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易中海的养老心思,被我扒个底 > 第85章 工作守则?严禁!严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5章 工作守则?严禁!严禁!

清晨的轧钢厂,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凉意。

苏长顺推着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李晓梅刚进厂门,李晓梅看着丈夫那副睡眼惺忪,仿佛随时能靠在车把上打盹的样子。

忍不住又拍了他一下:\"精神点,今天可是文艺科第一天挂牌,你这科长带头打瞌睡,像什么样子。\"

\"挂牌?挂啥牌?后勤处那帮大爷,动作慢得跟蜗牛似的,牌子估计还在木匠那刨花呢…再说了,挂牌又不耽误我补觉…\"

这次他停好车,两人没去宣传科,而是走到宣传科隔壁那栋略显破旧的两层小楼。

这里以前是后勤的临时仓库,堆满了杂物,昨天才被后勤处紧急清理出来,挂上了文艺科的牌子。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新刷石灰水的味道扑面而来。

屋子不大,光线有些昏暗,但还算干净。几张旧办公桌拼在一起,几把椅子散乱地放着,角落里还堆着几个没来得及搬走的空纸箱。

屋里已经有人了。

许富贵正背着手,像领导视察般踱着步,打量着这简陋的环境,脸上带着点老资格特有的挑剔。

许大茂则坐在一张椅子上,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根没点燃的烟卷,眼神滴溜溜乱转,看到苏长顺进来,立刻把烟卷收起来,脸上堆起笑容:\"苏科长,早啊。\"

李晓梅跟在后面,看到许大茂那副样子,微微蹙了下眉。

除了许家父子,屋里还有三个人。

一个灰色中山装,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捧着一个掉了漆的搪瓷缸子,慢悠悠地喝着水。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看到苏长顺进来,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政工干事老王同志,苏长顺心里了然,厂党委派来的定海神针兼眼睛。

另外两个是女同志。

一个约莫三十岁左右,梳着两条麻花辫,穿着蓝布工装,脸上带着点书卷气,眼神清亮,正拿着一支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看到苏长顺进来,有些拘谨地站起身。

另一个年纪稍小些,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件碎花衬衫,显得更活泼些,手里还拿着个曲谱夹子,好奇地打量着苏长顺。

许富贵见苏长顺进来,停下脚步,脸上挤出笑容,带着点老油条的圆滑。

\"苏科长来了,正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指着角落的老王,\"这位是王同志,厂党委派来的政工干事,以后负责咱们科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协调工作。王同志经验丰富,原则性强,以后大家多向王同志学习。\"

老王同志放下搪瓷缸子,声音平稳无波,带着点公式化的客气。

\"苏科长好,各位同志好。以后在科里,主要负责思想学习,档案管理和对外联络协调。业务上的事,我不懂,也不插手。主要向党委汇报科里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他言简意赅,态度明确——我是监督员,不是业务员。

主打一个摸鱼这块,我很专业!

苏长顺心里暗笑:看来这位是机关里的老油条。

脸上却露出热情的笑容,主动上前两步,伸出手:\"王同志,欢迎欢迎,您经验丰富,有您坐镇,我们这心里就踏实多了,以后思想学习这块,还得您多费心,我们保证全力配合。\"

老王同志看着苏长顺伸过来的手,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手轻轻握了握,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苏科长客气了,互相学习。\"

许富贵又指着两位女同志:\"这两位是工会调来的骨干,林芳同志,咱们厂有名的笔杆子,写剧本,编快板,那是一把好手,周梅同志,音乐才女,组织合唱团,作曲配乐,样样精通,以后咱们科的创作和活动组织,就靠她们了。\"

林芳有些腼腆地笑了笑:\"苏科长好,许师傅过奖了,以后请多指教。\"

周梅则大方些,声音清脆:\"苏科长好,许师傅好,以后有活儿尽管吩咐。\"

