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网游动漫 > 我的师座林译 > 第248章 备战洛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寇所谓的“战车师团”,番号听来颇具威慑力,实则其战斗力与西方标准的装甲师相比,差距甚远。战车第三师团原隶属驻蒙军,近期才被划归至东瀛第十二军序列。

该师团的基干作战力量包括:战车第六旅团,下辖战车第十三联队、战车第十七联队; 一支搜索队;机动步兵第三联队;机动炮兵第三联队。

具体到战车联队,其编制包含一个轻战车中队、三个中战车中队、一个炮战车中队及一个整备中队。全联队共装备战车七十三辆、卡车二十七辆。

这,便是第三战车师团的全部纸面实力。总计二百余辆轻、中型坦克,其余配属则为步兵与炮兵单位。

然而,即便这样的规模放在亚洲战场上,仍是独一档的存在!当时几乎没有哪支军队能与其在正面交锋中硬碰硬打一场。

接收到空投物资并迅速配发至各部后,林译果断利用这部分增援,紧急召见黄荣超,当面下达指令:

“日寇的战车师团火力强劲,友军部队很难正面抵挡。你部需轻装疾进,我将全师的九二式步兵炮调配给你。你的任务,是端掉他们的炮兵联队!”

林译随即拉过身旁一名胖胖的参谋,“时参谋随你同去。这是我压箱底的人才,炮兵参谋时小毛,曾在普鲁士留过学。你们夺取炮兵阵地后,立即调转炮口,给我往死里打!”

他语气凝重,继续说道:“鬼子战车数量太多,硬拼我们吃亏。这一仗能不能扛住,就看你们能不能打掉他们的炮兵支援!”

接着,林译又转向龙文章:“你率领工兵营和警卫营,全力配合黄师长行动。务必拿下鬼子炮兵阵地!”

随即林译转身迎上匆匆赶来的85军吴军长,一把拉住对方手臂:“子斌兄,兄弟眼下有件要紧事相托。万安山方向鬼子的搜索队,能否请你设法拖住?只需为我们争取夺取炮兵阵地的时间。”

吴军长朗声一笑,反手握住林译的手:“都到这个份上了,还分什么你我?我既率部前来,就是配合你作战的。你尽管下令,我照办就是!”

“我给老哥调拨五十支“巴祖卡”,”林译蹙眉说道,“据报搜索队配有四十辆轻中型坦克。只要打掉这些铁疙瘩,他们就没了獠牙。此役成败,全系于老哥能否钉住这支敌军。”

吴军长闻言放声大笑,重重拍了拍林译肩头:“有这好东西,咱们就不必抱着炸药包往上冲了!若是这样还守不住,我吴子斌趁早解甲归田算了!”

他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你放心,我不只要拖住他们,更要一口吃掉他们!”

“好!那就全仗老哥了。”林译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祝老哥旗开得胜!”

“湘军各部注意!命一部带两团奔袭袁庄,以最快速度拔除鬼子战地医院与整备队据点,任务完成后火速转进,支援黄师长;再命一部带两团突袭彭婆镇,全歼鬼子辎重大队,断其补给;剩余部队作为机动预备队,随时待命,听令支援各作战方向!”

此战,林译几乎押上了手中所有可用的精锐。尽管该战车师团一部此前曾遭龙文章突袭受创,但其主力尚存,仍是当前战场上最不容小觑的劲敌。

林译离开后,宋达轩肩上的压力陡然加重。鬼子的特设师团虽不及常设师团精锐,却多以退伍老兵为骨干,几轮交战下来,战场感觉逐渐复苏,作战能力远非他麾下这支杂牌部队可比。

整个下午,阵地都笼罩在苦战的阴云中。他们虽连续击退鬼子七次进攻,自身也伤亡不小。

面对僵局,宋达轩采纳了各部指挥官的建议,决定在当晚发动夜袭,力求先歼灭其一部,为应对次日敌军主力进攻争取主动。

夜幕低垂,山风掠过林间,带起一片沙沙声响。突然,数颗照明弹骤然升空,将黑夜撕开。刹那间,我军所有明暗火力点同时怒吼,向鬼子阵地倾泻出密集弹雨。

曳光弹道在黑暗中交织成一片绚烂而致命的火网。然而小鬼子反应极为迅速,隐藏在暗处的机枪阵地立刻喷出反击的火舌。

更令人心惊的是鬼子炮兵的效率。观测员迅速前出定位,炮弹随即呼啸而至,落点精准得可怕。不过数分钟,方才还在猛烈射击的多个机枪阵地,已接连被炮火覆盖、吞噬。

鬼子显然深知我军缺乏重火力,因此在炮兵配置上颇为克制,仅投入两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两门四一式山炮。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火力,已足以让装备简陋的华夏军队感到绝望。

然而,鬼子严重误判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尽管主力部队已奔赴洛阳,林译却特意为宋达轩留下了两个炮兵连。此刻,我军炮兵观测员正屏息凝神,静待鬼子炮兵阵地暴露。

目标一经锁定,复仇的炮火便呼啸而出。仅两轮齐射,鬼子的火炮便彻底沉寂。

宋达轩精神大振,立即下令迫击炮进行火力压制,步兵全线冲锋,誓要一鼓作气吃掉这个小鬼子步兵大队。

关键时刻,打得最英勇、最顽强的,竟是那批刚被收编的伪军。他们虽曾随孙军长无奈投降,骨子里却仍流淌着西北军的血性。此刻,正是他们雪耻的时刻,手中武器也已焕然一新。

西北军当年在冯司令麾下,因装备匮乏,便独创了将驳壳枪集中使用、编成手枪队突击的战术,配以大刀,近战歼敌。

此刻,他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如猛虎般扑向敌阵,用驳壳枪、花机关、司登冲锋枪近距离撕开防线。后续部队紧随其后,跃入堑壕,与鬼子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战火渐渐平歇,弥漫的硝烟缓缓散去,阵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增援的鬼子大队已被全数歼灭。

我军同样伤亡惨重,这场战斗的伤亡比几乎是一比一的胶着。可即便身为装备、补给都远逊于正规军的杂牌部队,能打出这样的硬仗,已然是值得骄傲的战绩。

虽折损了近两千兵力,但宋达轩麾下仍有五千余将士,依托着早已构筑好的有利地形,牵制住鬼子两个大队的进攻,并非难事。

就这样,登封防线的战事陷入了拉锯,双方不再急于冲锋,而是进入了一场考验忍耐力的僵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