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42章 中原惊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壶关前线两位顶尖统帅斗智斗勇、陷入艰苦僵持之际,一封来自洛阳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司马懿的中军大帐内激起了滔天巨浪。

信是司马孚与蒋济联名所写,字里行间充满了焦虑与无奈:

“……陆逊诡谲,以自己身亡及霹雳营为饵,吸引钟会、羊祜注意,其亲率赵统、文鸯等精锐设下埋伏,趁钟会运送霹雳营机械回师之际,突袭钟会大军,羊枯虽遣兵救援,然陆逊用兵如神,几乎全歼钟会,羊枯所部,二人不知去向!蜀军大将张苞趁机拿下陈留,陈留一失,中原震动,陆逊趁机扫荡兖州,睢阳守将不支,城陷……陆逊既得睢阳,乃分兵西进,与自青州北上之蜀军合击襄邑,襄邑亦失……濮阳闻讯,守军溃散,亦落入蜀手……今陆逊大军已西进至浚仪,虎牢关已暴露于蜀军兵锋之下!洛阳震动,朝野惶恐……情势万分危急,请太尉速做决断!”

“噗——”司马懿只觉喉头一甜,一股腥气涌上,竟生生将一口逆血压了下去!他身形晃了晃,扶着案几才勉强站稳。

陈留丢了!濮阳丢了!虎牢关门户洞开!

钟会、羊祜不知所踪!

这意味着整个魏国东南防线彻底崩溃!蜀军可以从东面直接威胁洛阳!他司马懿在壶关与诸葛亮苦苦对峙,所有的算计、所有的坚守,仿佛在这一刻都失去了意义!后院起火,而且是大火!

“陆逊……陆伯言……”司马懿咬牙切齿,眼中第一次露出了近乎失控的惊怒。他千算万算,叮嘱钟会、羊祜坚守,却没想到陆逊的攻势如此凌厉,用兵如此刁钻,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攻陷重镇,彻底打开了东线局面!

“父亲!”一旁的司马师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脸色亦是惨白。

帐内郭淮、陈泰等将领闻讯,无不骇然失色。东线崩溃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迅速在军中蔓延,一股恐慌的情绪开始滋生。

几乎在同一时间,蜀军壶关大营也收到了来自东线的捷报。

“报——丞相!陆逊大都督捷报!我已攻克陈留、濮阳,阵斩魏将数员,钟会、羊祜所部已被全歼!现大军已兵临浚仪,虎牢关指日可下!”

“好!好!好!”诸葛亮猛地从沙盘前站起,连日来因壶关僵局而微蹙的眉头瞬间舒展,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之色:陆逊牛逼啊!不愧是东吴最后的牌面!这波迂回打得漂亮!钟会、羊祜都被打崩了?哈哈哈,司马懿怕不是要气吐血!

他快步走到沙盘前,目光灼灼地盯向洛阳东部。陈留、濮阳的陷落,虎牢关的暴露,意味着整个中原战局的棋盘被彻底激活了!

“伯言此胜,非一城一地之得失,乃撬动全局之关键!”他声音洪亮,带着振奋人心的力量,“司马懿在壶关与我僵持之根基,已被动摇!”

帐内姜维、邓艾、王平等将领亦是群情激昂。

“丞相,东线大门已开,我军是否应立刻加强东线攻势,直扑洛阳?”姜维兴奋地建议。

诸葛亮沉吟片刻,摇了摇头,目光依旧锐利:“洛阳乃魏国根本,司马懿经营日久,城防犹在许昌之上。且其主力未损,若我主力此刻东调,司马懿必率军出关,尾随追击,或断我归路,或与洛阳守军内外夹击,反为不美。”

他手指点向沙盘上的壶关,又划向洛阳:“司马懿此刻,必是进退维谷!继续坚守壶关,则洛阳危殆;回师救援洛阳,则并州门户洞开,我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其邺城根本!此乃两难之局!”

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迅速做出新的战略部署:

壶关方向,由攻转困,保持高压。

“伯约,士载!”

“末将在!”

“命你二人,继续统领壶关前线大军!战略改变,不再寻求强攻,而是深沟高垒,锁死壶关!要多布疑兵,广设旌旗,做出我军主力仍在,即将大举攻关之态势!务必让司马懿认为,我仍视并州为主攻方向,使其不敢轻易分兵东顾!”

“末将领命!”

东线方向,抓住战机,扩大战果。

他立刻修书给陆逊:

“伯言建此不世之功,亮心甚慰!然洛阳坚城,未可轻下。可稳扎稳打,先巩固陈留、濮阳等地,清扫周边残敌。同时,遣偏师南向,略取梁国、谯郡,进一步扩大占领区,动摇魏国在豫州的统治。主力则陈兵虎牢关外,保持威慑,牵制洛阳守军即可。待并州或河北有变,再图洛阳不迟!”

