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玉符传奇 > 第60章 传奇永续 终章)第四章 :星图之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章 传奇永续 终章)第四章 :星图之谜

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将室温精准控制在21摄氏度。林夏的指尖悬在激光发射器的调节旋钮上,指腹因过度用力而泛白。量子显微镜的显示屏上,玉符残片的金丝脉络正以百万倍放大的形态舒展,那些看似连贯的线条实则是由无数菱形棱镜组成的精密阵列,每个棱镜的锐角都稳定在60度,边缘光滑得仿佛被月光打磨过千年。

“632.8纳米氦氖激光准备就绪。”助手小陈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从对讲机传来,“光学接收板已校准,误差控制在0.01弧度内。”

林夏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发射键。

红色光束如同被驯服的火焰,温顺地钻进玉符中央的圆孔。刹那间,实验室的白墙仿佛被捅破了一个通往宇宙的窟窿——旋转的星群自中心点喷涌而出,双鱼星座的两条鱼尾在墙面边缘划出银蓝色的光轨,北河二与北河三的亮星在轨迹交汇处闪烁,连星等都与NASA数据库中公元645年的观测记录分毫不差。

“误差0.027度。”小陈的笔尖在记录本上颤抖,“这不可能,公元七世纪的天文观测精度最多到半度……”

“不是观测记录。”物理教授老张突然将老花镜推到额角,他佝偻着身子贴近投影,手指在虚空中沿着星轨游走,“你看这里。”他指向双鱼座的a星附近,那里有一道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暗线,“这是岁差补偿线,计算了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偏差。唐代天文学家就算能观测到星象,也绝无可能掌握这种级别的天体力学知识。”

激光束突然剧烈抖动,墙面的星图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泛起涟漪。林夏发现玉符残片在载物台上微微震颤,那些纳米棱镜正在光线的照射下发生纳米级的位移,仿佛有生命般调整着折射角度。

“它在运算。”老张突然拍响桌面,实验记录本上的钢笔都被震得跳起,“这些棱镜是光学逻辑门!通过不同角度的折射实现0与1的运算,玉符缺失的部分应该是输入设备——就像计算机的键盘。”

这个结论像铅块投入沸水中,让整个考古队陷入沸腾的沉默。林夏想起三个月前在尼雅遗址的沙层里,这个巴掌大的玉符被发现时,表面还沾着驼粪与羊皮的纤维。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唐代西域小国的祭祀用品,那些金丝不过是工匠炫技的装饰。

凌晨三点,敦煌研究院的加密邮件突然弹进工作邮箱。林夏点开附件时,手指在触控板上打滑——那是半张泛黄的绢纸扫描件,朱砂绘制的星图边缘已经虫蛀,但“双鱼启明”四个篆书仍清晰可辨。标注点与玉符投影的启动星位完全重合,仿佛有人用圆规在两个时空画了同一个点。

“这梵文……”老张的声音突然嘶哑,他用放大镜盯着绢纸角落的字符,“不是普通的星占咒语。”他突然转身翻找书架,抽出那本被翻得卷边的《大唐西域记校注》,“你看玄奘记载的戒日王时期,印度教的湿婆神庙里,有‘星轨为算,日光为钥’的铭文。”

林夏突然想起什么,调出公元648年的天文历法。当屏幕上弹出日全食的推算图时,她的呼吸骤然停滞——那年正月十五,月球的阴影将自西向东扫过中亚,在长安观测到的食甚时刻恰好是辰时三刻。而陈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的使团,正是在那天清晨离开长安的。

“双鱼吞日……”林夏喃喃自语,突然注意到绢纸边缘有处烧焦的痕迹,像是被火盆燎过。她用红外扫描仪处理图像,被火焰破坏的文字逐渐显形:“……密钥藏于摩羯之口,随使西行……”

这时,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文物修复师王姐举着刚处理好的玉符拓片冲进来:“你们看这个!”拓片上,玉符边缘的暗纹在墨色中显露出摩羯鱼的轮廓,鱼嘴处有个针尖大的凹槽,形状与敦煌绢纸的星图缺口严丝合缝。

