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网游动漫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795章 沪式绵密·鲜肉月饼的咸香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95章 沪式绵密·鲜肉月饼的咸香韵

一、晨露载情,一篮猪油的邻里托付

周五的晨光刚把“星语花坊”的木质招牌染成暖金色,门帘就被带着露水气息的风掀开。住在隔壁单元的张阿姨拎着个竹篮走进来,篮子里铺着油纸,裹着一块雪白的猪油,还带着刚从冰箱取出的凉意——她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年轻时在老字号“沈大成”做过点心,最念中秋前后巷口铺子刚出炉的鲜肉月饼。

“晚星啊,这是我托上海老姐妹寄来的‘板油’,比超市买的精炼猪油香多了。”张阿姨把竹篮放在柜台上,掀开油纸,猪油的温润香气漫开来,质地细腻得像凝脂,“以前在上海,中秋前一个月,点心铺就开始做鲜肉月饼,刚出炉的饼皮酥得掉渣,咬开满是肉汁,咸香还带点甜,配杯绿茶刚好解腻。”她从口袋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泛黄的食谱,“这是我当年在‘沈大成’记的配方,你们要是能做出‘酥皮千层、肉汁满溢’的味道,我带我们上海同乡会的老伙计来尝鲜。”

林晚星捏起一小块猪油,指尖能感受到细腻的质地,凑近鼻尖轻嗅,只有纯粹的油脂香,没有杂味。她转头看向正在揉面的谢景渊,晃了晃手里的猪油:“上次在沪菜馆买的鲜肉月饼,要么饼皮硬得像饼干,要么肉馅发柴没汁,完全没有张阿姨说的‘酥到掉渣’的感觉。”

谢景渊走过来,接过猪油捻了捻,又展开张阿姨带来的食谱,眼底泛起熟悉的专注:“沪式鲜肉月饼的关键在两点,一是酥皮的制作,要用水油面裹油酥面,反复折叠三次,才能起千层酥;二是肉馅的调制,要加皮冻和葱姜水,顺时针搅拌上劲,才能咬开流汁。我查过‘沈大成’的经典配比,500克面粉配200克猪油(水油面用120克,油酥面用80克),能做12个月饼,每个包30克肉馅,烤箱上下火200c烤25分钟,最地道。”

林晚星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指尖在“酥皮制作”上画了横线:“那叠酥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肉馅里的皮冻怎么熬才不腥?”谢景渊指着食谱上的“冷藏松弛”字样:“叠酥皮每折一次都要冷藏松弛15分钟,避免油皮融化;皮冻要用猪皮加姜片煮1小时,撇去浮油,放凉凝固后切碎,加进肉馅里,既能增汁又不腥。”

当天上午,“星语花坊”的后厨就飘起了面粉香与肉香。林晚星负责熬制皮冻、调制肉馅,谢景渊则忙着揉制水油面、折叠油酥,案板上的酥皮在反复折叠中渐渐分层,等着包裹鲜美的肉馅,像极了即将绽放的沪式雅致。

二、咸香沁心·沪式鲜肉月饼

- 适配场景:上海经典传统点心,口感酥皮千层、肉馅鲜嫩、肉汁满溢,适合作为早餐配茶、午后茶点或中秋应景美食,现烤现吃最佳(出炉后5分钟内食用,避免凉后酥皮变软、肉汁凝固);剩余的生月饼坯可放入冰箱冷冻(保存7天内),无需解冻,直接延长烘烤时间5分钟即可;皮冻可提前熬制,切块密封冷藏(保存3天内),随用随取。

- 基础原料(约制作12个,每个重60克,其中酥皮30克、肉馅30克):

- 主料(酥皮基底,千层的核心):

- 中筋面粉500克(选蛋白质含量11%-12%的,分两份使用:水油面用300克,油酥面用200克;避免用低筋面粉,酥皮易散;若没有中筋面粉,可用200克高筋面粉+300克低筋面粉混合,平衡筋度)。

