吉林省将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功能,优化对外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吉林省将从多个维度发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格局。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吉林省将进一步织密铁路网络。规划推进干线铁路的扩能改造,提升京哈铁路等既有线路的运输效率,同时加快新建铁路项目的落地,重点完善省内城际铁路连接,让长春与吉林、四平、通化等主要城市形成更高效的“1小时交通圈”,促进人才、物资在城市间的快速流动。针对边境地区,将加强与俄罗斯、朝鲜相邻地区的铁路对接,推动跨境铁路通道的升级,为边境贸易和跨境物流提供更便捷的运输支撑。

公路建设方面,吉林省将持续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加密县乡级公路覆盖,尤其是偏远农村和山区的公路硬化工程,确保农产品能及时运往市场,同时方便农村居民出行。推进高速公路与城市主干道、机场、港口的无缝衔接,形成“路路相连、区区相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此外,还将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提升道路通行安全和舒适度,适应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

航空领域,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将继续扩容升级,新建航站楼和跑道,增加停机位,提升航班起降效率,争取开通更多直飞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国际航线,强化其东北亚航空枢纽的地位。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长白山机场等支线机场将完善配套设施,增加通往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和东北亚周边国家的航线,打造特色旅游航空网络。同时,推进通用航空发展,在农业植保、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提升航空服务的多元化水平。

在对外交流合作机制优化上,吉林省将深化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依托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平台,建立常态化的经贸洽谈机制,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在吉林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推动与俄罗斯在能源、木材加工、农业合作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建立跨境产业合作园区,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加强与韩国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与日本在高端制造、环保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文化交流方面,吉林省将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除了继续办好中国长春国际电影节,还将举办长白山文化旅游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等活动,邀请国外文化团体参与,展示吉林的多元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组织朝鲜族农乐舞、蒙古族乌力格尔等非遗项目赴国外演出、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吉林的文化魅力。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推动高校之间的交流互访,开展联合办学、学生交换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为文化交流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旅游合作将进一步升级,吉林省将联合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打造“东北亚冰雪旅游走廊”,推出跨境冰雪旅游线路,整合各国的冰雪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吸引全球游客。完善边境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口岸通关效率,简化签证手续,为跨境旅游提供便利。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外语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让国外游客在吉林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

在产业发展上,吉林省将以创新为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汽车产业将加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投入,依托一汽集团,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石化产业将向绿色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开发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农业方面,吉林省将守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保护土壤肥力,稳定粮食产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造长白山人参、吉林玉米、松原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装备制造业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支持中车长客在高速动车组、城际列车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研发更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推动农业机械制造向大型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培育通用航空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医药健康产业将依托通化医药城、长春生物产业园区等平台,加强中药现代化研究,推动人参、鹿茸等中药材的深度开发,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发展生物制药和化学药,引进国内外知名药企合作,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打造国内重要的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在生态保护方面,吉林省将坚守生态红线,加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向海湿地、莫莫格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和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流域的综合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水质安全。发展绿色能源,加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开发力度,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社会事业发展上,吉林省将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为汽车、石化、医药等产业输送技能型人才。

医疗健康领域,将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省级重点医院的学科建设,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社会保障方面,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低收入群体帮扶机制,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需求。

通过这些举措,吉林省将逐步构建起交通便捷、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民生改善的发展新格局,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让吉林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