河北方向,伺机而动,施加压力。

“命马铁、马承骑兵,加大在河内北部的活动范围,做出威胁邺城姿态。命王平,加紧联络并州胡部,若能促成大规模反正,则并州局势将瞬间逆转!”

水军方向,全力配合。

“传令朱然,水军主力沿济水、濮水继续西进,尽可能为陆逊东路大军提供补给和侧翼支援,并伺机威胁官渡等要地,彻底切断洛阳与河北东部的水陆联系!”

这一系列部署,核心在于利用东线胜利造成的战略主动,继续调动和分散魏军兵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为最终决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壶关魏军大营,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司马懿将自己关在帐内整整一日。东线的惨败如同冰水浇头,让他从并州决战的执着中清醒过来。他深知,全局危矣!

继续守在壶关,和诸葛亮干耗?洛阳一旦有失,则大势已去!届时就算守住并州,又有何用?

立刻回师救援洛阳?且不说壶关蜀军是否会趁势追击,就算顺利回师,并州怎么办?诸葛亮势必尾随而来,与陆逊东西夹击,局面将更加被动!

这是一个无比痛苦的抉择。最终,政治家的冷酷和战略家的决断,压倒了军事家的执着。

他召集众将,面色已然恢复平静,但眼神深处的那抹疲惫与痛楚却难以掩饰。

“东线失利,洛阳震动,全局危殆。壶关……不能再守了。”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帐下众将,尤其是郭淮、陈泰等并州将领,面露不甘与悲愤。

“太尉!并州乃……”

司马懿抬手止住了他们的话:“老夫岂不知并州重要?然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洛阳若失,则国本动摇!并州虽险,亦成孤地!”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决定:壮士断腕,主力东归!

“郭淮、陈泰听令!”

“末将在!”两位老将慨然出列。

“命你二人,率并州本部兵马,并孙礼援军,坚守壶关及上党诸要隘!不求败敌,但求拖住诸葛亮主力!能守多久,便守多久!为我主力回师,争取时间!”

这是一个近乎送死的任务!郭淮、陈泰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决然,重重抱拳:“末将……誓与壶关共存亡!”

“司马师、州泰等,随我率领中军精锐及大部分雷火营,即刻秘密拔营,星夜兼程,东出滏口径,回援洛阳!”

司马懿的决策,充满了无奈与悲壮。他放弃了在并州与诸葛亮决战的计划,选择了回保根本。这意味着他承认了诸葛亮此次北伐在战略上的成功——蜀汉不仅成功渡河,叩开了并州之门,更在东线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迫使魏国最高统帅不得不放弃大片战略要地,回师救火。

司马懿主力悄然东撤的消息,很快被蜀军斥候察觉。

姜维、邓艾立刻向诸葛亮禀报。

“丞相,司马懿老贼跑了!看方向是经滏口径回洛阳了!只留下郭淮、陈泰守壶关!”

诸葛亮闻言,走到帐外,望向东方,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果然还是选择了保洛阳……司马仲达,不愧是能屈能伸的枭雄。这下,中原这盘棋,更有意思了。

他并未下令立刻猛攻壶关。郭淮、陈泰皆是良将,壶关天险,强攻必然伤亡惨重。既然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成功调动了司马懿主力,并打开了东线局面,那么并州的战事可以暂时放缓。

“传令伯约、士载,对壶关围而不打,保持监视即可。主力部队,分兵掠取上党其余未下之城邑,巩固我们在并州的占领区。同时,派兵接管司马懿放弃的河内部分地区,将我们的防线向前推进。”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广阔的的中原大地。司马懿回师洛阳,必将与陆逊在虎牢关内外形成新的对峙。而失去了司马懿直接指挥的河北、并州部分地区,则露出了更多的破绽。

“通知陆逊,司马懿已东归,嘱其小心应对。虎牢关不可轻攻,当以牵制为主。”

“命令诸葛瞻、杜预,加大在河北的活动,趁司马昭注意力被吸引到洛阳之际,伺机而动!”

“并传令长安,加快物资调配,准备支持下一阶段的作战!”

中原的战局,因东线陆逊的辉煌胜利,瞬间盘活。诸葛亮凭借更强的综合国力和更灵活的战略战术,终于在与司马懿的这场顶级对决中,占据了明显的上风。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司马懿绝非易与之辈,退回洛阳的他,如同受伤的猛虎,必将更加危险。决定天下归属的最终决战,或许将在古老的洛阳城下,以一种无人预料的方式,轰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