- 猪油200克(选新鲜板油熬制的猪油,分两份使用:水油面用120克,油酥面用80克;避免用精炼猪油,香味不足;若没有猪油,可用160克黄油+40克植物油混合,黄油增加酥香,植物油调节软度)。

- 温水120毫升(和水油面用,温度35c左右,帮助面粉成团;水温过低面团易硬,过高易粘手;若喜欢更软的酥皮,可增加10毫升温水)。

- 白砂糖10克(加入水油面中,增加底味;避免用冰糖,不易融化;若没有白砂糖,可用8克冰糖粉替代)。

- 食盐2克(加入水油面中,中和猪油的腻感;用量不可过多,否则会咸;若没有食盐,可省略,但酥皮会偏腻)。

- 主料(肉馅基底,流汁的核心):

- 猪前腿肉360克(选肥瘦比3:7的猪前腿肉,剁成细肉末;避免用纯瘦肉,肉馅易柴;若没有猪前腿肉,可用250克猪肉末+110克牛肉末混合,增加肉香)。

- 猪皮200克(熬制皮冻用,选带少量脂肪的猪皮,去除猪毛;避免用太厚的猪皮,熬制时间过长;若没有猪皮,可用150克鸡爪+50克猪蹄煮烂,过滤后取汤汁替代)。

- 葱姜水80毫升(调制肉馅用,取50克生姜+30克小葱,加100毫升清水浸泡30分钟,过滤取汁;没有葱姜水可用50毫升料酒+30毫升清水混合,辅助去腥)。

- 生抽20毫升(提鲜用,选酿造生抽;避免用老抽,颜色过深;没有生抽可用15毫升味极鲜+5毫升清水混合)。

- 蚝油15毫升(增鲜用,选原味蚝油;没有蚝油可用10毫升鸡汁+5毫升清水混合)。

- 白砂糖8克(加入肉馅中,中和咸味;避免用红糖,会改变肉馅颜色;若没有白砂糖,可用6克蜂蜜替代)。

- 白胡椒粉3克(去腥增香用,选细白胡椒粉;避免用黑胡椒粉,味道过冲;若没有白胡椒粉,可用2克十三香替代)。

- 主料(皮冻辅助,多汁的核心):

- 清水500毫升(熬猪皮用,水量需没过猪皮2厘米;避免水量过少,皮冻易稠;若用鸡爪猪蹄替代,需增加水量至800毫升)。

- 生姜20克(熬皮冻用,去皮切片;没有生姜可用15克姜粉替代,辅助去腥)。

- 料酒30毫升(熬皮冻用,加入水中;没有料酒可用20毫升米酒+10毫升清水混合)。

- 辅料与工具:

- 辅料:蛋黄液1个(刷月饼表面用,加5毫升清水搅匀;没有蛋黄液可用10毫升蜂蜜+5毫升清水混合,增加光泽)。

- 工具:烤箱1台(烤月饼用,选上下火独立控温的;没有烤箱可用空气炸锅替代,180c烤20分钟,中途翻面)。

- 硅胶刮刀1把(搅拌肉馅和皮冻;没有硅胶刮刀可用木勺替代,避免刮伤容器)。

- 电子秤1台(精准称量原料,新手必备,避免酥皮比例失衡或肉馅过多)。

- 擀面杖1根(擀酥皮用,选木质擀面杖,擀制均匀;没有擀面杖可用玻璃瓶替代,包裹油纸避免粘面)。

- 冰箱(冷藏松弛酥皮、凝固皮冻用;必备工具,不可替代)。

- 圆形模具1个(压月饼形状用,直径5厘米;没有模具可用手捏成圆形,确保大小均匀)。

- 油纸(垫烤盘用,避免月饼粘盘;没有油纸可用锡纸替代,刷一层薄油)。

- 关键步骤:

1. 熬制皮冻(流汁的核心):

- 猪皮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清水、20克姜片和30毫升料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捞出猪皮,用刀刮去内侧的脂肪(脂肪不刮去,皮冻会油腻;刮的时候要轻,避免刮破猪皮)。