苏长顺笑着点头,这两位都是真正干活的人,要供着。

\"林芳同志,周梅同志,欢迎加入,以后咱们科的文艺创作,就指望你们了,你们可是咱们科的宝贝疙瘩。\"他语气轻松,带着点调侃,让两位女同志放松了不少。

李晓梅也上前和林芳,周梅打了招呼,同为女同志,气氛更融洽了些。

苏长顺环视一圈这简陋的办公室和眼前这七拼八凑的班底,心里叹了口气:文艺科?这名字听着就悬,叫文工科多好?王局长这取名水平…真不靠谱。

他脸上却依旧挂着那副懒散的笑容,拖过一把椅子,大马金刀地坐下,还舒服地伸了个懒腰。

\"行了,人也齐了,地方也有了,咱们文艺科…就算正式开张了。\"他拍了拍手,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许富贵找了个位置坐下,许大茂也收敛了点坐姿。

老王同志依旧捧着搪瓷缸子,眼神平静。林芳和周梅有些紧张地看着苏长顺。

李晓梅则安静地坐在苏长顺旁边。

\"以后具体工作怎么分工,遇到问题怎么解决,咱们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磨合。\"苏长顺语气随意,仿佛在聊家常,\"不过嘛…有些大方向,大原则,得先定下来,省得以后走岔了道,掉沟里都不知道。\"

他从随身带的那个半旧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册子。封面上用毛笔写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红星轧钢厂文艺科工作守则》

看到这个册子,许富贵眼神微凝。

许大茂好奇地伸长了脖子。

老王同志放下搪瓷缸子,推了推眼镜,第一次露出了认真的表情。

林芳和周梅对视一眼,有些紧张。李晓梅则轻轻握了握丈夫的手。

————————

苏长顺仿佛没看到众人的反应,他懒洋洋地翻开册子第一页,清了清嗓子,用一种近乎念经般平缓,甚至带着点困意的语调,开始宣读。

\"第一条,创作方向与题材红线,所有作品核心主角,必须是劳模,先进工人,军人,英模、优秀党员干部…\"

\"主题必须围绕歌颂工人阶级,宣传建设成就,弘扬革命精神…\"

\"严禁娱乐化,严禁讽刺揭露批判,严禁非无产阶级思想展现,严禁脱离群众实际…\"

他念得平淡无奇,仿佛在念一份采购清单。

但每一条严禁,都像一根冰冷的针,扎在林芳的心上。

当苏长顺念到严禁任何形式的讽刺,揭露,批判。无论针对任何阶层,任何现象,文艺作品只能歌颂光明。林芳再也忍不住了。

\"苏科长!\"林芳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她指着那本守则,脸上带着读书人特有的较真和一丝被压抑的愤怒。

\"这…这规定是不是太…太绝对了?现在上面不是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文艺创作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反映真实的生活,工人兄弟们的生活里,难道就没有困难?没有矛盾?只能一味地唱赞歌?这…这不符合政策精神啊。\"

她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许富贵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许大茂缩了缩脖子,老王同志捧着缸子的手顿了顿,眼睛从杯沿上方看向苏长顺。

苏长顺停下了念诵。他没生气,反而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

\"林芳同志,\"苏长顺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林芳的气势。

\"你跟我谈百花齐放?谈百家争鸣?\"

他身体微微前倾,靠在桌沿上,手指轻轻敲着那本守则,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清醒。

\"百花争鸣那是文化部的事,是那些坐在书斋里,喝着茶,谈论风花雪月的作家,艺术家们的事。\"

\"我们是谁?\"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定格在林芳脸上,\"我们是红星轧钢厂文艺科,是工人阶级自己的宣传阵地。\"

\"部里成立我们这个科,是为了什么?\"他自问自答,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是为了让咱们工人兄弟,看到自己挥洒汗水的价值,看到钢铁洪流如何铸就山河,看到新社会的美好生活,是为了宣传主流政策,凝聚工人阶级的力量,鼓舞建设国家的士气。\"

\"不是让你去写那些婆婆妈妈,家长里短、或者…揭露什么阴暗面的。\"

\"想看才子佳人?想看悲欢离合?想看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行啊!出门左转,买张票,去话剧院,那里有的是。\"

\"但在咱们这儿。\"苏长顺用力拍了拍那本守则,发出沉闷的响声,\"只能有一种声音,就是工人阶级的赞歌,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