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辽国公 > 第724章 临安公主想要孩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日后,常孤雏便收拾行装,从辽东启程前往山东。

一路晓行夜宿,马蹄踏过晨间带露的官道,车轮碾过夕阳染金的辙痕,不过半月便到了济南府。

山东布政使陈园早已在官驿外等候,见常孤雏的车马到了,忙上前拱手行礼:“常大人一路辛苦,下官已备下薄茶,且先歇息片刻?”

常孤雏跳下车,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笑道:“陈大人客气了,新政之事要紧,歇息不急。”

两人并肩走进官驿,屏退左右后,陈园便取来一卷文书,铺开在案上:“大人瞧,这是第一阶段新政在各州府的推行明细,赋税厘清了三成,流民也安置了不少,只是……”

他话锋一转,眉头皱了起来,“到了第二阶段,要动那些世家大族的田产,阻力便大了。”

常孤雏拿起文书细细翻看,指尖划过“青州”“兖州”等字样,沉吟道:“我早料到会有此节。山东世族盘根错节,田产兼并本就严重,新政要按亩征税,他们自然不愿。”

他抬眼看向陈园,“陈大人可有试过什么法子?”

陈园叹了口气:“下官试过让各州府张贴告示,晓谕利弊,可那些大族要么托病不出,要么让族中子弟在乡邻间散布流言,说新政是苛政,搅得百姓也慌了神。前几日青州知府还来报,说有个姓王的乡绅,竟纠集了些人拦着丈量田亩的差役。”

常孤雏手指在案上轻轻叩着,目光沉了沉:“硬顶是不成的,得先让百姓明白,新政是为他们好。那些世家占着千亩良田,却只按几亩缴税,剩下的税银还不是摊到小户头上?”

他顿了顿,“明日起,咱们分两步走:你让人把各县的赋税旧账抄录出来,贴在城门上,让百姓自己瞧,谁家缴得多,谁家缴得少;我去拜访几个有声望的老秀才,他们虽无实权,却能说动乡邻,让他们帮着讲讲新政的道理。”

陈园眼睛一亮:“这法子好!百姓心里透亮,只是被流言糊了眼,真把旧账摆出来,他们自会明白。”

接下来几日,济南府的城门上果然贴满了密密麻麻的账册,红笔圈出的世族少缴的税银数额触目惊心。

百姓围在跟前,你一言我一语,渐渐炸开了锅:“难怪年年税银不轻,原是这些大户没缴够!”

“常大人推行新政,竟是为了咱们小户!”

常孤雏则带着礼品,去了城郊的几处书院。

那些老秀才起初还有些犹豫,听常孤雏细细讲了新政如何抑制兼并、如何让赋税公平,又瞧了城门上的账册,便慨然应下:“大人是为苍生谋福,我等虽老,也愿尽一份力。”

不出几日,乡坊间的流言便消了大半,反倒有百姓主动来官驿打听,何时能到自家村里丈量田亩。

陈园见势头转了,又按常孤雏的嘱咐,抓了青州那个带头闹事的王乡绅,却不治罪,只让他在祠堂前对着乡邻读一遍自家的田产账册。

王乡绅面红耳赤,读得磕磕绊绊,围观的百姓哄笑一阵,心里的最后一点疑虑也散了。

半月后,常孤雏要回辽东了。

陈园送到城外,拱手道:“大人这一趟,可是为山东新政劈开了拦路石。下官定会按计行事,绝不负所托。”

常孤雏勒住马缰,回望济南府的方向,笑道:“新政靠的是民心,民心齐了,再大的阻力也挡不住。”

说罢,一扬马鞭,车马踏着尘土,朝着辽东的方向驶去。

车马驶入辽东国公府时,日头已斜斜挂在西檐。

常孤雏跳下马车,只觉浑身骨头都像散了架,一路风尘裹着汗味,黏得人浑身不自在。

管家早备好热水,汤池里的水汽正袅袅往上冒,带着淡淡的艾草香。

他褪了外衣,刚迈进温热的池水里,便舒服地喟叹了一声,连日的疲惫仿佛都随着水汽蒸腾起来。

池边的小几上摆着一壶凉茶,他伸手倒了半盏,正欲饮下,却见屏风后转出个身影,素色的裙裾扫过青砖地,带起一阵轻浅的香风。

“回来了。”临安公主的声音温温柔柔,手里还拿着块细布巾。

她走到池边,俯身试了试水温,又添了两勺热水,“路上定是累坏了,瞧你这风尘仆仆的模样。”

