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当下朝堂内,有没年龄六十有余的官员?”
乔子寻沉思半许,缓缓出言询问。
“明羽,为何这般问?”老国公微微一愣。
这问题,似乎覆盖范围很广,并且也不好回答于对方。
“我今日从后宫回来,好像遇到一个多年熟人。”乔子寻如实回应。
“多年前熟人,年龄六十有余?”老国公眉头微微一蹙。
当下朝堂内内外外,六十有余官员可是不多见,大家基本都在四五十岁左右。
他这老国公算是例外,偶尔到宫里转悠一下。
一些六十有余官员,已到了告老还乡年纪,很少出来走动了。
“不错!”乔子寻点点头。
“他是?”
“是我以前在乡下,一个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姓什么?”
“他姓刘——刘锦涛!”
“刘锦涛?”
闻言,老国公眉头不禁皱得更深了。
这个名字很陌生,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更别说见过对方。
“嗯,他全名,就是刘锦涛。”乔子寻语气很是肯定。
他记得,当时第一天到私塾蒙学,便是得知这位夫子此名字。
只是离开私塾后,参加县试开始后,他就再也没见过对方,就好像人间消失一般。
这些年来,乔子寻科举有成,回去托人寻找这夫子。
可依然杳无音信,石沉大海一样。
“刘锦涛?这位夫子音容面貌,可有什么特别特征?”老国公略微思索,再次出言询问。
这人姓名,他不知道真假。
但那容貌特征,想必应该不会作假,说不定能从中寻到一丝线索。
“特征?”
乔子寻陷入回忆,随即眼前一亮:“我记得他,左手小指,好像少了半截。”
“左手小指,少半截?”
“不错,这事我记得很清楚,他还亲自手把手教我写字,所以当时便瞧见了。”
“左手小指少半截,左手小指少半截......”
老国公缓缓起身,来回不断在房内踱步,嘴里不停重复这句话。
一道道记忆,不断在他脑海中闪过。
随着记忆不断加深,很快有着一人,浮现在老国公脑海里:“先帝时期,翰林大学士——叶川亭!”
“叶川亭?”
“我记得,上一任翰林大学士——叶川亭左手小指,正是缺了半截。”
“两人,会不会就是同一人?”
乔子寻想要印证一番,证实自己心中猜想。
他总感觉身边,人和事似乎都那般巧合,让自己不禁疑惑重重。
“这个很难说,恐怕得亲自见上一面,才得知。”
“确实,不过得到这样线索,孙儿已经很满足了,起码大概有了一个方向。”
“你今日遇见了他?”
“在后宫见到一人,似乎很像以前我那刘夫子。”
“后宫?我改天帮你打听一下。”
老国公捋了捋胡须,便做出了决定。
他也想知道,这里面究竟?是不是隐藏了什么。
“谢谢外公。”
“咱们爷孙,说这些作甚。”
“外公,能给我说下,这位前翰林大学士叶川亭吗?”
“嗯,问吧,知道的我都告诉你。”
老国公点点头,再次坐回椅子上面,端起了茶杯。
乔子寻见此一幕,连忙起身上前,为老人家重新换上热茶。
冷茶伤身,对老人家身体更不好。
“外公!这叶川亭人怎样?”
沥沥......乔子寻提起茶壶,给对方添上热茶。
这些香茶,可都是乔子熏从家乡带来,更是充斥着浓浓家乡味道。
一般人,乔子寻还真舍不得赠送。
这可是他们家人,精心特意挑选最好茶叶,留着家人喝的。
哪怕乔海生夫妇在家中,也是不舍得喝。
乔子寻每次远行,这些精品茶叶,便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装在了自己随行物品里。
“啧啧,好茶......”
老国公嗅了嗅,浅尝一小口,不由张口称赞,
随后,他继续说道:“叶川亭这人,才高八斗,同样深受先皇器重。”
“深受先皇器重?”乔子寻脸上浮现一抹惊讶。
“嗯,当年先帝登基,文有叶川亭,武有你外公我了,一内一外稳住大虞江山。”
老国公说起往事,涌起了心中无限回忆。
曾经征战沙场,开疆拓土,守护一方安宁,当时热血甘云大展抱负。
如今回忆,体内顿感热血沸腾。
似乎以往战场号角,又再次在耳边吹响,百万雄师所向披靡。
......
(未完,这一章还要补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