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文缺钱这事,不多时就被广而告之。
霍老爷子和赵老太太纷纷上门,欲要投资。
却被沈静文一一拒绝。
甚至,白玲因为知道些鼓励政策,就建议沈静文接受外资合作吃下这笔订单。
沈静文知道她是好意,但还是摇了摇头:“我不想被人控制,接受融资短期内发展是不错,可以后的经营权都不独属于我了!”
“我不喜欢我提出一个想法,要经过层层审核,审核不通过还不能做的感觉!”
白玲一向知道沈静文主意大,听到这里也连连点头。
“你啊!就是嫌自己不够累!”
两人商议过后,沈静文开始整日思考,究竟应该怎样走出困境。
11月的一天,这位大订单的客户再次约见沈静文。
想要确定订单签订日期。
两人就在沈静文店铺旁的咖啡厅里见面。
这时的咖啡厅内人不多,可收银台前也有几个点咖啡的。
都是围在前台,并未排队,谁的声音先让收银员听见,后面就先给谁做。
这让沈静文联想到上辈子去世前的咖啡厅都在推广的‘会员制’。
当时的咖啡厅已经普遍,所有人都排队点餐,可还是有人能不在队列之中,依旧点餐。
那就是成为这家店的‘会员’。
成了会员,就可以打电话‘预定’。
不仅可以预定咖啡,还能预定位置。
这个想法让沈静文灵光一现。
那我要是把这个想法用在设计室上呢?
对面坐着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见到沈静文,对方并未因她年轻就态度轻蔑,反而起身迎接。
“你好沈小姐,我想问下,我们的订单,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我们老板还是很喜欢你的设计,是诚心想要跟你合作的。”
这是一家时装公司,主要就是做国风服装售卖的,买家也是针对海外。
沈静文要跟其合作,对她自己的发展只会更好。
但对方唯一的要求是沈静文要先出一批服装样本,给他们做试水。
沈静文闻言当即说道:“这个没问题,我今天是想跟你们商量另一种合作办法!”
女人脸上的笑一僵:“另一种合作办法?”
沈静文将自己的计划详细说出,并直言:“样品服装完全就可以是定制模板或名片。”
“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定制各种风格的服装,只是需要成为我们的会员。”
沈静文的计划一出,女人眼神一点点亮了!
这相当于提前售卖,可又比提前售卖更精准,对方想要的,都可以从这里定制!
不满意还能修改!
这!
女人看着眼前年纪轻轻的沈静文,内心不断感慨:可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小姑娘年纪不大,还真是厉害!
“好,我回去把这个方案总结下,给我们老板汇报,三天内给您回复!”
沈静文笑着点头,回去后却开始准备文件申请贷款。
紧随其后的下岗潮,会有一大批技师和普通工人下岗,人不是问题主要是厂房。
三日后,沈静文和女人成功签订合作合同,成功拿下这单。
她在自己的店里也开始做‘会员制’推广。
预存多少钱,就能成为宁静致远的‘会员’,不仅可以享受免费设计,还能优先排工期。
不满意还可以免费重做。
沈静文的这家小小‘设计室’一时间声名远扬。
整个十一月,沈静文就凭借沈静秋的小发卡做赠品,收了上千块会员费。
而后便投入到了定制服装加工中。
一开始只有她自己,常常忙到十点过后。
霍宁川不放心她,总要安排司机去接。
时间久了,霍宁川便有了别的心思。
十二月中旬,贷款批复了,沈静文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大刀阔斧投入进纺织厂,扩建厂房,招工。
年前要交工,沈静文给自己找了两个助手,一个打版,一个负责缝纫。
紧赶慢赶,赶在年前将出口的样装给发了过去。
当晚回家,沈静文就跟霍宁川发牢骚:“还是人手太少了,不然工期还能再短点!”
“别把自己累着了,你已经很棒了!”
沈静文摇头。
她回来之后其实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跟苏晴斗智斗勇’上,真正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发光发热的时候,真的不多。
种地,她其实并不喜欢。
反而喜欢做些小东西,看着就心情好。
沈静文这边交了货,正轻松之际,却不料市场监督的人却突然上门检查。
对方穿着制服,一进门就冷声冷气的呵斥:“谁是沈静文!”
“有人举报你们店里雇佣童工,跟我走一趟!”
沈静文整个人都呆了!
童工?
开玩笑呢!
说句托大的话,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比自己遵纪守法的人!
后世那法律不比你现在的完善?
跟我玩这一招是吧?
众人慌乱之际,沈静文冷静应对:“同志,你有什么证据就说我雇佣童工?”
男人似乎没想到沈静文会这么问,当即一拧眉毛:“都有人举报你了!”
“所以,这个举报人给了你什么证据?”
“他要是没有证据,就空口白牙的要你抓我,我是不是能去公安局告他诽谤!”
男人被堵住了。
他也不知道,是领导说让他来把人带回去,他才来的。
“你少在这狡辩,我们领导这就是要请你过去问清楚呢!”
沈静文听他话头一变也并未生气,只叮嘱两个助手:“把门锁好,你俩今天休息吧!”
就跟着工作人员去了。
这小年轻此时还不知道,沈静文跟着他一去,悔得他肠子都青了!
原本约定今天要采访沈静文的电视台,在沈静文前脚刚跟人一走,就来了。
两个助理机灵极了,赶紧上前解释:“我们老板被人污蔑了,让市场监管的人带走了!”
电视台记者一听立即来了兴致:“带走了?他们有什么权利把人带走?”
“而且要是有证据直接找公安,哪有他们直接把人带走的道理!”
电视台是因为听说沈静文的工厂安置了上百名下岗职工的事,特地来采访的。
沈静文属于典型个人,国家鼓励创业,这个档口正是最好的例子!
结果市场监督的人,把人抓了?!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