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之地,水力发电机之测试,已入终局。
研究员并辽东诸要员,皆至斯处,观水力发电机。
测试顺遂,诸官员亦为所惊,未曾想雷电之力竟可人为造之。
众人于辽国公常孤雏,愈发敬服。
是夜,测试之地为灯泡所照,一方小隅仿若夜明珠般于辽东熠熠亮起。
常孤雏令众人依计营建小型水力发电站。
橡胶连绵不绝运往辽东,电线亦于紧锣密鼓间生产。
此小型发电站之电力,将优先供于学校及官府府衙。
常孤雏归国公府后,张三丰问曰:“汝小子,那水力发电之测试结果若何?”
临安公主与赵敏于侧侍奉常孤雏,常孤雏答曰:“顺遂非常。”
张三丰言:“汝这小子,真不知汝之脑何以如此,竟能想出此等物事。”
于张三丰而言,其虽历经诸多世事,然面对此等前所未现之物,一时亦难领会。
诸如风雨雷电之类自然现象,于彼而言,皆归为天地之力,从未思及竟可为人所控。
诸般自然之象,于诸般时代之人而言,皆为天地之力,理当敬畏。然今常孤雏竟以水造雷电,实令人惊叹。
常孤雏闻张三丰之语,乃正容而对曰:“真人且听之。夫天地之间,万物咸有其运行之轨则,此乃恒常之道也。风雨雷电,虽为自然之象,看似神妙莫测,然究其根本,皆循定法。”
“古之众人,未明其理,故以天地之力概之,敬而畏之,此诚有因。然今时不同往日,吾等若潜心钻研,洞察其本质,自可寻得掌控之途。譬如水力发电,水之流动,蕴含巨力,此力可借器械转换,而成电能,恰似雷电之效。”
“此非吾一人之能,实赖对自然规律之探寻。昔者,众人不知火可掌控,后燧人氏钻木取火,方开启人类用火之新纪元。又如指南针之制,借磁石之性,以定方位,亦为洞悉物性使然。”
“吾以为,世间万象,皆为学问。若能摒弃故步自封之态,以好奇之心、钻研之志,穷究物理,必有所得。掌握自然之力,非为悖逆天地,实乃顺应规律,为人类谋福祉。假以时日,吾辈或能驾驭更多自然之力,令生活愈臻美好,此亦吾之心愿也。”
张三丰闻罢,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叹曰:“汝之见识,今非昔比,实乃可喜可贺。”
张三丰亦曾览常孤雏所纂之书。
往昔之时,张三丰必视其言为狂悖荒诞。
然今时今日观之,书中所述之诸般知识,竟渐次得以实现。
于张三丰观之,常孤雏之才德,足可与先贤比肩,有若成圣作祖之资。
张三丰目视常孤雏,神色庄重而言曰:“孤雏,观汝之学说,别出机杼,见解独到,实具开宗立派之气象。其中妙理,发前人所未发,若能广为传布,后世必有承其道者。假以时日,精进不懈,成圣亦非妄言,可期也。”
常孤雏闻之,淡然一笑,拱手而答:“前辈谬赞,雏实不敢当。成圣之说,于雏而言,仿若缥缈云霞,虽美却虚幻。雏之所愿,非求个人之显达尊荣,亦非图身后之名望。”
“雏生于斯长于斯,见百姓之苦,心忧之。世间万民,或困于衣食,或疲于劳作,不得安乐。雏唯愿以所学,寻改善民生之法,使百姓衣食无忧,居有定所,孩童能受教,老者有所养。”
“是以雏日夜钻研,所思所虑,皆为黎庶。至于开宗立派、成圣之事,非雏本意。雏但求所为之事,能惠泽苍生,于愿足矣。若天下百姓皆得安康,雏之心愿便已达成,岂复他求?”
张三丰闻罢,面露欣慰之色,喟然叹曰:“汝有此等胸怀,实乃苍生之幸。不慕虚名,唯念百姓,此等境界,殊为难得。望汝始终坚守初心,践行此道,必能成就非凡之功业。”
张三丰忽问:“对了,汝此诸般学说,可有定名?”
常孤雏答曰:“吾以‘科学’名之。”
张三丰又问:“‘科学’为何意?”
常孤雏闻张三丰之问,神色肃然,徐徐而言:“所谓科学者,乃穷究天地万物之理,以实证、推理为径,探寻自然与人事规律之学问也。”
“天地之间,万象森罗,日月星辰之运转,山川河海之变化,草木虫鱼之生息,皆蕴含妙理。科学非凭臆想,亦非托于玄虚,乃以严谨观察,详审万物之态,察其变,究其因。”
“譬若观水之流动,可见其就下之性,进而研之,可知水能载物、能生电,此皆源于对其规律之掌握。又如察磁石吸铁,深入探究,乃明磁力之妙,进而制指南针,为航海指引方向。”
“科学之道,尚实证。每立一说,必经反复试验,以验其真。不偏信,不盲从,以事实为据,以逻辑为绳。凡经实证者,方为可信之论。”
“再者,科学亦重归纳与演绎。归纳者,聚众多事例,寻其共通之律;演绎者,据已知之理,推未知之事。二者相辅相成,以拓展知识之边界。”
“其于人事,亦有大用。可兴百业,促生产,使民生殷富;可明法理,正纲纪,令社会有序。总之,科学旨在揭示宇宙万物之真,以利万民,导人类于进步之途。”
张三丰闻之,沉思良久,颔首称善,曰:“此说新奇且有理,确为探寻真理之良方,望汝善用之,以惠天下。”
张三丰闻常孤雏言“科学”,捻须沉思,旋即以道家之思解之:“孤雏所言科学,与吾道家之理,竟有诸多暗合之处。”
“道家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科学以实证探寻万物规律,实乃法自然之体现。
天地万象,皆遵自然之轨,科学细致观察,穷究其奥,恰似道家领悟天地之道。
观星辰而知宇宙浩瀚,研草木而明生机微妙,此皆顺应自然,以窥其秘。”
“道家尚‘无为而治’,非无所作为,乃遵循规律,不妄为。
科学亦以规律为基,不悖逆而行。如依水之性治水,顺水势则水利兴,逆之则水患生,此与道家理念同出一辙。”
“再者,道家追求‘和光同尘’,讲究万物和谐共生。
科学之用,若能秉持此念,使技术与自然相融,不肆意破坏,而求长久平衡,岂不妙哉?今之科学可兴农桑,促工商,此为利生之善举,然若失却平衡,竭泽而渔,亦非科学本意。”
“道家重‘守中致和’,科学亦需秉持中正之道。实证推理,不偏不倚,方能得真理。过犹不及,于科学研究亦如是。不可急于求成,亦不可固步自封,当以平和中正之心,钻研不懈。”
“科学以规律为核心,以利世为目的,与道家之自然、无为、和谐、中正等理念相互呼应。望汝以科学为径,参透天地至理,秉持道家之善念,惠泽苍生,如此则科学之途,必能越走越宽,成千秋之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