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模式这么成功,但享界的北汽却不模仿?
模仿点:渠道独立化与品牌专属运营
专属渠道建设
问界模式:赛力斯自建270家用户中心(计划扩展至600家),承担交付和售后服务,与华为门店形成“体验-交付”分工。
享界模式:北汽蓝谷计划年底建成数十家享界专网用户中心,聚焦一二三线城市覆盖,同样采用独立门店(如享界品牌用户中心)。
共性:均脱离华为商超店混卖模式,避免品牌内耗,提升服务专业性。
华为技术赋能与品牌协同
双方均依赖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如鸿蒙座舱、AdS智驾)和品牌号召力,并通过“鸿蒙智行”标识强化市场认知。
享界S9与问界m9类似,均定位高端市场(40万+),并借华为渠道引流。
二、差异点:主导权分配与资源投入
合作深度与主导权
问界模式:
赛力斯与华为完全绑定,联合设计、联合营销,华为深度控制产品定义和用户数据(通过坤灵平台)。
资本互锁:赛力斯投资115亿元入股华为车bU子公司引望智能。
享界模式:
北汽保留更多自主权,采用“hI模式+智选车模式”双轨并行:华为提供技术,但渠道建设和品牌运营以北汽为主导。
北汽自建享界事业部,独立决策资源调配,华为仅参与营销支持(如联合发布会)。
资源投入与制造标准
赛力斯:投入百亿级资金改造智慧工厂(关键工序100%自动化),供应链精简至100家核心供应商。
北汽蓝谷:
引入麦格纳和奔驰标准升级“享界超级工厂”,但产能仅为赛力斯的1\/4(一期5万辆)。
研发投入规模较小(月均1200人 vs. 华为驻场赛力斯7000人团队)。
数据控制权
问界数据由华为坤灵平台统一管控,赛力斯仅获取部分运营报告。
享界虽使用华为数据中台,但北汽通过自建渠道掌握终端用户数据,华为权限受限。
北汽蓝谷的享界专网是形式模仿但内核保留的策略:北汽拒绝让渡数据主权和品牌主导权,华为仅作为技术供应商而非生态主导者。
资源投入更谨慎,产能和研发规模远低于赛力斯,反映国企风险控制倾向。
汽蓝谷对数据主权和品牌主导权的保留是确定的。
从合作架构、资源投入和渠道控制权三个维度看,享界专网确实采取 “形式模仿问界,但内核保持北汽主导” 的策略,而非完全复制赛力斯模式。
合作模式本质:技术赋能≠生态主导
“hI+智选双模式”并行,华为角色受限
北汽蓝谷同时采用华为hI模式(提供智能驾驶\/座舱技术)和智选车模式(参与产品定义、营销),但华为不掌控数据主权:
数据归属:用户数据由北汽通过自建渠道直接收集,华为仅有限访问(如技术优化所需的部分脱敏数据),而问界的数据由华为坤灵平台全流程控制。
品牌运营权:北汽成立独立的“享界事业部”,配备近百名金牌销售团队,自主策划品牌活动(如“享界品牌之夜”),华为仅提供营销支持。
资源投入差异:北汽的谨慎性与国企特质
产能与研发规模显着低于赛力斯
享界超级工厂:一期产能仅5万辆(赛力斯重庆工厂超40万辆),引入麦格纳和奔驰标准但规模有限。
研发投入:北汽月均投入1200名研发人员(含华为专家支持),远低于华为驻赛力斯的7000人团队规模。
渠道建设以“北汽主导”为原则
享界专网由北汽蓝谷主导招募经销商(126家覆盖66城),华为仅参与方案答疑,未介入渠道管理。
问界渠道则需华为审批销售政策和服务标准,赛力斯执行权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