- 处理干净的猪皮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放回锅中,继续加500毫升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期间撇去表面的浮油(浮油不撇去,皮冻会浑浊;每隔15分钟撇一次)。

- 煮好的猪皮汤用滤网过滤,倒入容器中,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4小时至完全凝固,取出后切成0.5厘米见方的小丁,备用(皮冻丁不可切太大,否则包馅时易戳破酥皮)。

2. 调制肉馅(鲜嫩的核心):

- 猪前腿肉末放入大碗中,分3次加入80毫升葱姜水,每次加入后都顺时针搅拌1分钟,直至水分完全吸收(搅拌方向必须一致,才能让肉馅上劲;若水分吸收慢,可延长搅拌时间)。

- 加入20毫升生抽、15毫升蚝油、8克白砂糖、3克白胡椒粉和2克食盐,继续顺时针搅拌2分钟至肉馅粘稠,然后加入皮冻丁,轻轻翻拌1分钟至混合均匀,放入冰箱冷藏30分钟(冷藏能让肉馅更紧实,避免包馅时散开)。

3. 制作酥皮(千层的核心):

- 制作水油面:取300克中筋面粉放入大碗,加入120克猪油、10克白砂糖、2克食盐和120毫升温水,用手揉成光滑细腻的面团(揉面时间约5分钟,直至面团表面无颗粒、不粘手),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松弛15分钟。

- 制作油酥面:取200克中筋面粉放入另一个大碗,加入80克猪油,用手搓成均匀的絮状,再揉成光滑的面团(油酥面无需加水,揉至无干粉即可),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松弛15分钟。

- 松弛好的水油面和油酥面分别分成12等份(水油面每份约35克,油酥面每份约23克;分割要均匀,避免酥皮大小不一),取一个水油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圆形,中间包一个油酥面剂子,捏紧收口,擀成牛舌状,从一端卷成圆筒,放入冰箱冷藏松弛15分钟(第一次折叠)。

- 取出松弛好的圆筒,用擀面杖再次擀成牛舌状,从一端卷成更紧实的圆筒,放入冰箱冷藏松弛15分钟(第二次折叠);取出后用手指在圆筒中间按一下,两端向中间折起,擀成圆形面皮(第三次折叠),酥皮即制作完成。

4. 包馅与烘烤(咸香的核心):

- 取一个酥皮面皮,中间放30克冷藏好的肉馅,用手将面皮向上捏合,收口捏紧,轻轻搓圆,用模具压成圆形月饼坯(包馅时要注意,避免皮冻丁戳破面皮;收口要捏紧,防止烘烤时漏汁)。

- 烤箱提前预热至上下火200c,将月饼坯放在铺有油纸的烤盘上,表面刷一层蛋黄液(刷液要均匀,避免过厚导致烤焦),放入烤箱中层,烤25分钟(前15分钟烤至酥皮起层,后10分钟烤至表面金黄;若烤箱温度不均匀,中途可将烤盘旋转180c)。

- 烤好的鲜肉月饼取出,放在冷却架上冷却5分钟(冷却时间不可过长,否则酥皮会变软;5分钟内食用,既能尝到酥脆的皮,又能吃到温热的肉汁),即可食用。

5. 成品特点:沪式鲜肉月饼表面呈金黄色,酥皮层层分明,轻轻一碰就掉渣,散发着猪油的酥香、肉馅的咸香与葱姜的清香;入口先是酥皮的脆,接着是肉馅的嫩,咬开瞬间肉汁在口中爆开,咸鲜中带着一丝甜,不腻不柴;皮冻融化后与肉馅融合,每一口都能吃到肉的鲜、汁的润和皮的酥,完全还原了上海传统鲜肉月饼的“咸香韵”。

三、酥香满店,暖意包裹晨光

第一炉鲜肉月饼刚出炉,林晚星就用隔热手套端到张阿姨面前:“张阿姨,您尝尝,是不是您记忆里上海的味道?”张阿姨拿起一个月饼,轻轻咬下一口,酥皮簌簌掉在油纸袋里,肉汁顺着嘴角流下,眼睛瞬间亮了——和年轻时在“沈大成”吃的味道一模一样。

