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443章 入晋布雨,鸭团总兵(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3章 入晋布雨,鸭团总兵(二)

另一边,曹化淳与方正化在一旁看着高起潜如此顺利地获得任务,不禁心生羡慕。

他们心里直犯嘀咕:

“这老小子,运气也太好了吧,这么快就有这么重要的任务了,为何圣主不选择我们呢?

特么地不能忍,真想揍老高一顿啊!”

高起潜莫名后背有杀气,心内就知道是曹化淳与方正化,不禁脚步有点轻快起来,内心是真开心

——羡慕去吧,嘿嘿!

九月初十,高起潜率领着队伍正式出发,一众人骑着战马的样子相当地意气风发,驽马拖着大车,装载着火炮与炮弹被马夫指引着道路。

此行的路线是走紫荆关进入山西,他们怀揣着使命,踏上了征程,期待着能通过“炮促落雨”的法子,令老天爷怜悯天下人,为山西旱区降下救命的雨水。

卢九德并未带走所有参与蓄塘事务的太监,他留下了六名有蓄塘经验的太监。

这并非是他们犯了什么错误而被剥夺海师身份,实在是因为他们年纪太大,都已超过四十岁,根本无法适应长期艰苦的海上生活。

考虑到这六名太监曾参与过怀来蓄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朱有建心中萌生出组建专门蓄塘队伍的想法。

初步计划是组建三支队伍,每支队伍设正副队长两人,很多东西可以相互交流,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

三支队伍分别负责密云、滦河以及拒马河的蓄塘工作,待这三个地方蓄塘成功,想来队伍也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

山西一旦解决旱情,引渠蓄塘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只有这些才能彻底解决旱情。

然而,当下有个颇为恼人的问题摆在眼前

——人手严重不足。

原本以为京城有近十万太监可供调配,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这些太监大致可分为三类:

未成年的有一万多人,他们年纪尚小,还在学习宫中礼仪,以及学习以后会接触到的事务,他们还难以承担繁重的蓄塘任务;

五十岁以上的也有三万多人,这样的年纪体力是跟不上的,精力也同样跟不上,蓄塘队伍也无法胜任;

剩下的六万人里,占大头的是守皇陵,十二座皇陵至少就需要四万人,这些人基本处于壮年。

余下的两万人,基本分布在十六监八局,有五千多人,干着专业度很高的工作。

而禁卫、内卫、外卫以及御马监共八千人,庄卫仅有七千余人。

如此算下来,真正能用于组建蓄塘队伍的太监少之又少,只能凑出来几十名,可以说是什么事都无法做的来。

如今留在紫禁城里的,大多是未成年小太监和老年杂务太监,他们承担了紫禁城里许多工作。

而那些老年太监还有部分被安排在顺义皇庄帮忙管理佃户,因为养殖场的缘由,皇庄里很多相对青壮的太监,被抽调进养殖场工作。

目前皇庄佃户执行新政策,以租折银,亩产所出一半归佃户所有,这一半出产可折银。

比之前只能获得两成出产强的不止一点半点,这样的政策令佃户喜极而泣。

过去的十六年,顺义皇庄佃户闹过七回,皆是因为租子太高,七成租子之外;

还要收种子农具租一成,居住与吃喝再收一成,剩下一成也被其他名目刮走。

累死累活一年下来,不要说有闲钱,很多佃户还倒欠皇庄租子,想给闺女买个红头绳都没一文钱。

朱有建了解情况后,专门去了一趟顺义皇庄,决定皇庄与佃户土地所出,分别占据一半。

考虑到皇庄有些物产不容易变现,决定可以折银,也可以换粮食,按市场价九成兑换。

佃户简直怀疑听错,皇帝直接给他们还回三年的租子,并且还以崇祯五年的粮价置换部分。

对一些一直没有参与闹事的几十户佃农,皇帝补偿每家十两纹银,感谢他们对皇庄的不离不弃。

皇帝没有惩治任何管事,毕竟是陈年旧事,到底是谁出的主意,他懒得追究。

只是将佃户里的保甲召集起来,明确可举报,以后再有管事敢不照章办事;

可以直接举报,只要不是诬告,都有奖励;

举报方式很有意思,皇帝会不定时派人来,来的什么人不好说,查实后怎么惩治也没有说。

皇庄众多管事自然知道惩治内容

——扣功勋积分,不够扣怎么办?

据说不会要命,很多矿场都缺矿奴,自己理解吧!

那些保长有点不知所措,有些不敢置信,毕竟他们这些年来,也算帮凶之一,若是举报,会不会遭到报负?

若是不举报,会不会被佃农举报?

毕竟这事是当着佃农面说的。

朱有建自然知道猫腻,但是他不说,给他们自己理解有多方面好处;

至于会不会派人来,自然是肯定的,但是以什么方式来,这个就很有意思。

比如管事们真做了,就会加强皇庄戒备,这就是人性,随便来个番子,就能将管事安排的明明白白!

朱有建对于各局的宫女群体,也有了新的安排。

有一千名宫女被抽调走,她们原本分属各个局,如今被分配到轻工工坊工作;

干的是技术活,做的是与监匠相似的活,她们之后也会根据新功制,评出匠级,初级、中级、高级、大匠级四档。

大匠以上还有荣誉称号:

副领级、总领级、副总监级。

总监目前只属于鲁有林,以后继任者才有资格使用。

比如海船设计师许大匠,现在已经属于总领级,与海船相关的所有工坊,都属于他的管理范围!

卢大匠与陈大匠目前处于副领级,还有四位卫匠,处于准副领级。

女官则有三百余人,其中一百位被派往西苑,负责生活起居等工作。

宫女管事的情况也有所变化,一半留在紫禁城继续服务于后宫;

另一半前往西苑学习洗化用品相关知识,以及了解毛织物和生活用具等的使用说明事宜。

学成之后,她们会被派往各行省各城,负责管理当地的商铺。

用她们的多年管理经验,以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为皇家商铺创造大量财富。

商铺管事也有荣誉称号,有完整晋身渠道,以后每个行省首府,会有拍卖场,这里的管事相当于总领级;

可以管理一个行省所有商铺。

至于更高级的副总监级,可不是那么容易达成的。

朱有建看着这复杂的人员分布状况,眉头紧锁,如何从这有限的人员中挑选出合适的人组建蓄塘队伍,成了他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除了各监局的五千余人,大多是手艺精湛的工匠。

此外,还有些太监属于文官内臣,他们归属司礼监及内官监,他们肩负着传旨与监军的重要职责;

明中期后各边镇府军,都有朝廷安排的监军,他们负责军事执行情况,军饷的使用路径,以及战场上的表现等。

司礼监则是服务皇家婚丧嫁娶、祭祀太庙以及重要活动。

大明对皇室有司礼监,对外有鸿胪寺,总理则是礼部。

对这些部门,朱有建不准备动,虽然以后不一定派出监军,但是监军人数有限,先放一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