老张突然抓起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忙音让他更加焦躁:“必须立刻联系印度考古局,陈玄策当年在中天竺的战场遗址……”他的话突然卡在喉咙里,目光死死盯住墙上的星图——随着激光照射时间增长,双鱼星座的轨迹正在缓慢变形,那些银蓝色的光轨逐渐汇聚成一条蜿蜒的曲线,像极了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林夏的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敦煌研究院发来的补充报告。附件里是那半张绢纸的纤维检测结果:纸张原料中含有西域的胡麻纤维,而朱砂里混有极细的金属粉末,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规则的晶体结构——那是铅锡合金,与玉符中的金丝属于同一时期的冶炼工艺。

“禁忌之息……”小陈突然指着投影边缘新出现的光斑,那里正在形成猎户座的轮廓,“NASA的星图库里,公元648年的猎户座β星亮度异常,当时的占星家认为那是‘凶星凌日’。”

窗外的天色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穿过百叶窗,在星图投影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林夏突然发现,当自然光与激光重叠时,墙面的星轨上浮现出微小的数字——不是阿拉伯数字,而是唐代的算筹符号,排列成一串诡异的等式。

老张迅速在黑板上换算:“这是经纬度!北纬34度,东经79度……那是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地区!”他突然想起什么,抓起陈玄策使团的行程记录,“他们当年从印度返回时,曾在那里休整三个月,据说埋下过‘战利品’。”

实验室的打印机突然吐出一张纸,是林夏昨夜申请的玉符成分分析报告。当目光扫过微量元素检测项时,她的瞳孔骤然收缩——玉符的玉石基质中,含有微量的铀238,其衰变链显示这块玉石形成于两亿年前的二叠纪,而那些纳米棱镜的原料,竟是陨石中的熔融石英。

“它不是人类制造的。”林夏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至少不全是。”

这时,墙面的星图开始剧烈闪烁,双鱼星座的光轨突然断裂,化作无数光点向中心汇聚。在光斑消失的最后一刻,林夏看清了投影中央浮现的图案——那是个旋转的太极图,阴阳鱼眼处各有一个楔形符号,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截然不同,却与玉符缺口的形状完美契合。

老张突然瘫坐在椅子上,指着电脑屏幕里陈玄策的画像:“难怪新旧唐书都记载,他第二次出使带回的‘珍奇’里,有件‘玉石机括’,后来不知所踪……”

晨光彻底淹没实验室时,林夏收到了敦煌研究院的最后一条信息:在那半张绢纸的夹层里,发现了片青铜残片,上面刻着与玉符相同的星图,边缘刻着一行小字——“贞观二十二年,岁在戊申,得于龙宫”。

而龙宫,正是唐代对克什米尔地区某座佛教石窟的别称。

墙上的星图已经消失,只留下激光束在白墙上烧出的焦痕。林夏看着玉符残片在载物台上静静躺着,突然意识到那些纳米棱镜的排列方式,与现代计算机的集成电路有着惊人的相似。千年前的西域工匠,究竟是从何处获得了如此超越时代的知识?

小陈突然指着窗外:“快看!”东方的天空中,金星正从双鱼星座的方向升起,晨光中,那颗亮星的轨迹仿佛与昨夜投影的星轨重合。

林夏抓起背包,里面装着玉符拓片和刚申请的边境通行证:“去吉尔吉特。”她的声音异常平静,“陈玄策埋下的密钥,该现世了。”

老张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敦煌绢纸梵文的最后一句翻译——“当星轨重连,轮回之轮将再次转动”。他低头看向黑板上的经纬度,那里距离玄奘取经时停留过的迦湿弥罗国,只有三十公里。

实验室的门在身后关上,林夏抬头望向天空。金星的光芒穿透晨雾,在她的瞳孔里投下一点微亮,像极了玉符中那枚等待归位的密钥。千年前的星图仍在宇宙中运行,而属于他们的解谜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