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周卫国肯定道,“于公于私,我都希望你能干好。需要我协调的,尽管开口。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调侃,“你小子上任第一把火,准备怎么烧?下面可都看着呢。听说其他几个师,对702团‘吃独食’早就颇有微词了。”
叶修走到巨大的集团军作战态势图前,沉吟片刻,道:“第一把火……还是要落在‘合成’和‘效能’上。702团的试点证明了方向正确,下一步,是在集团军范围内,有条件、分步骤地推广合成化理念和建设成果,不是简单照搬编制,而是先从指挥体系、训练模式、保障机制上入手,提升整体作战效能。同时,要组织其他部队骨干到702团见学,也让702团的干部出去交流,打破隔阂。”
他指了指地图:“至于经费问题,光靠向上争取不是长久之计。更重要的是向科学组训、精细管理要效益!我准备牵头,搞一个集团军层面的训练资源统筹与效能评估系统,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哪个单位练得好、效益高,资源就向哪里倾斜!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
周卫国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好!思路清晰,切入点准!既顾全了大局,又体现了公平和导向。看来,总部首长确实没看错人!”
正说着,办公室门被敲响,作训处长、情报处长等几个核心参谋部门的负责人走了进来,他们是来向新任参谋长汇报当前主要工作和年度演训计划安排的。
看着眼前这些未来将要一起共事、其中不乏资历比自己老得多的下属,叶修深吸一口气,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他三十七岁的肩膀,必须扛起引领二十七集团军这艘庞大战舰,在强军兴军的航道上破浪前行的重任。
集团军干部大会那石破天惊的任命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叶修回到自己的新办公室——那间象征着集团军指挥中枢核心权责的参谋长办公室,还没来得及仔细打量熟悉环境,桌上的各种通讯工具便像约好了似的,开始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打破了房间内的寂静。
第一个打进来的是保密电话,红色的指示灯闪烁着。叶修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带着笑意、略显亢奋的声音,正是他在总参信息化局工作时的老同事,如今已是某研究所的总工程师,王凯。
“好你个叶修!不声不响搞出这么大动静!集团军参谋长!三十七岁!你小子这是坐火箭了吧?!”王凯的大嗓门隔着电话线都震得人耳朵发痒,“当初在局里,你就鼓捣那些合成指挥系统,我们都觉得你想法太超前,没想到你跑到下面部队,还真把这事儿给干成了!
怎么样,现在管着一个集团军的作战训练,感觉是不是特带劲?咱们所里刚搞出来一套新的战场数据融合算法,改天给你送过去试点试点?”
叶修听着老同事熟悉又略带夸张的语调,脸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仿佛回到了当年在机关里为了一个技术标准争得面红耳赤的岁月。
“老王,你就别捧杀我了。感觉?感觉就是压力山大,如履薄冰。你们那新算法要是真靠谱,我求之不得,正好拿来锤炼一下我们刚搭起来的指挥体系。不过丑话说前头,要是不经用,我可要找你退货!”
“放心!包你满意!”王凯拍着胸脯保证,随即又压低声音,“说真的,老叶,你这晋升速度,可给咱们当年那批搞信息化的兄弟长脸了!证明咱们这条路走对了!以后有什么新技术需求,尽管开口!”
刚放下王凯的电话,手机又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的名字是“赵海峰”——国防科工委装备发展部的老熟人。叶修刚一接通,那边就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叶大参谋长!恭喜高升啊!我这消息灵通吧?总部命令刚传达没多久,我这祝贺电话就打来了!”赵海峰语气热络,“怎么样,当上参谋长,手里能动用的资源可不一样了。之前你们t师申报的那批无人机和新型数据链终端,批文已经到我桌上了,本来还想卡一卡流程,现在看来,得赶紧给你批了!不然你小子以后给我小鞋穿怎么办?”
叶修笑骂:“老赵,少来这套!公是公,私是私。那批装备是702团合成化建设急需的,你可别跟我玩官僚主义那套。赶紧批下来,形成战斗力了,请你来观摩!”
“行行行,你叶参谋长开口了,我敢不办吗?”赵海峰笑道,“不过说真的,看到你上去,我们这些老家伙也高兴。你在前面冲,我们在后面保障,心里踏实!好好干,让那些老陆们也看看,现代化战争该怎么打!”
这边电话还没捂热,又一个电话插了进来,是视频请求,来自一个名为“五十二期雄鹰”的群聊——那是他在国防大学高级指挥培训班时的同学群。
叶修点了接受,屏幕上立刻挤出了好几张熟悉的面孔,都是当年一起在高级指挥班啃书本、推沙盘、熬夜写作业的同学,如今分布在全军各个关键岗位,肩章上最低也是耀眼的金色松枝和星徽。
“哎哟!我们的大参谋长总算接见我们了!”一个胖乎乎、如今在某个军区联指中心任职的同学率先起哄。
“班长,可以啊!不声不响就追上来了!副军级!”另一位在海军舰队工作的同学笑着捶了一下桌面。
班里当年的学霸,现在已是某重点军事院校的教研部主任,推了推眼镜,故作严肃地说道:“班长同志,经班委会非正式统计,我们高级指挥班第五十二期二十五名学员中,你是最后一个晋升副军职的。虽然垫底,但总算是实现了咱们班‘全员副军’的小目标,圆满收官!值得庆贺!”
此言一出,屏幕里顿时笑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