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389章 左部覆灭,湖广归复(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9章 左部覆灭,湖广归复(二)

王承恩赶紧跪下,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声音微微发颤:

“圣上,这价格已经是按最省的方式算了。

那琉璃烧制工艺复杂,一彩琉璃就要多道工序,还容易坏,成本本来就高。

还有那杂钢,现在铁矿稀缺,开采冶炼都不容易,价格也降不下来。

水泥虽说不算稀罕,可糯米浆用量大,也得不少银子。

再加上挂釉、火炭人工这些,算下来一千零五十两真不算多啊。”

高宇顺皱着眉,心里还是犯嘀咕:

“就算这样,琉璃真有这么贵?

莫不是你算错了,或是有人从中贪了好处?”

王承恩连连磕头,急道:

“高公公,咱家哪敢有半分欺瞒?

这价格都是照着市价细细算的,绝没差错。

要是有假,甘愿受罚!”

朱有建挥了挥手,让王承恩起来,想了想说:

“罢了,朕自己再琢磨琢磨。

只是这牌坊关乎皇家脸面,不能太草率。

价格虽高,也不能太克扣,免得失了皇家的体面。”

他思量后,嘴角勾起,盯着王承恩,目光像鹰隼般锐利,沉声道:

“承恩啊,高总领是朕信得过的人,你明白吗?”

王承恩“扑通”一声又跪下,额头全是冷汗,声音抖得更厉害了:

“主子,老奴明白了。

之前算的是按您定的市价,琉璃本就金贵,烧制工艺又复杂,价格自然高。

可要是按实际成本,再加上点人工,其实十两银子都不到。”

高宇顺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他张了张嘴,想说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高宇顺皱着眉,心里暗自琢磨:

这牌坊是为了显皇家威严,用普通石料吧,虽能省钱,却显得寒酸;

用琉璃吧,又太奢侈,怕被人说闲话。这中间的分寸,实在难把握。

他抬起头望向朱有建,拱手道:

“圣上,依老奴看,这牌坊既要显皇家威严,又不能太铺张。

或许可以石料为主、琉璃为辅,既保证品质,又能控制成本。

不知圣上觉得如何?”

朱有建微微点头,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笑道:

“别被王承恩糊弄了,他那是两套算法——

对外说的是市价,咱们自己人算的是实际成本。

如今重工工艺已经成熟,花费其实不高!

石料是水泥掺钢,杂钢不过是矿渣炼的,至于琉璃,就是玻璃加了色而已!”

高宇顺拱手称是,目光中透着一丝忧虑:

“圣上所言极是,这‘杂钢’之事,老奴真是闻所未闻。

不过这琉璃注色,虽不值钱,却也需找手艺精湛之人,方能显出牌坊的精致来。”

王承恩在一旁连忙附和:

“高公公说得极是,这琉璃注色若是弄不好,反倒坏了牌坊的整体美感。

咱家这就去寻些手艺高超的工匠,定能让这牌坊光彩照人。”

朱有建微微点头,嘴角漾开一抹满意的笑意:

“好了,承恩别再逗他了,让鲁有林把字内套赶制出来,务必一月之内预制完工,也好让天下人瞧瞧我朝的威严。”

“宇顺啊,大明海师即将成立,卢九德来做总领。

海师战士得熟习水性,朕想着湖广皇庄的卫兵,水性应当不错,正好可以编入海师。

只是这事得劳你去招人,你能胜任吗?”

朱有建话锋一转,说起了海师的筹建。

高宇顺心里暗自欢喜,面上却半点不露,连忙拱手应道:

“圣上放心,老奴定当拼尽全力,绝不辜负圣恩。

那湖广承天府皇庄的卫兵,既通水性,又对朝廷忠心耿耿,真能入了海师,定能成中坚力量。

只是这招人之事,还需圣上的旨意,老奴才好名正言顺地行事。”

朱有建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缓缓道:

“旨意朕自会下,你只管放手去办。

那卢九德,当初也有你举荐的功劳,他确实有些能耐,朕让他做海师总领,也是看重他的本事。

你这次去招人,若遇着真正有能耐的,尽管破格录用,一切都得以海师的发展为重。”

高宇顺眼神一亮,心里飞快盘算起其中的门道,恭敬回道:

“圣上英明,老奴定按圣上的意思办。

只是海师刚立,要筹备的事还多着呢,不知圣上对海师的装备有什么要求?”

朱有建摩挲着下巴,思索片刻后道:

“海师的装备自然不能含糊,战船得坚固耐用,火器要威力十足。

这点你不用忧心,重工那边已经在赶工了,想来过不了多久就能成,等你从湖广回来,就能见着了。

另外,九江左部也可以收网了!”

高宇顺连忙应下:

“是,圣上,老奴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招人之事,老奴会尽快办妥,让海师早日成军。”

“宇顺啊,如今重工各工坊忙得像滚沸的油锅,可需要的矿材太多了。

平阳府、延安府那边,要用的人地方多着呢,左部正好能派上用场,你明白吗?”

朱有建特意跟他解释了一句。

高宇顺心里涌过一阵暖意,主子这般亲近地唤他,还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是多大的信任啊。

他忙不迭地拱手,声音都带着点微颤:

“谢主子厚爱,老奴明白。

九江的事,定办得妥妥当当;

两府开采矿材的事,老奴会早些派人过去,绝不出半点岔子。”

高宇顺连连应是,脑子转得飞快,琢磨着怎么把这些事安排得万无一失。

他抬眼望着朱有建,目光坚定:

“主子放心,老奴定会领得力的人去九江,先摸清楚左良玉麾下的底细,再做打算;

承天府那边,老奴会亲自督办,绝不敢耽误主子的大事!”

君臣闲聊时,说起了朝鲜女子的事。

皇帝觉得这主意很好:

“大明这些年遭了民乱和灾荒,男女比例失衡得厉害,不光好多百姓没娶上媳妇,连裁撤下来的兵丁也还是单身。

长此以往,怕是有大片土地要抛荒咯。”

高宇顺微微颔首,眼里闪过一丝算计:

“主子,平安道的女子,因着高智成的缘故,自然好办。

要是其他各道的也能运回来,既能解我朝男女失衡的困局,又能让那些荒地有人耕种。

只是这手段得好好斟酌——

太强硬了,怕生变故;

太温和了,又怕见效太慢。”

朱有建摩挲着下巴,目光深邃如潭:

“宇顺,你说得在理。

先以宗主国救苦救难的名义,跟他们好好说,许些好处。

要是有不愿来的,暗地里使些手段便是,千万不能声张,免得坏了我大明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