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327章 朝堂激辩定新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升的朝阳将金辉泼洒在宣政殿的琉璃瓦顶,折射出耀目的光芒,却驱不散殿内凝重如铅的气氛。金砖墁地,蟠龙柱高耸,本该是威严肃穆之所,此刻却被无形的锋锐之气割裂。关于税制改革的廷议已持续了近一个时辰,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焦灼。

勋贵集团的代表,须发皆白却腰背挺直如松的定国公,手持象牙玉笏,声音洪亮如钟,回荡在空旷的大殿,带着一股历经三朝的厚重与不容置疑的权威:

“陛下,殿下!祖宗成法,乃百年社稷之基石!田赋、丁银、徭役,分而征之,名目清晰,各司其职!如今贸然推行这‘一条鞭法’,将诸税合一,折银征收,看似简化,实则遗祸无穷!”他目光扫过御阶旁侍立的澈儿,隐含压力,“小民愚钝,目不识丁者众,如何懂得这繁复的折算?此乃大开方便之门,必使胥吏上下其手,盘剥更甚!且折银之价,由官府定夺,若定价不公,或遇灾年粮贱,小民卖粮换银,岂不是变相加重负担,剥皮抽髓?此等动摇国本、祸及苍生之举,万望陛下、殿下三思而后行!”

他话音落下,掷地有声。几位依附勋贵的文官立刻出列,引经据典,声音或激昂或沉痛:

“国公所言极是!《周礼》有云:‘赋税有常,民乃不扰!’祖制乃先贤智慧结晶,岂可轻言更易?”

“骤改税法,牵动天下,稍有不慎,恐生民变!前朝‘青苗法’之祸,殷鉴不远啊!”

“正是!‘一条鞭法’看似便民,实则便民吏盘剥!请陛下、殿下明察!”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冲击着御座与御阶。高踞御座之上的东方宸,面色沉静如水,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只是偶尔掠过澈儿的脸庞。几位素来以持重老成着称的阁老,如大学士陈文渊,微闭双目,手捻长须,仿佛在闭目养神,实则心中权衡,静待风浪走向。

另一侧,力主改革的户部侍郎张之焕,面颊微红,显然已争论许久,此刻再次出列,声音带着压抑的急切与据理力争的锋芒:

“国公此言,未免危言耸听!正因旧制繁杂,名目繁多,才给奸猾胥吏层层加码、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之机!‘一条鞭法’化繁为简,赋役征银,官收官解,正是要斩断这层层盘剥的链条,实乃惠民之策!至于折价不公、荒年之虑,新法细则已有详备章程,州县需按时节、按市价公允折银,并设监察…”

“章程?监察?”一位勋贵派的御史嗤笑打断,“纸上章程,如何敌得过地方胥吏的鬼蜮伎俩?张侍郎莫非以为天下胥吏皆是圣贤不成?荒年粮贱,小民卖尽口粮也凑不足银钱,章程能当饭吃吗?!”

争论再次陷入僵持,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如同两股汹涌的激流在殿中对撞。空气仿佛凝固,充满了火药味。

就在这剑拔弩张、僵持不下的关口,澈儿沉稳地向前一步,踏出了御阶之侧。

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先向御座上的东方宸躬身一礼,动作从容不迫,带着储君的庄重。待直起身,面向满朝文武时,那份因田间扶犁而沾染的泥土气息似乎已沉淀为一种脚踏实地的厚重感,与储君的威仪浑然一体。他声音清朗平和,不高亢,却如玉石相击,清晰地穿透了殿中的嘈杂,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定国公忧国忧民,拳拳之心,所虑者胥吏盘剥、折价伤民,此心此念,澈深敬之。”他先肯定了勋贵一方的出发点,让紧绷的气氛稍缓。“张侍郎等力主革新,欲除积弊、苏民困,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同样肯定了改革派的初衷。

随即,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稳,却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然则,治国理政,空言利弊无益,徒增纷扰。当以实绩为凭,以民声为证!”他目光扫过殿中诸臣,最终落在定国公和微闭双目的陈阁老身上。

“江南道,去岁择三府九县试行‘一条鞭法’,至今已逾一载。”澈儿不疾不徐,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备好、边缘已微微卷角的奏报副本,徐徐展开。那动作,仿佛展开的不是纸张,而是无数江南百姓这一年的生计画卷。

