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若璃和苏瑾然虽与抗日游击队达成合作,但日军的大规模袭击计划如乌云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为应对危机,他们与游击队紧密协作,构建起一张严密的情报网络。林若璃发动工厂工人及周边民众,留意日军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传递消息。苏瑾然则与游击队队长频繁商讨战略,根据工厂和游击队据点的地形,制定详细防御计划。

一日,一位在日军据点附近劳作的村民匆匆跑来,告知林若璃他看到大批日军调动,似乎在筹备大规模行动。林若璃不敢耽搁,迅速将消息传给苏瑾然和游击队队长。三人紧急碰面,分析日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和时间。他们判断,日军很可能趁着夜色,兵分两路,一路袭击工厂,一路攻打游击队据点,企图分散他们的力量,各个击破。

基于这一判断,苏瑾然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我们不如来个将计就计。日军以为我们会全力防守,我们偏不。我们在工厂和据点布置疑兵,佯装不知情,等他们进入埋伏圈,再两面夹击。”林若璃和游击队队长听后,都觉得此计可行。

随后几天,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在工厂和游击队据点周围,他们挖掘战壕、设置路障,并在附近的山林中埋伏大量兵力。工人们也纷纷拿起武器,接受简单军事训练,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日军按计划发动袭击。他们以为能打林若璃和苏瑾然一个措手不及,却不知已踏入精心布置的陷阱。当日军先头部队接近工厂时,看到工厂内灯火通明,却异常安静,顿感不妙。就在他们犹豫之际,四周突然枪声大作,埋伏在周围的部队和工人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

与此同时,另一路日军也在攻打游击队据点时遭遇顽强抵抗。游击队凭借熟悉的地形和事先布置好的防御工事,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日军指挥官发现中计后,企图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林若璃和苏瑾然率领的部队与游击队相互配合,对日军形成合围之势。

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震耳欲聋。林若璃不顾危险,在后方为战士们运送弹药,鼓舞士气。苏瑾然则手持枪支,冲锋在前,与日军展开近身搏斗。游击队队长也身先士卒,带领队员们与日军拼杀。

经过数小时激战,日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溃逃。林若璃和苏瑾然乘胜追击,不给日军喘息机会。最终,日军此次大规模袭击以惨败告终,丢下大量武器装备和尸体。

经此一役,林若璃和苏瑾然与抗日游击队的威名在重庆地区更加响亮,民众抗日热情高涨,更多人加入到抗日队伍。然而,日军遭此重创,势必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极可能向上级请求更多兵力,发动更疯狂报复。

林若璃和苏瑾然深知不能掉以轻心,开始谋划下一步行动。他们决定利用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进一步武装自己,并加强与其他抗日力量联系,形成更强大抗日联盟。同时,他们还考虑扩大工厂生产规模,为抗战提供更多物资。

但此时,新问题出现。工厂扩大规模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人员,而重庆地区资源有限,筹集资金困难重重,技术人员也十分稀缺。林若璃和苏瑾然四处奔走,向重庆各界爱国人士求助,虽得到一些支持,但仍有较大缺口。

就在他们为此发愁时,一封来自海外的信件送到林若璃手中。信是林若璃在海外的一位商业伙伴寄来的,信中表示听闻她在重庆的抗日义举,深受感动,愿意提供一笔可观资金和一批技术人员支持。林若璃和苏瑾然喜出望外,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有了资金和技术人员支持,工厂顺利扩大规模,生产出更多军需物资支援前线。然而,日军很快得知这一消息,又在酝酿新的阴谋。他们会想出什么毒计?林若璃和苏瑾然能否再次化解危机?在这动荡的年代,他们的爱情与抗日之路又将如何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