常孤雏抬眼瞧她,见她鬓边插着支素银簪子,脸上未施粉黛,却更显温婉。

他往池里挪了挪,笑道:“可不是,山东那几日忙得脚不沾地,倒让你惦记了。”

临安公主挨着池沿坐下,拿起布巾蘸了水,轻轻覆在他肩头:“陈大人那边的事顺不顺利?前几日敏敏还说,怕你在山东受那些世家的气。”

常孤雏笑出声,任由她用布巾搓着自己的后背:“气没受着,倒是见了不少世面。那些世家看着风光,真要把账册摊开,一个个都露了怯。”

他说着,把山东新政的进展拣要紧的讲了讲,“如今百姓心里亮堂了,后面的事便顺了。”

临安公主的手不轻不重,带着恰到好处的力道,把他背上的风尘与疲惫都揉了去。

她听得认真,时不时插一句:“那青州的王乡绅,后来没再闹?”

“不敢了。”常孤雏靠在池壁上,眯着眼笑道,“当着乡邻的面读自家账册,脸都丢尽了,哪还有脸面再闹。”

汤池里的水渐渐凉了些,临安公主又起身添了回热水,雾气氤氲中,她的侧脸显得愈发柔和。

常孤雏心里一暖,伸手握住她在水中的手:“让你们几个受累了。”

临安公主摇摇头,反手回握住他,指尖划过他掌心的薄茧:“你在外头奔波,是为了这个家,也是为了辽东的百姓,我们都懂。”

她低下头,用布巾细细擦着他的手臂,“只是你这性子,总把事往自己肩上扛,也该歇歇。”

池中的水汽渐渐淡了,常孤雏身上的疲惫也去了大半。

他看着临安公主专注的模样,想起三位夫人各有各的好,临安的温婉、敏敏的爽朗、妙锦的细腻,心里满是踏实。

“好了,差不多了。”临安公主把布巾放在池边,“快些起来吧,我让厨房备了你爱吃的糖醋鱼,再晚就凉了。”

常孤雏笑着应了,起身时,临安公主递过干净的锦袍,又细心地帮他拢了拢衣襟。

窗外的夕阳正落得热闹,把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汤池里的艾草香混着厨房飘来的饭菜香,成了这归家时刻最熨帖的味道。

夜色渐浓,烛火在案上跳着轻柔的光。

常孤雏躺在床榻上,临安公主依偎在他身侧,指尖轻轻划过他的衣襟,带着几分羞怯开口:“孤雏,我……想再要一个孩子。”

常孤雏闻言愣了一下,低头看她。烛光下,她的脸颊泛着淡淡的红晕,眼神里既有期盼,又藏着几分不安。

他沉默片刻,伸手抚上她的发鬓,指尖触到她鬓角的几缕碎发,温声道:“怎么突然想起这个?”

临安公主往他怀里靠了靠,声音轻得像羽毛:“常宁渐渐大了,总缠着要弟弟妹妹。我瞧着敏敏有静儿,妙锦有祥儿,心里也盼着……再添个孩子,家里也更热闹些。”

她说着,抬头望他,眼里的光闪闪的,“你……不愿意么?”

常孤雏这才回过神,方才的愣神,原是没想到她会这般直白。

他想起这些年,临安操持家事,照顾孩子,从无半句怨言,心里不由软了。

他收紧手臂,将她揽得更紧些:“傻话,我怎会不愿意。”

临安公主眼里瞬间漾起笑意,像落了星光:“真的?”

“自然是真的。”常孤雏低头,在她额上印下一个轻吻,“有你,有孩子们,这个家才像个家。”

临安公主笑着点头,往他怀里钻了钻,声音里满是欢喜:“我晓得多,有你在,我不怕。”

烛火渐渐弱了下去,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洒下一片朦胧。

常孤雏轻轻拍着她的背,听着她渐渐平稳的呼吸,心里一片柔软。

他想起常宁的聪慧,常静的活泼,常祥的乖巧,若是再添一个孩子,这国公府里,定是更热闹了。

他低头看了看怀中人恬静的睡颜,嘴角噙着笑意。

肩上的担子虽重,可身边有这样一群牵挂的人,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

夜色静谧,只有彼此的呼吸声在帐内交织,温柔得像一汪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