“其一,流程简化,省时省力,此为实据。”他声音清晰,每一个字都带着重量,“据各府县详实呈报,税赋征收之周期,较往年缩短近半!百姓无需再为缴纳田赋、丁银、应付徭役折银而数次奔波于衙门、粮仓之间!省却之脚力、时间,难以计数。松江府华亭县老农王大有,年逾六旬,亲笔具结(由识字的里正代写,本人按手印)曰:‘往岁完税,奔波月余,今岁半日即毕,可全力侍弄秧田!’此非孤例,各试行州县,里正、乡老联名具结者,比比皆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面露犹疑的勋贵:“其二,负担减轻,小民得惠,此乃铁证!”他声音微扬,带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江南试行之地,因合并征收,朝廷明令废除一切旧有之‘火耗’、‘解费’、‘脚钱’、‘淋尖踢斛’等苛捐杂费!仅此一项,每户小民平均少缴赋税折银近两成!户部详核账册,确凿无疑!”

他手指点向奏报中的一行具体记录:“苏州府吴江县中户李德全,家有薄田二十亩,丁口三人。往年需缴田赋正额银八两,丁银二两,‘火耗’、‘解费’等杂项摊派竟高达五两四钱,合计十五两四钱!去岁试行新法,合并征收折银十二两整!李德全感念皇恩,亲携家中新米一斗赴县衙泣谢!县令将其言记录在案,米斗封存为凭!奏报之中,此等减负实例,俯拾皆是!敢问国公,此等泣泪感激,亦是胥吏作假不成?”

“其三,抑制盘剥,吏治稍清,此乃监察所察!”澈儿目光变得锐利,如同出鞘之剑,“因合并征收,权责明确,且推行‘官收官解’,由府衙派专员直收直解入府库,地方胥吏插手、加派的空间被极大压缩!江南道监察御史密访暗查,据其密奏,试行州县,胥吏因税赋征收而索贿、敲诈小民之案,较往年锐减七成有余!湖州府安吉县税吏周某,因欲循旧例索要‘辛苦钱’,被农人持新法告示斥退,羞愧辞役!此等情形,非止一端!”

他合上奏报,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定音之锤:“江南试行,非止于纸上谈兵!其省民力、减负担、抑贪腐之效,有白纸黑字之账册为凭,有万千百姓之手印为证,有监察御史之密报为佐!此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他环视全场,目光最后再次落回定国公和那几位持重的老臣身上,言辞恳切而坚定:“国公忧民,澈感同身受。然则,与其担忧胥吏借新法盘剥,不若思虑如何借新法之力,铸就铁律,斩断其盘剥之手!与其忧虑折价不公,不若思虑如何制定更周密之法度,广设监督,使其公允永固!江南实例在前,证明此路可通,且惠泽万民,利远大于弊!为天下苍生计,为社稷长远谋,澈以为,此‘一条鞭法’,当以江南经验为基石,推而广之!并在推行之中,广纳良言,查缺补漏,使其日臻完善,终成利国利民之良法!”

一席话,有理有据,有详实数据支撑,有鲜活实例佐证,引经据典(江南实例即为最有力的“典”)又直抵人心(农人泣谢、胥吏辞役)。既正面回应了反对者的核心担忧,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现了新法的巨大优势,更清晰地指明了完善的方向,格局宏大,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无懈可击!

大殿内,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方才还慷慨激昂的勋贵们,此刻显得有些词穷,面面相觑。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成大臣,如一直微闭双目的大学士陈文渊,此刻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双阅尽沧桑、洞悉世事的眼眸中,最初的疑虑与审视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赞许,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叹。他侧过头,与身旁另一位同样白发苍苍、以持重着称的吏部尚书交换了一个眼神。无需言语,两人不约而同地,朝着御阶旁那位身姿挺拔、侃侃而谈的少年储君,极其轻微却无比清晰地,颔首致意。

那轻微的颔首动作,在落针可闻的肃静朝堂上,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无声却汹涌的波澜!一种无形的认同与折服,如同涟漪般,迅速在那些务实、老成的大臣心中扩散开来。少年储君的肩膀,在这关乎国计民生、牵动天下格局的重大议题上,已显露出令人信服的宽阔、坚实与足以擎起未来的力量!阳光穿过高大的殿门,恰好落在他挺直的脊背上,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