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五军都督带领着本部的六万部队,已经与李定国的精兵在街道上正面交锋。
双方士兵呐喊着,挥舞着武器,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攻。
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双方都在拼命厮杀,试图占据上风。
街道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青石板。
每一次交锋,都有大量的士兵倒下,但双方的战斗意志却丝毫未减。
驻扎在城外的水军左右都督王复臣、王自羽,率领着二万余水军,如同一把利刃,从李定国的后军杀来。
他们乘船顺流而下,迅速靠近成都城。然后,弃船登岸,向李定国的后军发起了猛烈攻击。
李定国腹背受敌,局势变得极为不利。
他率领着军队,一边抵挡着五军都督的正面进攻,一边还要应对王复臣、王自羽水军的夹击。
士兵们开始出现慌乱,战斗力也逐渐下降。
被九万大军团团围住的李定国,此时已是陷入了绝境。
随着战局的发展,他的部队不断有人倒下。
到后来,已经有两万人倒在了成都的街道上。
窦名望此时带着七千精兵掠阵,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
战斗一直持续到辰时,李定国的大军还剩八千人。
此时的李定国,看着周围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士兵,心中充满了绝望。
显然,战场形势已定,他的败亡已经注定。
但李定国的眼神中依然燃烧着不甘的火焰,他手持长刀,准备与敌人做最后的殊死一搏……
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
五军都督率领的六万部队与李定国的精兵激烈交战。
就在此时,五军都督的军队里突然出现了惊天动地的反叛!
两万原本出工不出力的士兵,突然调转枪头,朝着自己的战友扑去。
五军都督大惊失色,匆忙指挥剩下的三万人抵抗,但局面瞬间失控,两万叛军如猛虎下山般冲乱了都督军的阵型。
五军都督的军队瞬间崩溃,只剩下三万人还在苦苦支撑,而其中两万已经倒戈,加入了李定国的阵营。
眼看就要败亡的李定国,此时反而占据了优势。
他率领着剩下的两万八千人,将这两万叛军迅速整合,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反手将剩下的三万敌军压着打。
窦名望惊急之下,带领着他的七千精兵加入战团,试图扭转战局,但此时的战场形势已如脱缰野马,难以控制。
在一番激烈的厮杀后,最终胜利的天平逐渐倒向了李定国。
他率领着一万二千人的军队,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簇拥着他向皇宫杀去。
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眼中闪烁着复仇的火焰,喊杀声震天动地。
皇宫内,皇城楼上,张德来亲自指挥着东宫一千人的卫队,将炮弹塞进铜炮中。
他们神情紧张,动作迅速,准备随时迎接可能到来的攻击。
城墙上,弓箭手严阵以待,箭矢如林,随时准备射向敢于靠近城墙的敌人。
承天殿内,张献忠大马金刀地坐在宝座上,左右丞相、六部尚书都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
他们都在等待着战局的进展,脸上写满了焦虑与不安。
张献忠却显得格外镇定,他根本不认为自己会败。
在他看来,李定国的军队里有近万是自己的死忠。
这些死忠士兵,对张献忠忠心耿耿,只要时机一到,他们就会倒戈,杀掉李定国。
张献忠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甚至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彻底消灭李定国,巩固自己的皇位。
然而,张献忠没想到的是,他眼中的这些“死忠”,早已被李定国祭了旗,凄惨地死于眉州,再也不能为他尽忠!
皇宫之外,喊杀声震天,李定国的大军如潮水般涌来。
而皇宫之内,张献忠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竟会如此不堪一击。而命运的转折点,已然悄然降临……
张德来将铜炮轰到彻底发热,炮身都被滚烫的热气笼罩,才无奈放弃用炮轰李定国军队。
此时的李定国军队,经此恶战,只剩下八千人。
但这些均是李定国麾下最精锐的先登军,尽管个个带着伤,可战斗力依旧凶悍无比。
他们以战场上的尸体为阶梯,不顾一切地朝着皇城疯狂杀进。
张德来指挥着士兵们以箭雨迎战,箭如飞蝗般射向李定国军队。
一时间,惨叫声不绝于耳,李定国军队又有千余人倒下,可他们依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冲进了皇城。
李定国的先登军冲进皇城后,直逼承天殿。
张德来见状,根本就没有要与他们激战的意思。
带领麾下精兵直接闯入承天殿,一把架住张献忠和汪兆龄,护着他们冲向偏殿,准备从北门撤出成都城。
直到冲出城门,张献忠才如梦初醒般反应过来。
他气得满脸通红,双眼冒火,大声怒骂道:
“老子还怕那个小崽子吗?
德来放开老子,老子要去干死他!”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对李定国的愤怒和不甘。
汪兆龄一看这情形,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此时敌人势大,若张献忠执意冲回去,必将陷入绝境。
于是赶忙劝说道:
“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先撤走,待可望、能奇、文秀回来,定能将那崽子灭了!”
汪兆龄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和担忧,试图让张献忠冷静下来。
张献忠听了汪兆龄的话,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
他心中暗自权衡,三个义子手上还有六万精兵,若是自己贸然冲动,一旦有个闪失,这大西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
“哼!罢了罢了,暂且放过那小崽子!”
张献忠咬咬牙,最终还是听从了汪兆龄的劝告。
他转身带着残兵败将,匆匆向北撤离,身后留下的是一座陷入混乱的成都城,以及那尚未熄灭的战火硝烟。
大西朝的命运,在这一系列变故中,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