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赌石:财色双收 > 第384章 让你给掌掌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早,苏明刚把工作室的门敞开,就听见院外吵吵嚷嚷的,抬头一瞅,好家伙,三四个人簇拥着一个老太太,正往这边走。领头的中年男人一眼就瞅见苏明,赶紧喊:“苏师傅,可算着你了!我妈非得来找你,说家里有个老物件,让你给掌掌眼。”

老太太被扶着坐下,喘了口气,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包,一层一层掀开,里面是个巴掌大的竹编小盒子,看着皱巴巴的,边角都磨白了。“苏师傅,这玩意儿是我嫁过来的时候,我娘给我的陪嫁,说是装胭脂水粉的。我守了一辈子,现在身子不行了,想给我孙女,先让你看看,是不是真的老东西,别让孩子白高兴一场。”

苏明把小盒子拿在手里,手指头顺着纹路慢慢摸,又凑到跟前仔细瞅,还轻轻敲了敲。“大妈,你这盒子是好东西,正经的‘缠丝小方编’,民国初年的手艺。你看这竹丝,细得跟绣花线似的,编得还这么密实,没有一点松动,当年能有这手艺的,都是顶尖的巧手。”

老太太一听,眼睛立马亮了,浑浊的眼里泛起光:“真的?我就知道我娘不骗我!当年她跟我说,这盒子是她攒了半年的布料换的,让我好好收着。苏师傅,那这盒子,不会是啥不值钱的玩意儿吧?”

苏明把盒子递还给老太太,笑着摆手:“值不值钱另说,这是你们家三代人的念想,比啥钱都金贵。你看这盒子里面,还有你当年用胭脂蹭的印子,都是过日子的痕迹。你给孙女的时候,把这故事跟她说清楚,比给她啥都强。”

他又嘱咐:“平时别用湿手摸,就用干布轻轻擦,也别往太阳底下晒,放在干燥的柜子里,再传几十年都没事。”老太太连连点头,拉着苏明的手一个劲儿道谢。临走的时候,她让儿子给苏明留了一兜子自家腌的咸菜:“苏师傅,没啥好东西,这咸菜是我自己腌的,下饭得很,你尝尝。”

老太太刚走,就进来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背着个双肩包,手里拎着个塑料袋子,里面装着个竹编的小筐,看着挺旧,还缺了一根竹丝。“苏师傅,我在我姥姥家翻出来的这个小筐,看着挺好玩,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老物件,要是能修,你再帮我修修,我想摆在书桌上当收纳盒。”

苏明接过小筐,摸了摸竹丝,又看了看编纹:“这是‘雀眼编’,建国后的手艺,是老物件没错,当年都是家里用来装针线、装纽扣的,特别实用。就缺一根竹丝,我给你补一根,再打磨打磨,跟新的一样。”

小姑娘一听,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苏师傅,谢谢你!我就觉得这小筐好看,比店里买的那些塑料盒强多了。你放心,我肯定好好收着,以后也给我的孩子留着。”

苏明找了根细竹丝,用温水泡软,又拿出蜂蜡和小镊子,一点点把缺的地方补上,再用蜂蜡慢慢打磨,把边缘磨得光滑,生怕扎着小姑娘的手。小姑娘坐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着,时不时问一句:“苏师傅,你这手艺也太厉害了,学这个难不难啊?”

苏明笑着说:“不难,就是得有耐心,慢慢来,多练几遍就会了。你要是感兴趣,以后每周六来,我教你编简单的小挂件。”小姑娘立马点头:“好啊好啊,谢谢苏师傅!”

修完小筐,小姑娘从包里掏出一瓶牛奶:“苏师傅,我没别的东西,这瓶牛奶你喝,别嫌弃。”苏明笑着收下:“不嫌弃,谢谢你啊小姑娘。”

中午,张奶奶端着饭过来,是玉米粥和炒土豆丝,还有几个贴饼子。“苏明,快吃饭吧,一上午没闲着,肯定饿坏了。”苏明刚坐下,就见一个老爷子扛着个竹编的梯子进来,梯子不高,也就两米来长,竹丝看着挺粗,却编得特别扎实。

“苏师傅,忙着吃饭呢?不耽误你,我这梯子是我年轻时买的,用来上房修屋顶、摘果子的,现在竹丝有点松了,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老手艺,再给我加固一下。”老爷子说着,把梯子靠在墙上。

苏明放下碗筷,走到梯子跟前,摸了摸竹丝,又晃了晃梯子:“大爷,你这梯子是‘粗丝梯形编’,建国后的老手艺,当年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结实得很。就是两边的竹丝有点松,我给你重新缠紧,再钉两个竹楔子,保证比之前还结实。”

老爷子笑着说:“太好了,苏师傅,麻烦你了。这梯子跟着我几十年了,上房摘果子、修烟囱,啥活儿都干过,扔了可惜,修修还能接着用,我孙子今年结婚,到时候还能用它挂红灯笼呢。”

苏明吃完饭,就开始忙活,拿出粗棉线和小锤子,一点点把松动的竹丝缠紧,又找了两根短竹丝,削成楔子,钉在梯子的接头处,加固得稳稳当当。老爷子坐在旁边,絮絮叨叨地说:“当年我买这梯子,花了我半个月的工资,那时候的东西,真结实,不像现在的,用两年就坏。”

苏明一边忙活,一边应着:“可不是嘛,当年的手艺人,都实诚,编东西就想着编结实点,能多用几年,不像现在,有些人为了省事,糊弄事儿。”修完梯子,苏明让老爷子试了试,老爷子踩在上面晃了晃,笑着说:“太结实了,苏师傅,谢谢你,又给你添麻烦了。”

老爷子走的时候,从兜里掏出几个煮鸡蛋:“苏师傅,这鸡蛋是我家鸡下的,刚煮的,你拿着吃,补充补充体力。”苏明笑着收下:“谢谢大爷,你太客气了。”

下午的人越来越多,有个中年男人,手里捧着个木盒子,看着挺郑重,一进门就说:“苏师傅,我这盒子是从一个老熟人手里买的,他说这是清代的竹编砚台盒,我花了五万块,你帮我看看,是不是真的,我别被骗了。”

苏明小心翼翼打开木盒子,里面是个竹编砚台盒,上面编着山水图案,看着挺精致。他摸了摸竹丝,又看了看编纹,还闻了闻味道,脸色慢慢沉了下来。“大哥,实话说,你这盒子是仿的,不是老物件,你被骗了。”

中年男人一听,脸立马白了,急得声音都变了:“不可能啊!他跟我说这是他家祖传的,还拿了不少照片给我看,怎么会是仿的呢?苏师傅,你再好好看看,别弄错了。”

苏明指着盒子的纹路说:“你别急,我给你说为啥是仿的。你看这竹丝的包浆,看着挺旧,其实是用药水泡出来的,不均匀,还发僵,没有老物件那种温润的感觉。再看这山水图案,编得是挺像,但细节不行,老艺人编的山水,线条流畅,你这线条有点生硬,是机器辅助编的,不是纯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