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水煮大明 > 第167章 北京风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要回溯到崇祯三年的八月初一,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礼部黄锦郎中出列,神色严肃:“启禀陛下,今日有日本幕府将军所派使者前来举报,称今年四月,我大明水师无故炮击日本九州岛,此事乃是金山卫都指挥佥事加副将李勇所为。”

左副都御史唐世济紧接着出列,义正言辞:“陛下,微臣弹劾李勇,此人长期在海贸中走私生意,还在皮岛贩卖人口,其行径实在有辱我大明官员威严。”

左都御史曹于汴也不甘示弱:“陛下,金山卫李勇不务正业,竟在上海县大肆兼并土地,族长卢守仁及其族人三十多人一夜间消失。李勇在上海县私办铁厂,年产铁超百万斤,实乃扰乱地方经济,其心可诛。”

正当众人纷纷指责时,兵部尚书梁廷栋心里一转,李勇是我的金主之一,这可必须力保,立即拱手出列:“陛下,且慢!李勇家两代死于倭寇,满门忠烈。他曾杀海盗、造船、造军备,‘己巳之变’中黄龙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所用的火炮,便出自金山卫铁厂,今年五月,更是平定刘兴治兄弟皮岛之乱,实乃我大明功臣。七月二十二日李副将带金山卫4000精兵乘船北上,此时此刻正在东江战场上与建奴厮杀,你们的行为,真是让亲者痛,仇者快,请陛下明鉴!”

工部尚书李养德也应声而出:“陛下,李都司还发明水泥,在江南多地造桥修路,造福万千百姓。李都司还鼓励织造,金山发明的织造之器,让织布效率提升不止一倍,布匹成本下降两成以上,这又是一造福大众之善举。”

礼部右侍郎徐光启深施一礼:“陛下,李勇精于制铁、造炮和造西洋船,是我大明不可多得智勇双全的良将。若无真才实学,岂能有此诸多功绩?”

吏部尚书刘一燝出列道:“陛下,御史捕风捉影,诬陷我边防重臣,其心当诛!”

朝堂一时安静下来,崇祯皇帝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关系重大,首辅成基命即刻负责调查。一个月内,务必结案,给朕一个交代!”

以大明的尿性,朝廷上发生的事情,自然而然,一字不漏的,在当晚就传到了京办。东安门大街金山商会二楼雅致的会客室,烛火摇曳,掌柜陈飞和陈子龙在一起复盘上午的朝会内容,这件事情非常重大,处理不好,好多人得脑袋搬家。

他们两人将目标重点锁在了左副都御史唐世济和左都御史曹于汴两身上,唐世济在崇祯之前曾为阉党说话,现在与商人走得很近,常有一些行为遭人诟病。而曹于汴是东林党重要成员,他为人正直敢言,在万历年间就积极参与党争,反对阉党专权。他主张改革弊政、整顿吏治、打击贪腐。在任职都察院期间,他致力于整顿监察制度,弹劾不法官员,总是在朝廷上,展现出自己东林党人清正廉洁、敢于直言的一面,整个个人的风评还是不错。礼部郎中黄锦肯定是巧合,而这两个人走到一路,一起弹劾大人,就值得玩味,又让他们两人非常迷糊。

今天晚上,两人密谋完后,立即做出四个行动,第一是紧急通知李勇大人,案情不明了之前,最好一直在海上飘着;第二是立即出动在五里桥金山秘密农庄的特务(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人员,金山目前在江南每个府都设了30人,因为京师的特殊性,安排了100人),全面监视这两个人的情况,查清他们近期在与谁联系;第三是针对他们提出的罪状,各处收集证据,准备好自证清白;第四是动员所有的资源,准备集火这两人,把局面搞乱,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物理消失。

第二天,左副都御史唐世济和左都御史曹于汴的家,就被金山安排的各色人等监视起来。

当天上午,从江南来京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和复社领袖张溥出现在了左都御史曹于汴的家,立即几个特务采用轮换跟梢的方式,跟了上去。而当天下午,范家山西钱庄范建掌柜拜访了唐御史,很晚才离开,也有特务们立即跟了上去。这两拨人的突然出现,吸引了金山的注意,这个敏感时间段进出,非常值得怀疑。当然,如此大意,说明他们完全低估了金山实力,他们只看到金山这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水面之下才是金山真正的实力。

崇祯三年八月初二,夜幕如墨,万籁俱寂。三个黑衣人如鬼魅般潜入左副都御史唐世济的宅院。他们身形矫健,动作轻盈,每一步都未发出丝毫声响。黑衣人先是来到书房,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他们迅速翻阅书架上的书籍,检查桌上的文书,试图找出与某些秘密相关的线索。随后,他们来到地窖。地窖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霉味。黑衣人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秘密的地方。

最后,他们闯入库房。库房里堆满了各种物品,黑衣人仔细搜查着每一件货物,希望能找到与唐世济不法行径有关的证据。经过一番紧张的搜查,黑衣人并未发现关键线索。但他们的行动极为隐秘,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消失在了沉沉的夜色之中。

崇祯三年八月三日,东安门大街茶肆雅间内,气氛凝重。陈之龙与几名文官围坐桌前,桌上摊满文书。他们低声交谈,眼神专注而锐利。其中一人拿起一本账册,念着上面的记录:“唐世济上月收受山西商户白银五百两,为那商人在赋税上大行方便。”众人纷纷点头,将此条记录在案。

又一人展开信笺,上面是唐世济与下属的密信,暗示着贪污之事。“这些信件可作关键证据,定能坐实他的罪名。”陈之龙沉声道。众人一边收集信息,一边仔细核对,不时讨论着如何将参本写得滴水不漏,务必让唐世济的恶行昭然若揭,还朝廷一个清正乾坤。

这边在准备应对唐世济时,那边钱谦益和张溥的调查也有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