“对!就是这个味!”张阿姨又咬了一口,边吃边说,“以前在上海,好的鲜肉月饼要‘酥到掉渣、汁能流一手’,你们连这个细节都做到了,比我在这边沪菜馆买的‘上海点心’正宗多了!”她掏出手机,对着盘子里的月饼拍了张照,“我这就发到上海同乡会群里,让老伙计们都来尝尝,回味老上海的烟火气。”

谢景渊笑着递过一杯碧螺春:“您要是喜欢,我们以后每周五上午都烤,您随时来吃。”话音刚落,店门又被推开,美食博主苏晴带着团队走进来,手里还举着相机,身后跟着两个扛着补光灯的工作人员——这是“一城一味”沪式篇的正式拍摄,上次拍麻婆豆腐时,苏晴就提过想拍上海经典点心。

“晚星!我刷到张阿姨发的同乡会消息,特意带团队来拍鲜肉月饼!”苏晴对着刚出炉的月饼开拍,镜头拉近,金黄的酥皮、渗出的肉汁、掉落的酥渣都清晰可见,“家人们看!这个鲜肉月饼用的是上海板油做酥皮,反复折叠三次起千层,肉馅加了猪皮皮冻,咬开流汁不腥,酥皮脆到掉渣,这才是沪式点心的灵魂!”

她的团队成员小张也拿起一个月饼,边吹边吃:“我以前觉得鲜肉月饼油腻,没想到这个一点都不腻,酥皮清香,肉馅鲜嫩,配碧螺春太解腻了!”负责拍摄的摄影师也忍不住说:“这个酥皮的层次感拍出来太绝了,肯定能成‘一城一味’的又一个爆款!”

上午十一点多,店里渐渐坐满了人。带外婆来逛老街的姑娘小徐,点了6个鲜肉月饼:“外婆是上海人,总说这边没有地道的鲜肉月饼,刷到苏晴的预告就想来试试,没想到比她老家楼下铺子的还好吃!”小徐的外婆吃着月饼,笑着说:“这个酥皮叠得好,层数多还不硬,肉馅的葱姜味也够,吃着就像回了上海!”

附近咖啡店的老板也来了,手里还拿着个保温箱:“我听顾客说你们家的鲜肉月饼超正宗,特意来买一盒,放在咖啡店里当早餐套餐卖。”谢景渊帮他把月饼装进保温箱,叮嘱道:“月饼要趁热吃,要是放凉了,用烤箱180c加热3分钟就行,别加热太久,酥皮会变干。”

打烊时,烤箱的余温还没散去,张阿姨带来的竹篮还放在灶台上。林晚星坐在餐桌旁,整理着顾客反馈:“景渊哥,今天好多顾客说想加芝士,还有人问能不能做甜口的,比如豆沙馅,给不吃肉的人选择。”

谢景渊走过来,接过反馈本,指尖在“芝士版”三个字上顿了顿:“可以,下次咱们准备芝士版(肉馅里加10克芝士碎,烤的时候芝士融化,增加奶香)和豆沙版(用30克红豆沙+5克猪油做馅,酥皮制作不变,适合甜口爱好者);对了,苏晴刚才说,‘一城一味’沪式篇会和上海‘沈大成’联动推广,他们还想邀请我们去上海参加中秋美食节,顺便学习更地道的沪式点心做法,我还没来得及和你说。”

林晚星抬起头,眼底满是惊喜:“真的吗?那我们就能学到最正宗的沪式点心手艺了!”窗外的晨光已经变浓,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餐桌上,店里残留的酥香与肉香还在空气中弥漫。

“星语花坊”的美食故事还在继续,下一次,他们要带着沪式的绵密味道,继续在这座城市里,用美食温暖更多人的时光。而苏晴提到的“中秋美食节”邀请,或许会让这家小店,从“地方风味”走向“烟火传承”,让更多人尝到藏在鲜肉月饼里的沪式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