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305章 宫内端午,三份奏则(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5章 宫内端午,三份奏则(五)

可朱有建毫不在意制作难度,大手一挥,便将设计要求径直抛给鲁总监,大有“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架势。

见状,许大匠等人相视一笑,顿觉肩头一轻——

反正咱们只管天马行空出方案,如何将纸上谈兵化作实物,那便是鲁总监的“分内之事”了!

正谈笑间,张皇后与周皇后携着针工局嫲嫲款步而来。

皆因听闻众人苦恼徽章制作难题,嫲嫲们仔细听明白设计理念后,轻捻银针、巧笑嫣然:

“这有何难?用双面浮绣技法,定能让图案在不同角度现不同纹样!”

指尖翻飞间,仿佛已勾勒出日月流转、明暗交织的绝美绣品。

朱有建双目放光,略一思忖便高声决断:

“好!往后大明旗帜上都要绣上这徽章,它便是大明国徽、国旗!”

话锋一转,又看向众人,

“至于大明重工的徽章,还得鲁总监另想辙——机器上总不能贴刺绣,得琢磨个经久耐用的法子!”

话语落下,众人再度将期待的目光投向鲁总监缺席的方向,一场关乎大明荣耀的造物传奇,已然拉开新的帷幕。

当最后一簇焰火在夜空中化作细碎流光,朱有建在一众妃嫔哀怨的目光注视下,仿若被追赶的惊兔,脚步匆匆地逃回养心殿。

殿外月色如水,却掩不住那些含嗔带怨的目光。

蜷缩在他怀中的猫咪,慵懒地斜睨了眼身后众人,轻轻抖了抖蓬松的毛,在温暖的臂弯里寻了个最惬意的姿势。

转瞬便发出细微的呼噜声,沉沉睡去,那副安然模样,不知又招来多少嫉妒的目光。

朱有建的日子过得如同精密运转的钟表,规律得近乎刻板。

每日清晨,晨光微露时准时起身,有条不紊地洗漱、用过早膳,便在庭院中舒展筋骨做起早操;

随后泡上一盏香茗,倚在廊下惬意地晒太阳,逗弄着膝头的猫咪,任细碎的阳光洒在身上;

午间饱餐一顿后,便小憩片刻;

午后时光,或在廊下钓旱鱼,看那线绳上的假饵晃悠,或与猫咪在屋内嬉戏打闹,玩累了便铺开宣纸,一笔一划认真地绘制地图;

待到夜幕降临,用过晚膳后,他便在宫苑小径上悠然散步,待月色渐浓,才慢悠悠返回寝殿,洗漱完毕,伴着夜色安然入眠。

日复一日,时光便在这琐碎却安稳的日常里悄然流淌。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朱有建身上,他正半躺在软榻上,眯着眼享受日光浴,膝头的猫咪蜷成毛茸茸的一团。

王承恩捧着一沓奏则,轻手轻脚地候在一旁,待主子舒展了下身子,才小心翼翼上前,恭敬禀道:

“主子,前日收到的奏则已整理妥当,有三件要事需向您禀报。”

朱有建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王承恩翻开奏则,有条不紊地说道:

“高起潜传来消息,称蒙人遭清军弃置,他已派人施以救治。高公公认为,待这些蒙人回归部落,定会因这遭冷遇与清廷决裂。”

朱有建神色淡然,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猫咪的软毛。

见主子并无多言,王承恩又拿起另一封奏则:

“洛阳诸位朝臣联名上奏,请示是否即刻派人收复湖广失地,另问此次行动是否仍按股份制行事?”

话音刚落,便见朱有建睁开半阖的双眼,语气笃定:

“准了!”

简短一个字,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惊得猫咪都竖起了耳朵,随即又懒洋洋地趴下,继续打盹。

“九江左良玉送来奏则,请求朝廷清欠粮饷,共计四十万兵将,如今磋磨在黄州外,不肯进军!”

王承恩话音刚落,朱有建立刻察觉出左良玉奏请军饷背后暗藏的威胁,神色一凛,目光如炬地看向王德化,沉声道:

“这军报拖延几日了?”

王德化赶忙上前半步,躬身垂首,言辞清晰且带着几分谨慎:

“主子,三月十八日圣旨自京城发出,三十日抵达九江。

四月初二,左良玉率军离开九江,可直到十四日,大军仍未进入黄州府辖区。

左部号称四十万之众,实则只有区区八万人,且五万追随左良玉,三万由其子留守九江。

其中真正能战的亲兵连同正规军不过近三万人,其余五万皆是临时征调的壮丁!”

他每说一句,都偷眼观察朱有建的神色,生怕漏了细节,又怕触怒龙颜。

这番精确到日期与兵力部署的汇报,将左良玉磨洋工、虚张声势讨要军饷的意图,如同摊开的画卷般呈现在朱有建眼前 。

王德化微微欠身,又接着补充道:

“左良玉帐下幕僚共计十六人,其中有功名在身的有五人,与西边流寇暗中联络的竟多达六人,和闯贼有瓜葛的也有三人,还有一人身份尚不明确。”

朱有建闻言,眉头紧锁,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半晌,他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茶,缓缓开口道:

“先别理会他,且等湖广那边的事情处理完再说。”

语气平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问道:

“兴和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显然,他的思绪已经转到了张家口堡的战事上。

王德化赶忙应道:

“回主子,曹督主此前对鞑子营帐发动了炮击。

初四那天,鞑军就已经撤走了,据推测应该是返回定辽一带,只是具体行军路线还不清楚。

方统领已在通往榆木川的路途上设下了埋伏,不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奏报传来。”

说罢,他微微低下头,静待朱有建的指示。

朱有建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狐疑,语气带着些许冷意:

“曹化淳与方正化所奏,竟称斩杀四十多万敌军?

满旗十万人,至少需留两万人驻守,蒙旗八万人,汉旗五万人,满打满算,能战之兵也就二十一万。

这平白多出来的二十万人,到底从何而来?他们莫不是夸大战功了!”

话语中,对奏报真实性的质疑毫不掩饰。

王德化见状,忙从袖笼中掏出一个册子,恭恭敬敬地翻开,快速浏览后,抬头回禀:

“回禀圣上,据曹督主的奏报,在兴和牛头沟一役,歼灭汉旗敌军四万六千余人,那逆臣孔有德、耿仲明、佟养性、李永芳、石廷柱皆已伏诛!

战后收拢了汉民千人,已送往怀化安置。而后大军进入兴和,当地汉旗剩余九千人,疑似与三千蒙人相互攻杀,结果都中了毒身亡。

之后我军偷营,五万鞑靼援兵被歼灭。因事先在敌军粮草中下了毒,过了四日毒性发作,又折损了不少敌军。”

说完,他屏息静气,等待着朱有建的反应,生怕圣上对这解释仍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