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时日,除了忙着往军器局跑,就是回宫处理政务。
眼见年关将近,崇祯给内附的蒙古各部,都送去了圣旨跟年礼。
这是不同于藩属国,那种奉送双倍回礼不同,圣旨上明确告知只此一次。
因为,这是他们内附的第个新年,今后不在京师者没有礼品,并敦促各部整军备战。
崇祯送的礼物,全部都是以实用为主,茶叶、食盐、土豆、粮食等。
这边刚送出礼物不久,鸿胪寺卿韩铨来报,蒙古各部送的年礼,已运抵京师。
崇祯神色淡然道:“各部,都给朕送的是些,何种礼物呀?”
韩铨掏出本折子,躬身道:“陛下,这是臣整理的礼单。大致是战马、牛羊、皮毛等。”
王承恩将折子呈给崇祯,接过后随意的翻开看了一眼,凝眉怒道:“简直胡闹!”
“把朕当土匪啦?你看这鄂尔多斯部,光战马就送了六千余匹,牛千余头羊十万余只。”
“他额璘臣干什么?就这些东西,不得跟抄家一样哪能凑得齐?部落百姓就该死吗?”
韩铨劝谏道:“陛下,额璘臣也许是想赎罪!毕竟他的部落,曾杀了许多大明百姓。”
“可去信告知他,来年无需送如此多礼。陛下收下他的礼物,又何尝不是安他的心呢!”
崇祯想想也对,恐怕鄂尔多斯部不止是他,各部台吉和百姓,都害怕被朝廷征讨。
念及于此,崇祯转头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去问问程国祥,能抽调十万石粮食吗?”
“若是可以的话,把粮食交给那些,押送牛羊入关的鄂尔多斯人,让他们自己拉回去。”
“若朕所料不差的话,鄂尔多斯部大概有八万余人,下旨告诉额璘臣每人一石。”
王承恩躬身道:“奴婢,领旨!”言罢,匆匆的去找程国祥了,韩铨也跟着告退了。
时间一晃,便到了崇祯十七年,今日正月初一,乃正旦大朝。
卢象升等一众人,都从辽东撤回了京师,这年的正量朝会,依然与众不同。
承天门举行,崇祯为一众部将,颁授了各级勋章,金、银、铜三者官位也不相同。
王承恩铜盆净手,取过圣旨高声道:“卢象升,上前听封!”
卢象升跨步上前,跪于承天门城楼下,王承恩接着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卢卿,今有生擒范文程之功,兹特晋尔为宣国公,世袭罔替。另,加太子太师衔。”
“另赐蟒袍一袭,玉带一条,白银十两以彰功勋。卿当为大明宣威万里。钦哉!”
卢象升叩首道:“臣,卢象升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定国、艾能奇累功,擢升至一镇总兵,赵烈、岳兴武、阿尔善,累功擢升副总兵。
曹变蛟累功赐蟒袍玉带,赏赐白银十万两,加太子太保衔。
一应封赏完,都没有一个御史言官,敢出来拿祖制说事,因为他们知道说了也无用。
别说陛下不咋遵祖制,要不是身份确实不允许,他恨不得自己颁布祖制。
加上崇祯的威望,早已今时不同往日,携剿灭建奴之大胜,慑服蒙古各部之天威。
更没有哪个不开眼的,跳出来搞拒绝了,以往还有林欲楫,偶尔会跳出来拦一拦。
让崇祯给送辽东去了,让他将全部精力用在,跟女真各部百姓的掰扯上去了。
随后,又是举行家祭,就是常说的祭祀祖庙,在端门的东侧。
一套繁琐的流程后,崇祯则未再上承天门,而是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大明英烈碑。
崇祯立于碑前双手虚按,高声道:“今日,又到了祭奠大明英烈之时,众卿与朕同往!”
文武百官、百姓们随行,崇祯转头对李若琏道:“李爱卿,将范文程和铜像,带上来!”
李若琏下去片刻后,领着人将范文程给押解上来,还有八个力士抬着樽铜像。
呈跪姿,身上有锁链和罪牌,上书:汉民之奸范文程跪像,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立!
将其抬到英烈碑前,上方有八个铜制铆钉,铆钉对准底座放好,再用铜水浇筑固定。
英烈碑前数万百姓,和数各名各极官员,负责护驾的士兵等,都默默的看着一切。
众人皆神色低沉肃穆,听不到任何喧闹之声,京师接连下了十余日的大雪。
也于此刻悄无声息的停了,太阳在厚厚的云层后,露出小半个身影。
一抹阳光正好穿透云层,将太阳折射成了一束金光,不偏不倚正好垂在英烈碑顶端。
文武百官,围观百姓都看向英烈碑顶端,纷纷痛哭高喊道:“大明英烈显灵啦!”
崇祯适时高声宣布道:“大明的英烈们,朕为你们送来了祭品,还请诸位笑纳!”
上完香又连鞠三躬,周遭围观的百姓,也自发的跟着鞠躬,人群中还有压抑的哭声。
那些是牺牲英烈的家人,做完这一切崇祯深吸一口气,高声道:“验明正身,斩!”
身着红衣的刽子手,一把扯下范文程头的套,拿出画像核对着范文程的脸。
将之交由监斩的李若琏,冲其点点头道:“李指挥使,以验明正身,确认无误!”
李若琏看向崇祯,崇祯淡淡道:“斩——!”
刽子手抽出鬼头刀,端起酒碗喝了口酒,对着鬼头刀刃口喷了口酒。
歘——!寒光闪过!
早已被锦衣卫折磨得,神情麻木的范文程,终是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崇祯转过身,面向文武百官和京师百姓,高声道:“辽东范家,直系血亲已被徒刑。”
“范文程业已授首,一切皆止于今日!后续,不得再对范姓之人,有任何偏见明白吗?”
文武百官和京师百姓,纷纷跪倒叩首道:“皇上圣明!吾等谨遵圣谕!”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宣布完散朝一甩袍袖,朝承天门内走去,回到武英殿宴请群臣。
然后是每年的赏赐环节,这是大臣们最喜欢的,因为再也不是发茶饼,改发现银了。
崇祯拿出新制的银元,一钱、两钱、五钱、一两、十两,整整数百套精美银币。
给每位大臣发了套,崇祯道:“这些钱,皆有朕御笔亲题字,诸位可要妥善保管!”
“今后,发行的银币皆为量产,不会再生产特制银元,想必你们都明白其价值。”
大臣们看着手中银币,正面是崇祯头像,背面是盘龙和‘崇祯通宝’字样。
防伪锯齿工艺精湛,四个字体确为御笔亲提,大臣们都感觉其价值,远超银两本身……